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卡人】钅一司
【打卡始于】2023年12月03日
【日精进打卡第12/41天】2024年1月12日
【今日读书】地理中国
【作者】地理中国
【用时】30分
【读书摘抄】
《地理·中国》_20240110_五岭逶迤
名相张九龄为何重修梅关古道古道崎岖陡峻,为何备受商旅青睐,成为南北重要通道?五岭逶迤,地理中国即将播出。
各位好,欢迎收看我们今天的地理中国节目我是盛春,探查奇山异水,寻访千年古道。在五岭的几条古道当中,大庾岭的梅关古道是影响久远的一条。之所以梅关古道影响这么大,要感谢一代名相张九龄。秦戍五岭之时,为了战时需要修通了梅关古道,但是这些官道历经几百年没有进行过任何正式或大规模的维护和修葺,中间又历经战火摧残,时至唐初,一些路段已经不通了,成为岭东废路。那张九龄为什么要重修梅关古道呢?
大庾岭属五岭之一,北侧是罗桥山脉的诸广山,介于江西大余县和广东仁化、南雄等地之间。由于其位于五岭的最东侧,有人也称之为五岭之首。梅关古道正位于大余县和南雄之间的大庾岭之上。为了进一步了解梅关古道沿线的地理风貌,考察决定对其主体路段展开探寻。梅关古道的主体路段位于珠玑巷以北约20 千米处,道路从南雄中部的大庾岭山脉中穿过,完全是一段山路,车辆只能到达山脚。踏上古道,队员就发现,在梅关古道上徒步考察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情。
这位比较陡的地方,那个地方就一个,落差比较大。
曾环粤,广东省环境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曾应对粤北地区古驿道沿线的人文地理景观进行调研。据曾环粤介绍,张九龄重修梅关古道的建议得到朝廷批准后,他带领部属,趁着农闲开始开凿工程。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他自任开路主管,亲自到现场踏勘。缘磴道披灌丛,不辞劳苦,指挥施工,原本只是一条羊肠小道,张九龄率人开山拓路之后,才有了这条宽阔的山路。如今古道路面上还依稀可见刀劈斧砍的痕迹,那么古人是如何劈山砍石的呢?
相对来讲这边就陡开一边就相对来好一点,就像你我们看到这上面的比较碎,就一般就容易挖的开到了这就比较硬了。我们来讲就是叫基岩,或者是没有风化的岩石,一般要用镐,先把它打出自由面,一个个去撬出来。
梅关古道沿线山体主要为层状岩石,人们顺着岩石的层里裂隙等将山石撬开,或者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爆裂山石,再用碎石沙土来填垫路基铺装路面。就这样经历开山、填沟、铺装等艰辛劳作,逐步将路面拓展到3 至 4 米的宽度,大大提升了道路交通的承载能力。
我们考察梅关古道的时候,正值盛夏,岭南地区的空气湿度与地表温度均处于一年当中最高的时期。队员们上山爬坡湿热难耐,一会儿就汗流浃背。虽然徒步行走古道有些劳累,但是看到这个周围优美的环境,遍布青翠的古树、馨香野花,身体的疲惫顿时就清爽了许多。由此可以想见古人攀爬这里的艰辛,除了山势陡峻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自然因素就是瘴气。历史上的岭南曾经是一处烟瘴之地,且不说秦汉唐宋时期,在几百年前的岭南,这个烟瘴依然十分严重。可想而知,当年南迁的族群遭遇烟瘴和蛇蝎毒虫的困境,这条梅关古道可真是他们的生命线。通过这条当时的官道,可以到达岭南安家落户。
就在这时,我考察组看到路边有一汪泉水,清凉的泉水立刻驱散了大家的暑气。
30 多度的热天 洗洗20 来度的这水 凉快,现在看到的水 实际上应该来讲就是地下水,只要到了一定水位的时候 它就会露出来,但是挖到这一定深度,它自己有地下潜水面,水就会长期保留。
队员发现古道沿途有很多水源补给点,除了水井,不远处还有专门为马匹准备的水槽。
这回到了野马槽就是沿着一道了,两边很多就是那个挑夫,还有是马车喝水,背后是一个沟山泉水过来,引过来。
人工开挖的水井和注满泉水的饮马槽,为来往于古道的商旅行人提供了生活用水的保障。专家告诉我们,梅关古道沿线山体属层状岩石,岩石间有较明显的裂隙,这些裂隙能提供一定的储水空间。将雨水存入为地下水,也就是层状岩类裂隙水水从山脊处向下流动,水井和饮马漕位于半山腰,这时间有较大的汇水面积,所以井水常年不枯。不过层状岩类裂隙水的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所以沿途井水的水量也呈现出季节性变化。雨水可以为山区带来水的补给,但有时也会给山区带来山洪等自然灾害。专家说,大庾岭春夏两季雨水丰沛,尤其在夏季区域内多有短时性强降雨。那么古人修建梅关古道是如何防范多雨季节的山洪的?
就是那隔一段就有一个横向的排水沟,这样子就利于它快速地排掉水。左边是大沟,对。这边也有排水沟,左右都有。
专家说,张九龄在梅关古道时,不仅在部分路段保留了用于排水的天然山沟,还在沿途纵横两个方向专门设计了深度约为20 厘米的排水渠,这些沟渠相互配合,足以保证古道路面不会出现漫水的情况。从这些细节足以看出张九龄在修建古道时对这里的地貌环境所做的考察细致入微。考察组行进至半山古道边,一间凉亭吸引了大家的注意。青梅、甘草莓、辣椒梅、乌梅。
这些青梅就是我们两边古驿道两边种植的这个梅树,结的这个青梅可以用来做凉果,也可以泡酒。
大庾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热冬温,适合梅树生长。古道开通之后,官府为了增加沿途景致,在两边广植梅树这片山岭也因梅树逐渐增多,开始有了梅岭、梅山等代称。梅观古道之名也由此而来。如今每到梅子成熟时,沿途硕果累累,山里的村民便会将这些果子研制成不同口味的凉果,在古道两旁进行售卖。
这个是加了辣椒的辣椒梅?我们南雄人很能吃辣的,你看看这是因为我们这边就是说属于比较寒湿的地方,然后吃一些这个辣椒能够起到这种祛湿的这种功效。
专家告诉我们这边岭南山区夏季湿热,冬季较为寒冷,为了能够排汗祛湿,这一地区在饮食上也渐渐形成了食辣的偏好。
以前这条路上也是有很多像这样的凉亭的地方吗,正好这边是从江西过来翻过山,最高有1, 000 多米,然后到了这我们就半路也算有点距离,以往的话走路的话要一段时间,那么半山往往会有些驿站或者歇脚的地方。
梅关古道开通以后,就成为客商行旅来往于粤赣首选的通道。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也曾走过这条古道,他还在自己的札记中写道,翻越它的全程尽是穿过覆盖树林的多石地区,但是歇足地和路旁旅店一路不绝,以致人们可以平安而舒适地日夜通行。由此可见,在明代,梅关古道仍是一条兼具人气与名气的道路。
在五岭考察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众多小的山岭之间有大大小小的古道,有的是当地山民在溪流中冲沟的时候,这个在这个基础上稍加修整的小路。有的是两条山岭之间大的沟壑,人们架桥铺路修正比较大的道路,例如大庾岭就有一条乌迳古道。它不仅有相对平缓的路段,还有能够行舟的水路,从这里过大庾岭相对轻松,同样是翻越大庾岭,走梅关古道,需要翻山越岭,较为艰难。那么为什么古代先民舍易择难,非要走梅关古道呢?
不久之后,在向导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一处山口。
到了关口了。
岭南第一关。
专家说,眼前的关楼也被称为梅关,它正好处在两山之间的隘口处,东西横卧,紧连山崖。颇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在古代,梅关兼具多种功能,它不仅是一处税关,也是一个重要的军事据点。
这里其实它原来是应该有这个门洞,就是作为门闩,像这里我们也是能看到,这里应该是有一条大门的。曾经这里上面是一个驿站。
上面应该说有官员,它这个是两省交界地方,作为物流的咽喉要道,它一定有官员驻守,到了晚上就应该关闸,这儿肯定要有人驻守,一个是看有没有破坏,二有没有通紧急状况的,要通关的。
梅关地处粤赣两省的交界处,穿过关楼北面就属于江西境内。在这里人们远远的就能看到山下江西的大余县城。
那看到底下那个房子那儿还有一个比较平的地方,和相对平的都是整个就是大余县,中间有一条章水通过,实际上往下游就是到了赣州,从大余码头也是通过陆路往这条沟梅关道,然后翻过梅岭以后它下面接到那个珠玑巷,一直到南雄的码头这一段是陆路相接。
曾环岳告诉队员,如果走梅关古道,只需要一日就能将货物从南雄城区运至江西大余县。但是,走乌迳古道等道路北上的货物要先耗时3 至 4 天逆流通行,过一段曲折的水路之后,再用一天时间转陆路运至江西信丰 梅关古道无疑是南雄境内最短的一条粤赣交通线。梅关古道大大缩短了南北商旅行走运输的时间,但是它带给后人的影响远不止于此。对移民文化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中原及江南部分百姓经梅关古道进入南雄后,再次迁徙的地点有很多选择。为什么来珠玑巷寻根的人大多和珠三角地区有关呢?对此,专家给出了相关推理,当我们将梅关古道放置于全国水陆交通系统中来看,古道向北可以连接章水,而章水最终经赣江汇入长江。古道向南又可以连接浈江,最终经北江汇入珠江。梅关古道是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最短的陆路连接点,而从珠玑巷继续南迁的移民,很有可能沿着水路最终到达珠江三角洲一带。
至于张九龄当年为什么要重修梅关古道,有人说这个祖居韶州,也就是今天韶关的张九龄每次出入岭南,梅关古道也是必经之路,对古道人苦峻极的困苦深有感受。因此,张九龄为了族人和周围百姓的方便出行,重修古道。专家告诉我们,作为一代名相的张九龄,眼界和格局绝非如此。根本原因是唐初贞观之治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以沿海之利,海外贸易交通有了很大发展,广州已经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在这种情况下,开凿梅关古道,对于改善南北交通、促进贸易发展显得非常迫切。张九龄重修后的梅关古道,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的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数百年。
梅关古道重修之后,对周围交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深层次的影响呢?考察队员决定对古道联通的主要水道之一浈江展开考察。向导带领考察组来到一个古码头。
因为这个码头它的名字有点来历,怎么样呢?那边是浈江,这边是凌江,两江在这里相汇水流很大的时候,涨洪水的时候,凌江的水才会打回头,形成一个回澜。你看不出它是流动的,它是静止的。
回澜门是南雄城区的一个古码头,地处浈江与凌江的交汇处。由于凌江和浈江与水体的含泥沙量、化学成分等条件存在差异,所以在两江河流交汇处,往往可以看见江水泾渭分明的景象。不仅唐宋时至明清时期,南雄的水运交通依旧繁忙。为了能让不同货物分流,仅城区范围就沿浈江设置了多个码头,回澜门就是其中之一。在回澜门不到200 米的地方,一座现代廊桥的位置也曾经是一个桥关码头。
就这里有个桥关,叫做太平桥关,它是一个税关桥,梅关古道啊乌迳古道啊,这些货物沿着那个浈江到珠江那边去这个古代要收税。
专家说,自梅关古道开通以来,水陆路相互配合,南北货物能够在更大范围内流通。南雄也因此成为当时南北商贸的交流中心。
借助梅关古道而兴盛发展,逐渐成为商贸重镇的南雄,也吸引了众多南来北往的商贾。久而久之,各地的客商纷纷再次修建会馆,作为经商会客之所。如今,浈江边还保存有一座明清时期修建的广州会馆,从会馆精美绝伦的建筑可窥见南雄当年繁盛的一斑。
从明代以来,南雄有比较多的会馆比较著名的呢第一就是广州会馆,广州会馆面积最大,装修也最豪华,它的木雕也是花了很多功夫,我们中国古代的那些民间那个英雄都把它雕刻在那个梁上了,非常精美。
这座广州会馆的建筑风格也体现了南北文化的融合。会馆的建筑主体为中原建筑中常见的三进四合院布局。两条封火巷将整座建筑分为三个空间,中座为主厅,其高墙为江淮风格的五岳朝天式山墙。东西厅则是岭南地区常用的猫儿弓背式山墙。山墙的设计不仅有装饰作用,它与封火巷相结合,也组成了整个建筑中重要的防火设施。
你像这个封火巷,它两边全部你看到的都是墙壁,那个木结构墙壁都屏蔽了,这个封火巷搞得那么高。火灾的时候,这边的火不会影响到另一侧,另一边,因为这些木结构都比那个封火山墙这么高大,面积这么大的封火墙把它屏蔽了,所以这个封火巷它是有这样的一种功能,起防火的作用。
广州会馆恢宏大气的建筑格局以及繁杂精巧的点缀装饰,既是财力的体现,也是南北文化交融的体现。不仅是各种风格的会馆文化融合,已经融入当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既有中原先进的水利技术修建的连州水利工程龙腹陂,也有源自陕西的戏曲何家营鼓乐在阳山县安家落户。
还有乐昌市中原风格的古村落。唐代修整开凿的梅关古道,虽然只是一段并不长的穿山通道,但是它所带来的是此后一千多年间大庾岭两端频繁的商贸以及文化交流。时过境迁,高铁、高速路、航空运输的快速拓展。梅关古道以及周围古村古镇不再是过去的交通要重,但是伴随着当地生态发展,他们旧貌换新颜。这座始建于西晋时期的古村名为新田村,坐落于大庾岭山麓,至今还保留着从唐朝开始共五个朝代的遗迹,历经了一千多年的风雨洗礼,在这里,建筑如同凝固的历史,透露出不同时代的印记。
大家看看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纹?是不是像一个万字纹?是不是又像一个风车?然后中间又是个一,也是有一帆风顺的意思,然后它四个。
繁复多样的石窗是这座千年古村最富有标志性的景观。这是广府建筑中石窗纹样保存最为集中和完好的地点,对于这些图案的复制和保存,是当地古建筑保护和生态发展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
新田村它的价值非常高,建筑非常精美,而且这建筑质量也非常高。
众多文物保护工作者将每一个石窗上的花纹都完整的复制下来,进行电子存档。他们所记录下的大量原始信息经过专业的绘制和润色得以收录出版。这套宝贵的资料对于传播广府建筑文化和古建筑修复提供了重要信息。
今天的岭南地区正以古村作为一个亮点,古道为线,规划一条以传统文化为内核的乡村生态旅游线路。以良好的生态为屏障,带动传统广府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从而打开区域发展的格局。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南雄也发挥自身交通优势,营造着良好的对外开放态势。
如今,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梅关古道已不再承载交通动脉的功能。但是古人以经验和智慧在大庾岭岭间规划出的古道路线,还在为现代交通的选址提供着参考。
我们旁边是韶关到赣州的高速公路,旁边是还有一条国道,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夹在国道的中间,现代人的设计高速公路设计也好,国道设计也好,那都是沿着这条沿沟溯源走过这过江西的。
从高空俯瞰,可以明显看到220 国道、南韶高速、赣韶铁路这三条现代交通线路与千年之前的梅光古道大致平行。而今,古道边的一个个村落、古镇经过修缮维护,焕发了新的生机,古道旅游也成为当地生态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商旅的繁华图景正在重现。
道路为一片土地带来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梅关古道的意义不仅是在空间上连通了中原和岭南地区,更重要的是它让人与物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流动。正是因为人的迁徙与往来,岭南这片看似偏远的土地才有了文化的交融和商贸的发展。明天,我们继续探查奇山异水,寻访千年古道。好,感谢您收看我们今天的地理中国节目我是盛春,咱们下期节目再见。
【读书思考】
分析当年族群南迁坑可能遭遇的苦难
分析井水常年不枯的原因
分析张九龄当年重修梅关古道的意义
分析古代先民舍易择难,
说出山墙的作用
分析岭南山区形成饮食偏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