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了BM第四期读书笔记PPT训练社群,本期要解析的书籍就是那本很多人都在讨论的采铜先生的《精进》。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因为简书签约作者彭小六,他在朋友圈里分享了这本书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后来,我又在网易云课堂首页推送消息中看到这本书,实在按耐不住了,就去网上买了回来。
买回来后,又因为各种原因将这本书搁置了。直到BM第四期读书笔记PPT训练营开始报名,而此次要解析的正是这本《精进》。
一直想抽空去阅读它,一直带着好奇心想更多了解书中的内容,结果遇到BM,这是个契机,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了,从6月13日开营到6月20日22点之前要求每个学员要输出一篇读书笔记和思维导图,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完成,当时心里就想着借助这个社群的动力去阅读这本书。
然而时间过得比我想象得要快得多,大概一周时间,我才看了50%,今晚就要截止提交时间了,这两天我一直在想怎么样才能完成作业,后来我想到了一个另辟蹊径的做法,那就是选取已经阅读完的一个章节,作为我此次读书笔记的输出对象,我将重点放在这一章节,就不会那么难了。
结果我选了今早刚阅读完的第四张——怎样的学习,才能够直面现实,如何成为一个高段位的学习者。
这章共有四小节,分别是:
一、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二、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三、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你能够调用的只是有多少?
四、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接下来我来拆解这些内容。
一、找到一切学习的向导 好的学习者,首先要向自己提问。
主动构建知识
订立计划——举例
实施计划——举例
回顾和整理——举例
这只是知识的搬运者而没有认真思考一些问题。
反思“直接传递模式”,学习“建构式”,即知识不是简单地吸收而来,而是由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起来,学习者必须充分地调用他们的已有知识,在主动性目标的指引下、在丰富的情境中积极地进行探索,把新知识和旧知识糅合在一起,在头脑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体系。
打开新旧知识之间的通道
思考四问题:
1、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已具备了哪些相关的知识?
2、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我又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原有知识构成了何种补充或者挑战?
3、针对当前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且这些东西我通过简单的探索就可以了解?
4、针对当前的的学习材料,还有哪些未知的东西,无法轻易地获得解答,同时又有价值成为我长期去探索的问题?
作者引用物理学家弗里曼·戴森的《反叛的科学家》一书的内容举例来说明了怎么通过这四个问题来打开新旧知识的通道。
任何一个问题,都可以探究下去
二、不要只做信息的搬运工 通过解码,深入事物的深层。
解码的基本规律
三个层次:
1、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它的内容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系统
“常规型专长”和“适应性专长”的人。
深度学习:不止了解,还要知晓
“了解”和“知晓”两个层次。
寻找解码的入口
1、不只要去寻结结论,还要去寻过程。
2、不只要去做归纳,还要去做延展。
3、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三、技能,才是学习的终点 你能够调用的只是有多少?
“做中学”(learing by doing)
把知识当成一项技能操练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
知识操练的三种方法
1、写作式操练。
2、游戏式操练。
3、设计式操练。
四、分离的知识,难以解答真正的现实 让不同的知识发生化学作用。
将原本独立或者疏远的知识加以融合,从融合方式上看,有迁移、印证和互补三类。
迁移——举例
印证——举例
互补——举例
SUMMARY精彩提炼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为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问题的提出,需要基于已有的知识体系,并通过问题将新、旧知识串联起来。
通过深入事物内部的解码,我们可以发现事物深厚的内涵,有机会掌握其中精巧细微的技法,不断重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掌握了多少知识,并不取决于记忆了多少知识以及知识的关联,而是取决于能调用多少知识以及知识关联。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对一个现实问题的解决,或者对一个现实情境的洞察,旺旺需要同时调用不同知识谱系上的知识。
学会有意识地去分析不同领域知识之间的潜在关联,通过不用知识的迁移、印证、互补,获得启发,甚至生成新的思想或者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