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长沙之得名,据《史记·天官书》载:“轸为车,主风。其旁有一小星,曰长沙。”《太平寰宇记》引阚骃《十三州志》云:“西自湘江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方舆胜览》卷23潭州:长沙“郡以长沙星得名”。
《史记·天官书》云:“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二十八宿中轸宿有一附星名为“长沙”,古人按星象分野的理论,将长沙之地以应长沙星,认为长沙地名源于星名,故长沙又有“星沙”之称。
万里沙祠一说最早见于晋阚马因所著《十三州志》:汉“有万里沙祠,而西自湘州,至东莱万里,故曰长沙。”此后,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援引《东方朔记》云:“南郡有万里沙祠,自湘州至东莱可万里,故曰长沙。”唐杜佑《通典》中潭洲“秦为长沙郡”的自注亦云:“有万里沙祠,故曰长沙。”于是以后的各代地方志,多引此说作长沙得名之源,并加以阐发考释,认为长沙在古代有祭礼沙土之神的活动。
长沙的地质结构为以石英砂岩、砂砾岩、粉砂岩及页岩等为基础,经过长年的外力作用,地层崩塌的岩石,经风化和水流的冲刷,使大量的砂、石都聚积于地表,特别是现长沙市区所在的湘江河谷地带,分布着大片的沙滩,沙洲等,每当枯水时节,这些洲、滩露出,向人们展现出成片的砂土,尤其是沙粒长大,“白沙如霜雪”,这种景象很是引人注目,故古籍中多有称长沙为沙乡或沙土之地。如唐大历间长沙太守张谓著《长沙土风碑铭》引《遁甲记》云:“沙土之地,云阳之墟。”又《路史》曰:“沙,为长沙;云阳,为茶陵。”又《元和郡县志》云:“《禹贡》荆州之域,春秋为黔中地,楚之南境。秦并天下,分黔中以南之沙乡为长沙郡,以统湘川。”
历史沿革:
长沙历史发展,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据考古判断,在距今15-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长沙地区即有原始人类活动。新石器时代,已形成氏族及部落。
殷商之世,长沙属扬越之地,是百越部落的分支。
春秋战国时期,长沙属楚国黔中郡。
秦设长沙郡,为秦初全国三十六郡之一,长沙自此列入中原政权的行政区划,郡治湘县。
西汉置长沙国,治临湘县,辖临湘、罗、连道、益阳、下隽、攸、酃、承阳、湘南、昭陵、茶陵、容陵、安成13县。王莽始建国元年(公元9年)改长沙国为填蛮郡,改临湘县为抚睦县。
东汉复置长沙郡,改抚睦县为临湘县,仍为郡治,上隶荆州。辖临湘、攸、茶陵、安成、酃、湘南(侯国)、连道、昭陵、益阳、下隽、罗、容陵、醴陵13县。
三国时期属东吴。
吴晋南朝,临湘县析出湘西县,临湘县为长沙郡首邑,南朝宋开始,湘西县为衡阳郡(长沙郡析出)首邑,上隶荆州或湘州(西晋怀帝永嘉元年即公元307年分荆、江二州置)。
公元589年,隋统一中国,废州郡,行州县二级制,长沙郡改潭州,辖长沙、衡山、益阳、邵阳4县。临湘县(省湘西县)改称长沙县,为潭州州治(大业三年隋一度改潭州为长沙郡)。
唐武德三年入唐版图;贞观元年设十道,潭州(天宝元年即742年,潭州改为长沙郡,至德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即758年1月19日复改为潭州)属江南道,辖长沙、衡山、醴陵(武德四年分长沙县立)、湘乡(武德四年析衡山县置)、益阳、新康(武德四年析益阳设,七年又并入益阳)等6县。开元二十一年分十五道,潭州属江南西道。
后唐天成二年六月十七日(927年7月18日)马殷“以潭州为长沙府”,长沙为楚国都城,周太祖广顺二年(952年),南唐边镐陷长沙,湖南政治中心移至朗州(常德)。
宋太祖乾德元年(963年)二月,入宋版图,至道三年(997年)分全国为十五路,潭州为荆湖南路路治。哲宗元符元年(1098年)分长沙县5乡及湘潭县2乡设善化县,与长沙县同附廓,潭州辖长沙、善化、浏阳、宁乡、湘潭、湘乡、益阳、安化、湘阴、醴陵、茶陵、攸县等12县,直至民初,长沙城为路、州及长善二县治所。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正月初一(1276年1月18日),长沙入元版图,设安抚司。十四年设潭州行省,十八年二月初九(1281年2月28日)迁潭州行省于鄂州,称湖广等处行中书省,徙湖南道宣慰司治潭州路。天历二年三月初九(1329年4月8日),文宗以“潜邸所幸”,改潭州路为天临路,辖长沙、善化、衡山、宁乡、安化5县,醴陵、浏阳、攸、湘乡、湘潭、益阳、湘阴7州,长沙、善化两县依郭。元顺帝至正二十四年(吴王朱元璋甲辰年九月二十四日)(1364年10月19日)徐达领兵至潭州,改天临路为潭州府。
洪武五年六月,潭州府更名长沙府,辖长沙、善化(洪武十年省入长沙,十三年五月复置)、湘阴、湘潭、浏阳(洪武二年降为县)、醴陵、宁乡、益阳、湘乡、攸、安化11县及茶陵州,府城依旧设于长沙、善化两县,上隶湖广布政使司。
清顺治四年四月初八(1647年5月12日),高士俊领兵入长沙,长沙纳入清版图,沿明制设长沙府,上隶湖广,仍辖12州县。康熙三年(1664年)湖广省设右布政使司、湖南按察使司于长沙,偏沅巡抚移驻长沙。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湖广右布政使司为湖南布政使司。清雍正二年(1724年)改偏沅巡抚为湖南巡抚(仍隶湖广)。长沙(府)城自此为湖南省会。长沙府上有盐法长宝道。乾隆时长沙府城不仅为巡抚治,亦为布政、提学、提法三司,巡警、劝业、盐法、长宝四道治所。
民国元年(1912年)4月,并县归府,长沙、善化二县合并为长沙府直辖地。
民国二年(1913年)9月,改定旧长沙府附廓首县裁府改县,长沙府直辖地改为长沙县。
民国三年(1914年)6月2日,湖南划为四道,长沙县属湘江道(即原长宝道,1916年裁撤武陵道,其中11县划归湘江道)。1914年废都甲设乡镇,长沙县辖7乡11镇。
民国九年(1920年),长沙设市政厅,年底设市政公所。省会警察厅设东、南、西、北、外东、外南、外北、商埠8个警察署(区)。当年废除“道”,县直属省。
民国十九年(1930年)7月27日,中国工农红军攻入长沙,成立长沙市苏维埃政府。年底,长沙城分设东、南、西、北、外东特、商埠6个区,下辖158街团,街团下辖甲、牌、联(结),5家为1联,2联为1牌,10牌为1甲。
民国二十年(1931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5月,裁商埠入西区。8月11日,市县分治,析长沙县城区设长沙市,国民政府行政院同意长沙设市,是第14个设为行政区划的市,也是第7个设市的省会,面积48.5平方千米。11月3日,废除街团制。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4月29日,划长沙市为4个区,按东南西北顺序命名为一、二、三、四区,每区分4坊,每坊设2至4保,共58保,40~60户为一甲。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上属湖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区。8月11日,改区坊保甲4级制为镇(乡)保甲三级制,原4区为8镇,市郊为4乡。“文夕大火”后缩编为城南、城北两镇及两乡。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8镇4乡改为4镇4乡。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2月,设城东、城南、城西、城北、文艺、金盆、岳麓、会春8区。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至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9月,有83保1843甲。
1949年8月,长沙和平解放,长沙市辖8区:城东区、城南区、城西区、城北区、文艺区、金盆区、岳麓区、会春区,下辖82保、1838甲。长沙为湖南省省会。
1950年3月30日,设郊区办事处领导外四区。
1950年8月,废除保甲制度。
1953年1月,设水上区。
1955年10月,东、南、西、北4区建306个居委会、2909个居民组,区名去掉“城”。
1956年5月,撤销市郊外四区,辖乡并为7乡1镇。同年撤水上区。
1957年内4区辖26街道(东区6个、南区5个、西区8个、北区7个),275居委会,2766居民组;郊区辖7乡1镇,44村。
1958年9月,农村撤消乡镇,建立人民公社,郊区建万年红、东风、岳麓3个公社,18个大队;城区辖4区、25街道、233居委会、2731居民组。12月,长沙县、望城县划归长沙市管辖。
1959年2月,撤消郊区。3月,长、望两县合并称长沙县,属长沙市领导。长沙市辖25街道5镇26个公社、227居委会、2489居民组。
1962年1月12日,恢复长沙市郊区。
1977年12月,恢复望城县建置,将长沙县分为长沙、望城两县。
1978年底,长沙市辖5区2县,16县辖区,84公社6镇,29街道,1132大队,308居委会。
1983年2月,浏阳、宁乡、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湘阴县随即划归岳阳地区。
1984年2月,长沙市辖4县1郊的人民公社先后改为同名的乡(镇)。
1993年1月,浏阳撤县改市。
1995年7月,辖县(市)撤区并乡建镇,长沙市辖5区3县1市,38街道67镇53乡,648居委会3091村。
1996年2月15日,民政部批准(民行批[1996]20号)长沙县人民政府驻地由长沙市市区迁至该县星沙镇。
1996年4月22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29号)撤销长沙市东区、西区、南区、北区、郊区,设立长沙市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福区、雨花区。(1)岳麓区辖原西区的麓山路、银盘岭、桔子洲、望月村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岳麓山、望岳2个乡和望城县的天顶乡,区人民政府驻银盘路89号;(2)芙蓉区辖原东区的韭菜园、府后街、五里牌、浏正街、文艺路、解放路、都正街、朝阳街、人民路9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马王堆、东岸2个乡和火星镇,区人民政府驻韭菜园路62号;(3)天心区辖原南区的裕南街、金盘岭、城南路、书院路4个街道办事处,原西区的坡子街、学院路2个街道办事处和原郊区的大托乡,区人民政府驻樟树园9号;(4)开福区辖原北区的望麓园、伍家岭、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东路、上大垅8个街道办事处,原西区的西长街、如意街、通泰街3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安福乡和长沙县的捞刀河镇及望城县的霞凝乡,区人民政府驻蔡锷北路393号;(5)雨花区辖原南区的左家塘、候家塘、井湾子、圭塘、南大路5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的的黎托、洞井、雨花亭3个乡,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4号。
1996年6月19日,《长沙市人民政府关于调整市辖区行政区划的通知》: 一、撤销市辖东区、南区、西区、北区、郊区,设立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 二、相应调整5个市辖区之间的行政区域范围。行政区划调整后,各区的行政区域及四至范围是: ①芙蓉区:辖原东区韭菜园、府后街、五里牌、浏正街、文艺路、解放路、都正街、朝阳街、人民路9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马王堆(不含五一、火焰、友谊、高桥4个村)、东岸2个乡和火星镇。区人民政府驻韭菜园路62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东岸乡与长沙县星沙镇、朗梨镇乡界为界;南面以原东区与南区界沿人民路至花桥及浏阳河为界,与雨花区接壤;西面以黄兴路为界;北面以中山路、八一路、迎宾路、湘湖渔场、马王堆乡、东岸乡与综合农场乡(场)界为界,与开福区毗邻。 ②天心区:辖原南区裕南街、金盆岭、城南路、书院路、南大路和原西区坡子街、学院街7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大托乡和雨花亭乡的石人、新开、渔场3个村。区人民政府驻劳动路樟树园9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芙蓉路(识字岭起)至新中路、韶山路、中意路至洞井乡与大托乡乡界为界,与雨花区接壤;南面以大托乡与长沙县暮云镇乡界为界;西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北面以人民路(识字岭起)原东区与南区界至黄兴路、五一广场至沿江大道为界,与芙蓉区、开福区毗邻。 ③岳麓区:辖原西区麓山南路、银盆岭、桔子洲、望月村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岳麓山、望岳2个乡和望城县天顶乡。区人民政府驻银盆南路89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南面以望城县坪塘镇、九江乡与市区县界为界;西面以望城县雷锋镇、黄金乡与市区县界为界;北面以望城县星城镇与市区县界为界。 ④开福区:辖原北区望麓园、伍家岭、新河、清水塘、北站路、黑石渡、民主东街、上大垅和原西区西长街、如意街、通泰街11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福安乡、长沙县捞刀河镇(含原沙坪乡)、望城县霞凝乡。区人民政府驻蔡锷北路393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综合农场、捞刀河镇与长沙县星沙镇、安沙镇乡界为界;南面以五一西路至黄兴路、中山路、八一路、迎宾路、综合农场与湘湖渔场、马王堆乡、东岸乡乡界为界,与芙蓉区、天心区接壤;西面以湘江主河道中心线为界;北面以霞凝乡与望城县丁字镇、捞刀河镇与长沙县北山乡乡界为界。 ⑤雨花区:辖原南区左家塘、候家塘、井湾子、圭搪4个街道办事处,原郊区黎托、洞井、雨花亭3个乡(不含石人、新开、渔场3个村)和马王堆乡的五一、火焰、友谊、高桥4个村。区人民政府驻人民路4号。行政区域四至范围:东面以黎托乡与长沙县聚梨镇、黄兴镇、跳马乡乡界为界;南面以洞井乡与长沙县跳马乡、暮云镇乡界为界,西面以芙蓉路(识字岭起)至新中路、韶山路、中意路至洞井乡与大托乡乡界为界,与天心区接壤;北面以人民路(识字岭起)至花桥及浏阳河为界,与芙蓉区毗邻。 三、原郊区管辖的农、林、牧、渔场,分别划归各区管辖。芙蓉区辖原郊区湘湖渔场、国营东屯渡农场;天心区辖原郊区畜牧农场、园艺示范繁殖场;岳麓区辖原郊区西湖渔场、岳麓渔场、养鹿场、东方红农场;开福区辖原郊区国营综合农场、红色渔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长沙市总人口6138719人;芙蓉区390074天人,心区396827人,岳麓区409939人,开福区423645人,雨花区502388人,长沙县774707人,望城县686349人,宁乡县1247218人,浏阳市1307572人。
2001年10月10日,国务院(国函[2001]131号)批准,将长沙市人民政府驻地由芙蓉区潘正街迁至岳麓区岳麓大道。2005年末,长沙市辖5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全市共有55个街道、80个镇、34个乡。2007年末,全市常住总人口652.92万人,户籍总人口637.36万人。
2002年底,长沙市辖5区3县1市,54街道79镇39乡,568居委会2727村。
2007年,长沙市辖5个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4个县(市):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各区、县(市)共辖83个镇,比2006年增加3个,2007年共31个乡,53个街道。各镇、乡和街道共辖村1258个,社区566个,与2006年相同。
2008年,湖南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8]3号)批准:将望城县含浦、坪塘、莲花3个镇成建制划归岳麓区管辖,3个镇的行政建制、人口、面积、所辖村(居)委会个数、政府驻地均不变。行政区划调整后,岳麓区总面积475.02平方千米,总人口56.27万人,辖10个街道、4个镇、1个乡。湖南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8]8号)批准:将长沙县韶光社区居委会划归芙蓉区东岸乡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芙蓉区东岸乡和长沙县的行政区域面积、人口、所辖社区居委会个数,相应增加和核减0.178平方千米(267.63亩)、0.19万人、1个社区居委会,人民政府驻地均不变。湖南省民政厅(湘民行发[2008]9号)批准:将望城县雨敞坪镇成建制划归长沙市岳麓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岳麓区总面积552.02平方千米,总人口59.72万人,辖10个街道、5个镇、1个乡。
2011年,撤销望城县,设立长沙市望城区,以原望城县行政区域为新设长沙市望城区行政区域。长沙市城区由975平方千米增至1938平方千米。
2014年末,长沙市共有94个街道、80个镇、14个乡。芙蓉区辖13个街道。天心区12个街道。岳麓区16个街道、3个镇。开福区16个街道、1个镇。雨花区12个街道。望城区10个街道、10个镇、1个乡。长沙县7个街道、17个镇。宁乡县4个街道、22个镇、7个乡。浏阳市4个街道、27个镇、6个乡。
2015年,湖南省民政厅批复同意:将长沙县跳马镇调入到长沙市雨花区(湘民行发[2015]1号);将长沙县暮云街道、南托街道调入到长沙市天心区(湘民行发[2015]2号)。调整行政区划后,雨花区辖12个街道、1个镇,总面积304.9平方千米,总人口76.47万人;天心区辖14个街道,总面积141.05平方千米,人口60.46万人;长沙县辖5个街道、16个镇,总面积1749.9平方千米,总人口65.1万人。
2015年4月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湖南湘江新区,成为全国第12个、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新区,面积490平方千米。
2016年2月23日,长沙市在CCTV“中国经济生活大调查”2015年度十大最具幸福感省会城市中名列第一。
2016年5月6日,长沙开通了中国首条中低速磁悬浮线路。
2017年4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宁乡县,设立县级宁乡市,以原宁乡县的行政区域为宁乡市的行政区域。宁乡市人民政府仍驻玉潭街道金洲大道5段398号。宁乡市由湖南省直辖,长沙市代管。
2017年11月1日,长沙从全球多个城市中脱颖而出,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创意城市网络”,成为亚洲首个、中国首座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称号的城市。
截至2017年,长沙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长沙市区(芙蓉区、天心区、岳麓区、开福区、雨花区、望城区)及浏阳市、宁乡市、长沙县;80个街道、95个镇、14个乡,715个社区、1169个村。政府驻岳麓区岳麓大道218号。
地理环境:
长沙,别称星城,湖南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节点城市。也是综合交通枢纽、国家物流枢纽,京广高铁、沪昆高铁、渝厦高铁在此交汇。
长沙地处中国华中地区、湘江下游、长浏盆地西缘、湖南东部偏北,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全市下辖6个区、1个县、代管2个县级市,总面积11819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567.32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74.22亿元,常住总人口839.45万人,城镇化率为79.56%,常住外来人口达200万人。
2010年,长沙市有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门巴族、赫哲族、裕固族、鄂伦春族、乌孜别克族等54个少数民族,共计7.35万人,其中过万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族、苗族。
长沙方言属新湘语长沙话,主要以长沙城区和长沙县、望城区为代表。长沙也有一些与其他地方不同的忌讳,比如以前因为有虎出没而忌说“虎(fu音)”,把“腐乳”读作“猫乳”、“府正街”读作“猫正街”。
长沙湘剧是湖南地方大戏中的一个主要剧种,其腔调最初以江西弋阳腔与长沙等地的民间宗教音乐结合而形成,旧称“人戏”、“大戏”。由高腔、低牌子、昆腔、弹腔4种声腔构成,用长沙方言演唱。其风格或粗犷、奔放,或委婉。当今湘剧缺乏青少年群众为主的市场,逐渐走向没落。
长沙境内主要以湘菜为主,湘菜源远流长,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在其著名诗篇《招魂》中,就记载了湖南的许多菜肴。西汉时期,湖南的菜肴品种就达109个,烹调方法也有九大类。六朝以后,湖南的饮食文化丰富与活跃。明、清两代,是湘菜发展的黄金时期,湘菜的独特风格基本定局。清朝末叶,在长沙先后出现了轩帮和堂帮两种湘菜馆。民国初年,出现了著名的戴(杨明)派、盛(善斋)派、肖(麓松)派和祖庵派等多种流派,奠定了湘菜的历史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得到更好发展。
长沙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经三千年城名、城址不变,有“屈贾之乡”、“楚汉名城”、“潇湘洙泗”之称。有马王堆汉墓、四羊方尊、三国吴简、岳麓书院、铜官窑等历史遗迹。凝练出“经世致用、兼收并蓄”的湖湘文化。长沙既是清末维新运动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策源地之一,又是新民主主义的发祥地之一。走出了黄兴、蔡锷、刘少奇等名人。
长沙是中国(大陆)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东亚文化之都、世界“媒体艺术之都”。打造了“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等文化品牌。长沙有高等学校51所,独立科研机构97家,两院院士73名,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家,国家重点工程实验室15个;有杂交水稻育种、“天河”超级计算机、国内首台3D烧结打印机等科研成果。
长沙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和长沙盆地西缘。介于东经111°53′~114°15′,北纬27°51′~28°41′之间。东邻江西省宜春、萍乡两市,南接株洲、湘潭两市,西连娄底、益阳两市,北抵岳阳、益阳两市。东西长约230千米,南北宽约88千米。幅员面积11819平方千米。
长沙市境内地质特征是:地层出露齐全,花岗岩体广布,地质构造复杂,各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在长沙市均有出露,最古老的地层大约是10亿年以前形成的。约6亿年前,长沙是茫茫大海,但海水不深。以后,海水逐步由东而西退出,浏阳、长沙与望城大部分地区升出海面,成为江南古陆的西北缘。距今约1.4亿年,长沙地区海浸结束,上升成为陆地,由于地壳运动与地质构造的影响,形成长条形的山间坳陷盆地——长(沙)平(江)盆地。新生代开始,整个长平盆地上升为陆地。距今约350万年前,地球上发生第三次冰期,浏阳保留冰川地貌遗迹。
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气候温和,降水充沛,雨热同期,四季分明。长沙市区年平均气温17.2℃,各县16.8℃—17.3℃,年积温为5457℃,市区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各县年均降水量1358.6~1552.5毫米。长沙夏冬季长,春秋季短,夏季约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久,冬季严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气相互交绥,形成连绵阴雨低温寡照天气。从5月下旬起,气温显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气温在30℃以上有85天,气温高于35℃的炎热日,年平均约30天,盛夏酷热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较暖,入夜转凉,降水量减少,低云量日多。从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节届冬令,长沙气候平均气温低于0℃的严寒期很短暂,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缓慢生长。
长沙是国家重要的交通枢纽,京广铁路贯穿城区南北,沪昆铁路连接东西;京广高速铁路与沪昆高速铁路在长沙火车南站交汇。此外还有连接长沙与常德石门的石长铁路,连接长沙与株洲、湘潭的长株潭城际铁路。规划建设的重庆-长沙-厦门铁路将从长沙西站引出。2014年,长沙高铁南站累计发送旅客1424.75万人次,比2014年增长33.0%,增速高于2013年6.1%。
任世事变迁,终不改绿水青山,看风云变幻,永不忘万里家乡!
注: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不足与疏漏之处,欢迎指正,如发现文章有违反国家政策等规定,欢迎指导,本人将及时予以更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