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大学同学问我:“你是如何坚持在简书上写作的呢?” 同学的问题,让我回顾了在简书上一个月的写作生涯。从今年1月18到2月18号,我一共在简书上写了23篇文章,一共6万5千余字,收获了824个喜欢。承蒙大家的厚爱,不少读者通过评论和简信对我的写作进行鼓励。一个月来,感慨良多。今天我们来谈谈读书写作这个话题。
——题记
自小酷爱读书,但是真正大批量读书的时候是高中的前两年。记得那时候读过路遥、鲁迅、陈忠实、霍达、三毛、周国平、梁晓声、大仲马、小仲马等作家们的著作,沉浸于他们用丰富的内心世界和高超的文字技巧构建的文学世界。这些文学大家的经典名著是我高中时候顶住高考压力,并且顺利考入大学的动力。
到了石家庄读大学以后,由于母校是理工科学校,学习压力比较大,学校的图书馆文科类书籍藏书有限,虽然把图书馆能借到的中文书籍都大概扫了一遍,但是毕竟自己阅读经验还欠缺,感觉还是稍欠火候。聊以安慰的是,周末的时候经常去石家庄最大的图书城扫货,买了不少打折的正版书,用自己微薄的生活费支持了祖国的出版事业。
后来到了济南的一个基层单位,周六周日很多同事都选择了打扑克、看电视之类的休闲活动。我从不参加,在自己的座位上默默地拿出考研资料进行复习。记得一次随单位到海边执行任务,每天都很苦很累,但是我还是把随时携带的一本《历代名人家书》看完,并写了不少读书笔记。第一次跟大海长时间接触,很有感触,写了一篇散文诗《大海的味道》发表在单位的小报上。
进入研究生阶段,更是开始了大量的读书。由于自己是偏文科型思维的人(高中时候,英语、语文和政治比班里面的女生还要好,比较奇葩),因此在学习专业科课的时候,痛苦异常。比如《高级计算机体系结构》我看了五六遍,才把内容真正弄懂。机器学习、概率统计、矩阵论这些汉字稀少、公式密布的书更是如读天书。好在我有两个法宝:一是国外公开课,跟着国外老师的讲课视频学习,不懂的就把幻灯片抄下来,抄了满满几大本,慢慢竟也入了门;二是我大爱的文科书,从图书馆借来哲学书、历史书、文学书,英文文献、专业教材看晕的时候,赶紧拿来调剂心情。如此这般,倒也一步一步把专业书籍给啃了下来。
2014年,以客座博士生的身份,到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进行科研项目合作。去之前,我和师兄定的目标是全面超越当时学界现有方法,成果发表于领域顶级期刊。基础薄弱的我,压力相当之大,毕竟要走前人皆未走过的路。怀疑自己,不断试错,再重新否定。有很长一段时间,看不到解决问题的希望。苦闷之余,从京东上购得一套《南怀瑾全集》,仔细研读,总算是把中国的儒释道哲学放在统一的框架下面来看,收获颇多。从此以后,看文科类书籍才有通透的感觉。好在,后来在黄教授的启发下,科研项目也基本完成了当初的目标。
在读研究生期间也接触了大量非虚构类似书籍,比如《暗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少有人走的路》、《影响力》、《自私的基因》、《异类》等,深感此类书籍的实用、高效和深刻。彻底结束学业生涯后,到北京工作,由于岗位的关系看了大量文化、传播、经济方面的书籍,开阔了视野。也曾给系统内的微信公众号写过几篇文章,可惜阅读量都在一万左右,从未有过10万+的爆款文章。
从北京回来以后,在电子设备上看了大量的电子书籍,但总是感觉少点什么,难以言表。难道是想开始写作了吗?简书的这个平台,倒是早有接触,北京期间同宿舍的一个微信爆文大神,就有一个简书账号,不过他在简书的文章却不温不火。
转折点始于我的半月板撕裂手术。手术后,要卧床休息三个月,闲不住的我这下可慌了神。科研项目暂停了,专业书籍太过枯燥,电子书看了近百本,收获寥寥。于是,下决心写作。调研了几个平台,最终还是发现简书的写作界面干净、友好,去中心化的文章展示机制也给了新手更多的机会。我在日程表上写了两次“简书文章一篇”,但却在电脑中写作软件的界面前望而却步。
1月17号,不知为何,鬼使神差听了师北辰的写作课,才知道原来写作大神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师北辰是模仿《经济学人》。于是自己就动手写了简书上的首秀《 我们都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原始人》,里面的很多内容都是“借鉴”纪中展老师的一次讲座,再加上自己的一些感触。文章发表以后,很幸运地上了首页,被喜欢了12次,还收到了两笔陌生人的打赏。这种即时正面的反馈,在我以前的写作经历中从未有过。第一次尝到了甜头,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随后,我简书上的第4篇文章《这个时代的你,千万要相信读书能够改变命运》 阅读量过万,被喜欢400多次,收到赞赏一百多。仅仅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感悟就收到了读者们如此多的厚爱,实在诚惶诚恐。紧接着我写的系列文章《【连载】极简个人成长课》也收到了读者们的好评。《 如何优雅地摧毁自己的梦想?》更是被某公众号预定转载,预计能收到一笔还不错的稿费。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个行为坚持持续21天,就能固化为自己的习惯了。在简书在写完23篇文章以后,的确感觉自己的写作习惯已经形成。闲暇时间、读书时间都在收集自己的写作灵感,现在手机里面已经积攒了十几个题目等着我去书写。何况还有小伙伴们的评论、点赞和打赏等这些正面反馈呢。正面反馈加习惯养成就能坚持写作。
以前喜爱读书,图书馆、图书城是我留恋往返的地方,工作以后更是买了无数的书,粗略估计自己自费买计算机专业书超过一百本,英语原版书和学习书上百本,非虚构类书籍也有近一百本,电子设备里面各类书籍也有近一千本。但是只读书不写作,经常让我陷入了自我怀疑。经常会问自己读这么多书有什么用呢?
其实并不是读书没有用,而你是没把书真正读懂。只有开始持续写作,你才能从写作者的角度解构你的读物。比如看非虚构写作,主要看逻辑体系和论点论据;看小说,主要看故事套路;看微信爆文,主要看标题和结构;看翻译质量一般的作品,看目录和书评就行了;看经典著作,才需要一字不差地阅读,反复品味揣摩,比如今天我看王阳明的《传习录》,古汉语词典都拿来查询了,终于明白了心学体系,收获相当大。
开始持续写作,才能更好地享受阅读。你是写作者,我也是写作者,我们之间的差距无非是你比我开始写作的早,比我更出名罢了。阅读的过程中,有如此心态,才能以一个平等的心态去跟作者对话,才能在阅读之旅避开路上的陷阱,一路过关斩将,直至收获书本的精髓。
我读,是为了获取更多的灵感,从而更好地写作。我写,是为了拥有与作者平等的心态,从能更好地阅读,顺便给读者提供一些新鲜的读资。边读边写,才是读写爱好者正确的起飞姿势。
热爱生活,用阅读者的眼睛去发现生活的美,用写作者的双手去书写生活中的美。如此这般,才能撷取生活的灿烂,增添人世间的美好。
读写人生是一场最美的修行。
谨以此文献给热爱读书和写作的你。
作者其他热门文章
【连载】极简个人成长课(4):年轻的你,该去拼天赋、机遇还是刻意练习?
我是知唐讲吾,一个重度读书写作爱好者。
谢谢各位看官的赏脸,喜欢就点赞,有问题请简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