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罚与娇纵,好像在跷跷板的两端,让人找不到平衡点。
01
前几天,一个朋友跟我说起了他刚上幼儿园的宝宝,在幼儿园的表现让他头疼。
宝宝在幼儿园经常打其他孩子,老师说也不听,最近老师实在管不了孩子,常常在上课时“请”孩子出去。
好像老师越生气,宝宝越兴奋,生怕老师看不到他似的。
我试着帮朋友分析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
去幼儿园以前,朋友和他的爱人要上班,平时都是爷爷奶奶在家里帮忙带孩子。
以前也听朋友抱怨过,老人带娃,活生生带带出了一个“小皇帝”,要什么爷爷奶奶都给买,讨得小宝宝一片欢心,好不容易周末管教两天,一到工作日又被老人宠坏了。
我问他,刚到幼儿园时老师对孩子关注吗?
朋友说:那么多孩子老师怎么可能每个都关注?
其实,问题的答案已经清晰了。
朋友的宝宝在幼儿园的行为,心理动机是“寻求关注”。
“在家里这么多人关注我,为什么老师你不关注我”
“原来我闹你们才能看到我”
02
这段时间,电视剧《都挺好》热播,很多人对苏明玉父母重男轻女的行为感到愤恨不已,对苏明玉不受家人喜欢却又最有孝心所感动,对二哥苏明成游手好闲贪慕虚荣嗤之以鼻。
其实,从小就被妈妈宠着的苏明成也是受害者。
正因为从小就被妈妈宠着,苏明成想要什么妈妈都尽量满足,在家里非常紧张的时候,他想和同学出去旅游,苏妈妈还是给了他2000块钱。
他觉得这一切都是应当的,没有感恩之心,长大以后也一样,不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现实中的你呢?
是否也在娇惯着孩子,什么家务都不用孩子做
是否孩子一哭闹就妥协,娃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其实,娇纵孩子也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害怕孩子的悲伤情绪影响自己,是一种对孩子不负责的态度。
从小被娇惯的孩子走向社会以后,很难与其他人达成合作,凡事只关注自己的利益,害怕承担责任。
03
娇纵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过度保护。
就像前一阵子的热播剧《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中,小秦氏为了让自己的孩子继承宁远侯爵位,从小就为他筹谋,倾其一生都在保护儿子,替儿子去争去抢。
但是,三哥儿却被她保护的无比懦弱,相比从小就被她故意放养的二哥儿顾廷烨,真是一点能力都没有。
过度保护对孩子来说是一种变相的专制,剥夺了孩子对成长过程的体验。
过度保护孩子,会让孩子感觉不到自己的价值,他们不敢从温室中走出去,长大以后也没有信心,没有主见,不懂得自律,因为凡事都有爸爸妈妈安排,自己什么都不需要做。
他们在遇到困难时会第一时间选择逃避,希望最好什么困难都有人替他们解决。
可能有的人会说,小的时候所有的事情我都帮孩子做了,长大以后他不是也一样什么都会吗?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在《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中讲到:
“儿童性格在2-3岁就已基本成型,3-7岁在巩固性格,7岁以后性格就已经形成且很难改变”
孩子的性格是在其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如果父母过于保护,没有让他养成独立的性格,那么,取而代之的就是懦弱和懒散。
很多家长会说,
“孩子那么小懂什么,我替他做就好”
“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
“无论你多大,在妈妈眼里都是孩子”
其实,家长过于保护孩子,保护的不过是家长自己的焦虑感。
你害怕没有你的参与孩子不能自主学习
你害怕让孩子自己做事做的又慢又错
你害怕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她长大以后会埋怨你
你害怕不盯着孩子,孩子就会被坏人伤害........
尝试着放轻松,去听听孩子的心声,他们是否喜欢你的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会让孩子感到窒息,由于情绪找不到出口,他们会幻想着用暴力、毁灭的方式,寻找自己的自由。
04
简·妮尔森在《正面管教》中讲到,“我们要坚定而和善地对待孩子。”
既要保持对孩子尊重,又要坚持自己的立场,尊重自己。
尊重自己就是放下自己头脑中的焦虑情绪,让孩子去体验成长的酸甜苦辣。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计的是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养成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够时刻感受自己内在的力量。
时光流逝,当你看见,孩子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时,
你是否会欣慰的说:我很高兴,你活出了你自己想要的样子。
更多育儿知识请关注我的公众号,更有免费小儿推拿微课等你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