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刚走上社会,找工作屡屡受阻,绝望之下,我决定自己创业。我没有太多资金,翻遍全身凑了几百块钱,摆了一个书摊儿。在D大学门口,在路两旁两大排地摊儿之中,我稳稳地站住了脚,我一点儿都没有瞧不起自己的意思,因为这只是我创业的起点。
在我对面,有一个两米宽的位置空了好几天。摆地摊的人恨不得把马路铺平,经常因为地盘大小产生纠纷,可是,那个位置一只空着。直到那天,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把鞋垫和袜子摆在了那里,我才知道,这个位置是她的。
老太太个不高,又很瘦,两腮塌陷,一脸褶子。她摆摊儿的时候是跪着摆的,非常吃力,摆完了就坐在摊位后面的马路牙子上,拿出一个手绢擦干脸上的汗。
我一时不知道老太太背后的故事,也没打听,但我知道,她不是为了创业,而且为了维持生活。
她坐着不动时像一尊雕像,眼睛浑浊。当有人在她面前停下时,她立刻活动起来,爬着去把顾客盯着的那双袜子或者鞋垫拿起来,然后,两腿跪着,一只手撑地,一只手把东西递给顾客,亲切地说:“摸摸,纯棉的……”或者说:“要多大号的?你试试,不臭脚……”
她努力去促成每一次机会,每一次都让她很费力。
晚上七点多钟,地摊散去的时候,她又跪着把摊子收起来,都装进一个缠满胶布的编织袋里,然后,旁边的人就帮她把编织袋放到一个买菜时拉着的那种购物车上。老太太拿出一根结在一起的长布条把编织袋捆上几道,然后就拉着车走了。她的背影瘦小枯干,身体前倾,两条腿向外弯着,一步一步走向回家的路。
挨着老太太左边的摊位是一个四十多岁的赵大哥,他看上去身体很好,声音也洪亮,是整条街最活跃的人物。老太太每天收摊儿之后,把编织袋放到购物车上的也是他。听说,有几回他没出摊儿,可是到了收摊儿的时候,还是骑着自行车来了,帮老太太收拾好才走。他不来,别人也会帮忙的,但他还是来,每次都说是正好路过。
有一天,老太太迟迟没来。
“这老太太咋还没来呢?”赵大哥嘟囔了无数遍。当老太太拉着购物车缓缓走来时,赵大哥飞跑着迎了上去。
“老太太今天怎么来这么晚呢?”赵大哥把购物车接过来,弯下身子在老太太耳边喊。
“小点声……这孩子,吓我一跳……我耳朵不聋……”老太太抬起干瘦的小手拍了一下赵大哥的肩膀,笑呵呵地说。
不知为什么,从那天以后,我看见老太太没来就担心,担心她再也来不了了。我也明白了赵大哥为什么要特意来帮老太太收摊儿,他应该和我一样,只要看到老太太来了就放心了。
赵大哥的身体看上去很好,实际上他的腰不好,干不了重活。他媳妇在市场里经营一个日杂铺子,因为生意不是很好,他就出来摆摊儿了。赵大哥做生意热情、不计较,所以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属院里的居民都爱到他这里来买东西,渐渐的,他的摊子比铺子还赚钱。稍闲的时候,赵大哥就这里聊聊,那里唠唠,发布也传播各种新闻,有顾客时,大家喊他一声,他就答应着,飞快地跑回来了。
每天,路两边的摊位都不下七八十个,除了我,大家都是为了维持生活,我认为我是最特殊的一个。然而,有一天,一个更特殊的人出现了,就在我的对面,分掉了老太太的半壁江山。
她是一个穿着学生服,背着书包的女孩儿,大约十四五岁。她就跪在那里,面前摆着一张纸,上面写着她被骗到这里,回不去家了,求路过的人给点路费钱。纸的旁边放着她的学生证。
“骗子!”我旁边的大姐小声跟我说,“你千万别给她钱啊,她比你都有钱!”
我上过当,当然相信大姐的话。
这个新摊主的生意会怎么样呢?我预测会很清淡,因为这个骗局太明显了。但是,出乎我的意料,给钱的人比买货的还多。有人给一两块钱,骗子低头跪着,像没看见一样,当有人给五块钱时,她说一声谢谢,有人给更多的钱的时候,她才点一下头,说谢谢。不到一小时,据我目测,足足有一百五十元之多。她跪了两个小时就走了,大约挣了二百多块钱。这个挣钱速度让大家都很羡慕。
“瞅瞅人家……哎呀,我就拉不下来脸……”旁边的大姐吧嗒着嘴说。
这个大姐姓刘,最能和赵大哥抬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