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先讲一个家喻户晓的寓言故事——龟兔赛跑。
兔子和乌龟赛跑,兔子嘲笑乌龟爬的慢,乌龟坚定地说总有一天它会赢。兔子说,那我们现在就开始比赛。于是乌龟拼命的爬,而兔子认为赢过乌龟太轻松了,决定先打个盹再追上乌龟。乌龟一刻不停地努力向前爬,当兔子醒来的时候,乌龟已经到达了终点。
小时候老师讲这则寓言来告诉我们不要轻视他人,同时,稳扎稳打才能取得胜利。
之前我也这么认为,但是当读完美国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博士的书——《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后,觉得这个故事完全有另一种解读方式。
故事中的兔子代表着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人的能力都是固定不可变更的,努力对某些人来说毫无意义;而故事中的乌龟代表着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他们认为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勇于挑战,奋力成长。
我们经常会用聪明与否、勤奋与否去衡量和评判一个人,好像从来没有思考过“思想”,即思维模式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这个问题就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进行了20年的研究目标,她说:你所采取的观点会对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是人格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领域内公认的杰出学者之一。她曾任哥伦比亚大学威廉·兰斯福德心理学教授,现任斯坦福大学路易斯和弗吉尼亚·伊顿心理学教授,也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她的著作《自我理论:它们如何影响动机、人格与发展》被世界教育联谊会选为年度好书。她经常为《纽约客》《时代周刊》《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波士顿环球报》撰写文章,也曾登上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的《今天》和美国广播公司的《20/20》等新闻节目。
这本《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就是她数十年研究后的成果,坐镇美国亚马逊心理类畅销榜十年。
02
这本影响美国一代人的心理励志之作讲述了被无数次引用的成功学观点:我们获得的成功并不是能力和天赋决定的,更受到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展现的思维模式的影响。
书中内容有八章,分别讲述了以下内容:
一, 两种思维模式的定义和区别;
二, 不同思维模式对体育界、商界、人际关系和教育界的重大影响;
三, 如何获得成长型思维模式。
同样是面对挑战和挫折,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表现会有极大的差异?同样是面对繁杂的人际关系,为什么人们处理事务得到的结果会迥然不同?
德韦克博士用“固定型思维模式”和“成长型思维模式”来定义人们面对问题时的表现。
前者认为人的能力是一成不变的,认为风险和努力暴露了自己的不足,所以面对挑战时容易退缩,因为他要用完美和成绩维持自己的光辉形象。
后者认为人的能力可以通过努力培养,他们拥有开放的心态和准确的自我评估能力,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将遭遇的挫折转变为未来的成功。
定义说起来很单调,大家可以回想一下自己面对一些问题时的反应。比如期中考试退步了不少名次、肺活量不好体育很差、很喜欢的男(女)朋友突然提出了分手、爸妈莫名其妙的对自己发火等等,或者就是最简单的,在路上好好走着突然被陌生人撞了一个趔趄、新买的口红莫名其妙不见了……
面对这些生活中每时每刻会出现的事情,你会怎么想?怎么应对?
以前的我遇到这些事,第一反应肯定是懵、愣,其次就会想自己到底哪里错了、怎么运气这么差,接着就会觉得自己很差劲、很无辜、很可怜、很委屈。
你没看错,我是真的觉得自己很可怜,没人懂我爱我。文艺一点的说法就是茫茫人海都没有能让自己感到温暖的地方……
可是,上面所说的任何一件事,有什么灾难性或者不可逆转的事件吗?没有。那么为什么我会产生那些彻底的挫败感和无力感?
书中说我们的思维一直在不断的观察和解读着生活中的一切,使我们得以在轨道上正常行进,但是解读的过程会出现差错。
我们思维的过程是这样的,箭头是“决定了”的意思:
思维模式→复杂思绪→解读过程→处理结果
这就说明,不同的思维模式可以造就不同的处理结果,不同的结果就带来不同的行为成效,日积月累,就造成了不同的命运。
所以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可是什么样的是固定型思维模式,什么样的又是成长型思维模式呢,德韦克博士在书中也列举了一些情况,可供参考。
▲面对挑战,是固步自封还是勇于自我拓展;
▲对自我形象的维护,是希望完美无缺还是不断进取;
▲取得优秀的成绩,是为了证明自己特殊、高人一等、拥有特权还是进步的乐趣;
▲面对失败,是责备他人或找借口还是直面它再次奋起;
▲追求成功,是强烈渴望到达的高度还是工作激情带来的副产品;
▲追求的目的,是一切为了结果还是不计成果的单纯做事。
当用这些问题来拷问内心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不管愿不愿意承认。
看书的过程中我一直在对比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发现自己就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一样,是两种思维模式的共有者,某些情形会触发自己走向固定型思维模式,而有些则会引领自己走向成长型思维模式。
我对待学习的时候,是80%的固定型思维模式者,不相信自己能做一个好学生,或者说遇到一点困难就容易退缩,这让自己很难成为一个好学生。德韦克博士在书中论述的拥有固定型思维的孩子会做的事,我也全部做过。
而对待感情的时候,却变成100%的成长型思维模式者,坚信能够遇到适合自己的爱人,拥有一段美好的爱情。
也许是因为在学习方面的劣势和不足,让我特别渴求在情感上得到鼓舞和安慰;也许是在智力方面备受打击,不愿意投入过多的努力,而在空白的情感方面投射了很大的精力和注意力,希望以此弥补智商的不足。
如果你在对比思考之后,想从固定型思维模式转变为成长型思维模式,从自我评判型转变为自我成长型的人,书中提供了几个步骤可供参考操作。
第一:接受。去拥抱你的思维模式,接受它,承认它。
第二:观察。是什么刺激了你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找到根源才能更好的克服。
第三:命名。当自己再出现负面思想和情绪的时候,用一个熟悉的人名或物命来定义它,想象它是自己的一个老朋友,需要安慰和陪伴的丧朋友。
第四:教育。慢慢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想问题,带领丧朋友走向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旅程。
卡罗尔·德韦克博士在书中一直强调,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不代表一定可以成为成功人士,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也不代表一定自卑和无可救药,她只是在用各种事例向读者展示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人们的影响,鼓励人们自发的走向通往成长型思维模式的道路,在自己的天赋和能力内取得能够取得的最大成功,去追寻自己的幸福人生。
03
我们读书的时候,学过《伤仲永》的故事,也背过海伦凯勒的《My teacher》的英语课文。
方仲永虽然是一个神童,但是被父亲的固定型思维模式所累,不再努力学习,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这个事例清晰的展示了一遍遍急于展示自己证明自己却止步于努力的人,如何在成长的过程中落后下来。
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激励人们重视后天教育,又何尝不是在抨击固定型思维模式的害处呢。
海伦凯勒的故事人尽皆知,她的老师苏利文更值得人尊敬和爱戴,如果苏利文老师不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学习而进步的,这个奇迹就永远无法被创造。
读书的时候我的成绩不好,但是很喜欢背这一段课文,一直把它当做我的座右铭来铭记。很多年过去了,时不时还会想起来这段英文,我想把这段话送给自己和更多的朋友,生活从来不易,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怎么面对它。
No matter what happens. Keep on beginning.Each time you fail,start all over again. You will grow stronger each time, until you can do and finish what you started out to do.
这也是卡罗尔·德韦克博士想通过《终身成长: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这本书告诉我们的道理。坚持努力,不惧失败,直到你强大到可以做到最开始想做的事。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但是要记得成长型思维模式是改变的起点,你必须做出判断,对什么样的事付出努力并带来改变才是最有价值的。
兔子 or 乌龟 ,你要做哪一个?如果还是不明白,来看看这本重新定义成功的思维模式的书吧!
4 ]��zD�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