有些人用一辈子百余年的经历,放佛在告诉你些事。
这是我初次写到小太爷爷,因为他在1月18号走了。我的印象中他是模糊的,常年在外,一年到头也就回来两三趟(过年和清明节和偶尔的那么一趟),同时他也是慈祥和蔼的,他和小太奶奶这辈子都没生小孩,每次回来满村找我们这些小孩给红包和好吃的。他走的时候家里人告诉我享年一百零几岁,具体的准确的数,叔父辈都记不太准,因为在叔父辈还是小孩的时候他已经退休了。而在十年之前逢年过节他还骑着摩托车返乡,以至于我总以为他跟爷爷奶奶他们的年纪差不多,殊不知当时的他已经九十多高龄。
我的模糊更在于未曾了解过他的经历,极少跟他闲聊,因为他听不太清,我们多半是以嘻嘻哈哈的方式陪着他杀鸡烧火煮饭。直至……前几天,和父叔辈们聊起,我把我这么些年的疑惑提了出来,小太爷爷以前是怎么走出去的,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小子怎么吃铁饭碗吃了一辈子。这才得以解答,以前因为贫穷没吃的,参加革命管饭吃他就去了,参加过无数战争,很幸运的活着回来,安排了工作。这里有一个关于谁是最终赢家的博弈论(同时也体现老一代革命人的淳朴):从小就听家族外其他人对小太爷爷的议论,说他傻,说他大方不与人争论,确实我对他印象最深的是他遇事不去争辩,挂在口头最多的话术是“好好,可以可以,就这样”,给他发奖金他总以他的钱够花,把这钱留给困难的人来拒绝。总以文化程度不足拒绝升官,碌碌无为走完了他的一生,纵观他的一生,才发现真正赢家是他,送走了身边所有的同龄人,得益于他的与世无争乐观心态,可能老一辈革命人经历过战场的残酷,回归于和平生活里所获取的满足感远强于对物质的需求,于同批革命人中他体现的更为极致,始终保持着乐观。
我更多的是遗憾,遗憾中国又少了一名老革命,我们在致力于对文化的传承,尽无限可能的收集和传播老兵精神,却疏忽了身边有一位老革命者,我没能把他的故事给记录下来并分享给大家,这是我的遗憾也是历史里沧海一粟的缺失。蒲教授批评的对,我的思想没打开,储备了近一年,手稿都写满了几个笔记本,仍没付诸于行动,总想一切准备就绪,一启动则达到最大的效果,殊不知启动那刻起便是最好的效果,毕竟时间于我而言富足,于老一辈革命者和上过战场的老兵,他们等不及了,那些文化需要传承,那些精神需要传播,它们都在逐渐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