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射雕”课程,以及基本的读后感训练之后,五年级的我们终于迎来了“西游记”课程。
一说到这个课程我就很兴奋,因为这可是个给我带来过巨大骄傲的课程——2014年,对于原著、课程朦胧粗浅的理解以及对我的生命、孩子们的生命和我们共同的处境的思考促使我怀着一种莫名的感觉完成了童话剧《西游记》剧本的创作。
后来,我们把它搬到了舞台上,演出很成功。
但这次,随着我的成熟,我不希望只是做到那样而已,我希望带着孩子们们“误入藕花深处”——去摸索“审辨式思维”!
这就是我认为的审辩式思维——逻辑严密的思考!
但怎么来做呢?
就让我们先用预习单来尝试“独立思考”、摸索“金字塔结构”吧。
怀着忐忑的心,等待你们的预习单,因为是在家里预读的这本书,我不太确信你们是否踏实,但是预习单交过来还是令人惊喜的,已经有三四个孩子的预习单显示出较清晰的思维过程。
终于到上课时间了。
这次我们要讨论的核心话题是:花果山猴子成千上万,为何偏偏是“石猴”称王?
总结了大家的预习单,大致表达了两个观点:
1.石猴出生特别
2.石猴仁、智、勇俱全
在完成了初步的独立思考后,怎么帮助孩子反转思维,获得认识上的再进一步的提升呢?
就让我们先理解它、再推翻它,然后再总结吧。
第一个观点:石猴出生特别
孩子们的理由非常充分:
1.名山、仙石、正当顶上,石猴出生的地点不是一般的猴子所能拥有的
2.石头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恰好和了三百六十五天、二十四节气的数字,果真是受了“天真地秀、日月精华”。
3.左右有“芝兰相衬”。灵芝是能起死回生的仙草、兰花是“只为王者香”的仙花。课件石头所在的环境也是得天独厚。
孩子们说的头头是道,于是我追问
“你们赞同吗?”
孩子们纷纷点头。
“有反对的吗?”
无人回答。
“你们觉得丑小鸭的出生特别吗?”
孩子们笑了
“也很特别是吧?不过是特别悲惨是不是?”
“你们觉得自己的出生特别吗?”
“很平凡”
“那我告诉你们,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我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惟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可以说,地球是整个宇宙的瑰宝!茫茫宇宙中,惟有地球发现了真实的生命;几十亿年漫长的生命进化后,才最终诞生了人类;几十万年的人类发展后,你来到了我们中间!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人类生命是宇宙进化中最伟大的奇迹!现在你们还觉得自己很平凡吗?”
“哇,我们很伟大呀”
“是呀,亲爱的孩子们,石猴的出生时特别的,但哪一个生命的诞生不是特别的呢?出生特别虽然让一个生命蕴含可无数可能性,但是他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生命故事如何书写。
而一个生命在面对挑战时所作出来的选择,才真正决定了一个生命的高度和深度。所以石猴能称王,出生特别只是一个既不充分也不必要的条件”
第二个观点:石猴仁、智、勇俱全
孩子们证明的很仔细
仁:石猴发现水帘洞后不独占,与众猴分享。
智:“连呼三声”才出来高呼“我进去,我进去”,体现了他的深思熟虑,并非猴急猴急;进洞后用“人而不信,不知其可”反问众猴,诱导众猴称他为王
勇:毫无疑问,敢做众猴不敢做的事情——跳进瀑布,发现水帘洞,就是勇。
“有没有反驳的?”
坤:“王老师,我反驳,我们在《南明学歌》中提到“仁”是有“恕”和“爱”组成的,“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石猴不喜欢风餐露宿,所以带猴子住进水帘洞。我觉得他做到了,但是“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于别人的理解、同情和帮助,是毫无功利心的,而石猴之所以勇闯水帘洞、带众猴进去,只要是因为他想称王,所以我觉得他还称不上完全的有“仁”心。”
真是精彩的发言,一下子启发了大家、
“那“智”呢?”
孩子们受了坤的启发,立马说:“他的智也是为了让自己称王”
“那这是什么“智”呢?”
孩子们一下子被问住了。
“那你们心中最有智的人有哪些?”
孩子们纷纷发言:“爱因斯坦、孔子、佛祖……”
“那你们对比一下,你们所提到的人物,和石猴有啥区别?”
“那些人都是造福了全人类,有更高的境界,是大智,石猴的是小谋略,虽然也造福了一群人,但是境界似乎还不够,只能称之为小智”
“那“勇”呢?”
孩子们找不出反对的理由。
“你们认为“勇”是什么?”
“就是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那你们觉得石猴勇敢吗?”
“勇敢”众人说
“可是他还大闹天宫了呀,我觉得这不是真的勇敢”丁说。
“大家觉得石猴确实勇敢,但这勇敢似乎缺了点约束,是这个意思吗?”
“是的”
“那这是不是“勇”呢?就留给大家课下自己去争论吧。”
总结:
“亲爱的孩子们,我们在理解之后,又对自己的思维惊醒了批判,现在我们发现仁、智、勇三个词语似乎对于石猴来说评价太高,它还够不上。但它身上确实有许多令人敬佩的地方,而且在众猴中,也只有他名副其实该称为“王”。那我们用一个什么合适的词来评价它呢?”
黑板上,我出示了四个字
领袖气质
“在任何一个团体中,总有某一个人充当着核心的角色,他的言行能够被团体认可,并指引着团体的某一些决策和行动。我们可以把这种人所具备的人格魅力称为"领袖气质"。亲爱的飞鸟们,在这间教室里,你愿意成为猴王还是众猴?你又该如何成为猴王呢?”
第一课到此结束。
来看看学生作品
目标的重要性
作者:林琨皓
众所周知,“美猴王”是石猴第一个有使命感的称号,可这个称号又是如何落入石头手里的?我带着这个大疑问,捧着《西游记》思考了一中午,得出了一个属于我的答案:目标决定一切!
目标是什么?目标就是根据自己需要做出的决定。
那石猴的目标到底是什么呢?我从文中找到了答案,有这样一段有一段文字是这样写的“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中钻出来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
从“连呼了三声”这几个字可以看出石猴没有一下子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做出了这个决定,确定了他的目标,弄清楚了自己的需要。
和“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图”一一对照,我们能很清楚看出石猴的的需要是定格在“被尊重的需要”上,被拜为王,何其威风,何其荣耀。这个想法给了他勇气去挑战,在所有的猴子吓成一团的时候高呼“我进去、我进去”;这个想法给了他长远的目光,带领众猴跳进水帘洞并和他们分享所有的财产;这个想法也给了他智谋,在混乱中用一句“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就说服众猴拜他为王。
而其他的猴子呢?从众猴进洞后的“抢盆夺碗,占灶争床”表现来看,众猴的需要只是定格在生理和安全需要,和石猴差距不是一点两点,当然只能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称石猴为“千岁大王”了
想到这里,我必须要提《明朝那些事》中的徐阶和张居正,这就是一个活生生的大例子。
徐阶,明嘉靖朝后期至隆庆朝初年内阁首辅,他劳碌一生,风光无限,斗倒奸相严嵩,于国于己无愧
张居正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
两人都极其有名,但在野史中,徐阶为人甚是有良心,张俊俊为人代笔,名声极差,可是这样的两个人居然是师徒。有人可能认为这不可能,可这就是现实,徒弟张居正在一生的成就比师傅要好很多,著名的“万历新政”便是张居正提出来的,可为什么世人对他评价不高呢?
我想是徐阶有更高的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张居正只有像石猴一样的被尊重的需要,这种需要给了张居正维护自尊心,永远要争做第一的目标。
这目标成就了他,但也局限了他。
石猴称王了,因为他有被尊重的需要,因为他有满足此需要的清晰的目标,但是,这个目标是否能助他成佛呢?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有自己的目标吗?你们有反思过自己的目标吗?(1020字)
石猴称王
作者:胡域洵
读完《西游记》的第一回合,我心中慢慢的出现了一个问题:花果山有很多猴子,为什么偏偏是石猴称王?
我想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仁,
一方面是因为石猴有仁心。在穿过瀑布后,石猴发现了水帘洞,水帘洞就像国王住的地方,“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松常带雨,浑然像个人家”这样好的地方,谁不想自己留着住?不告诉所有人,可是石猴没有这样,他是马上急抽身往外便走,把这个好事儿告诉了所有猴子,之后,石头猴子让石猴带着他们进去,石猴说:“都随我进来,进来”
从这一点说石猴有人心,但是石猴的仁心确是有很多对自己很好的条件的。
在发现水帘洞之前,众猴道:“那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石猴发现水帘洞后出来叫众猴,是因为他想成为王,不叫众猴的话,自己就没有办法成为王,所以他的仁心是有很多为自己着想的因素在里面的。
二,智
还有一方面是因为它有智。众猴“连呼了三声,“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呼了三声,石猴才跳出来,如果她想当王,应该在第一声就跳出来,但他没有,因为他在想自己到底可不可以?
这说明他有智,在进了水帘洞后,石猴用很多巧妙的办法要众猴称他为王。
但是石猴的“智”也是为了谋取对自己有利的因素——称王,
三,勇
石猴的勇是真实的,并体现在很多的事情。
“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这句话我读出了石猴的动作勇敢优美,他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所以他的勇敢是真正的勇敢。
通过这么多思考,我解开了心中的问题之后,石猴之所以能称王,就是因为他仁、智、勇俱全。
不过这仁、智还不够纯粹。我期望着它的进步、改变!(681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