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夸张地说,曾经我是一枚纯粹的愤青,一度与社会格格不入。社会上发生一些热点事件,发表评论时总喜欢从背面反驳,还常常为此而沾沾自喜,熟不知那时的自己有多无知。
的确,从小到大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告诉我们要堂堂正正做人,但并未告诉我们如何去应付社会的阴暗面和坏人,亦或生活中的疑难杂症。可以说我从来没有接受过社会教育,正在走到社会中才发觉自己也无法适应社会生活。因为觉得社会与自己理想中的世界相差太远,而我的能力并不足以填补这一段空白。其实,这段差距叫做生活。所以,我常常被认定为一个只会干工作不懂生活的人。因为干工作只需要踏踏实实,而在生活中自己太过老实,只会让自己碰一鼻子灰。
因此,说现在的大学生动不动就上当受骗,我也特别能理解,正是因为有棱角,才更容易被啃(坑)。因为我们一直沉浸在书本里的纯洁世界,所有的努力都只为金榜题名那一刻,无暇顾及周围的世事沧桑。其实,社会从未改变过,甚至可以说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同的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太过单一化。我们只知道如何考得高分,却不知道如何低头做人;我们只知道讲道理,却不料事实其实没有那么多道理可讲。因此碰壁也在所难免,更难的是碰壁后的我们茫然不知所措。我们在受教育时,严重缺乏了生活和社会这门课程。
我曾经上过一堂《口语交际》课,题目为“父母之爱”。本来为10分钟的课,我延伸到了一节课。我设置了几个步骤,一假如有机会更换父母,你还会继续选择他们吗?二请说出你的更换与不更换的理由;三希望现在的父母如何改进?我如何去做?尽管提起自己的父母有许多缺点,但孩子们依然选择了现在的父母,问起原因他们说,现在的父母虽然有缺点,但还是觉得他们最好。
在攒动的人群中,我发现个别孩子脸上的表情出现了细微的变化。他们由最初的喜悦转变为愤怒,进而转变为悲伤,有的孩子眼里噙着泪水。孩子说,他的父母经常打他,而另外一个孩子说,自己的父母早已离开了自己,父母之爱于他来说就是一片空白,倘若能更换,再也不想遇见他们了。我告诉孩子,当父母不理解我们的时候,可以尝试跟父母讲道理,还有一种方式,那就是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最后我告诉孩子们:所谓父子母子一场,就是一场缘分,然而缘分有长短,有的缘分早早结束,相遇不容易,遇见了就请珍惜。
当我在黑板上写下这段话的时候,我明显听到有的孩子长长叹了口气。或许,对于父母的离去,他们已经开始慢慢与自己和解。教育,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然而在我接受教育时,正是应试教育搞得如火如荼的时候。我还记得,一位同学,家里人让他去帮忙栽红薯,结果他理直气壮地说:“老师没教过。”的确如此,可总觉得孩子这位同学身上缺少了什么更重要的东西。
的确,在应试教育阶段的我们除了学习,对于生活一无所知,一窍不通。对社会更是持单纯的认知态度,因此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反而成了上当受骗的重灾区。所以,学校教育应该为学生补上生活这一课,学生可以不拿高分,但一定要学会如何生活。
最好的教育是让学生考得好成绩的同时,也是一位生活的智者。现在特别流行一句话:懂得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其实,生活与道理是两个概念,生活是生活,道理是道理,道理有对错,生活却明确的答案。目前,学校教育学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生生剥离来,大多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这样就会造成“当成绩不在作为衡量一个人的主要标准”时的尴尬,我们不知道该将自己置身何处,甚至对社会产生不满的负面的情绪。
其实,历史永远在向前发展,我们学习就是为了与时代接轨,万万不能学习走在世界最前沿,却被生活这门课程拖了后腿。其实,无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最终的目标是:通过学习,收获一个更加优秀的自己,让自己能够更加从容面对生活。生活这门课程,我们应该及时为自己补上才是,最好的办法是在接受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能够补齐生活这门课。通过生活的不断历练,我们才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未来的一切。
2019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