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公众号:梦溪书谈。文责自负。
热门美剧《老友记》,当年的剧组里,有一个二十多岁的女生,她刚刚大学毕业就进入了好莱坞工作,参与了很多热门剧集的制作。
后来,由于工作关系,她接触到了医疗行业并被深深吸引。年近三十,毅然辞去工作准备读医,并顺利考上了斯坦福医学院。
此后数年,她边读书边靠写作为生,成了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
三十多岁,她迎来了可爱的儿子,正式开始独立行医后,又遇到了一个体贴的男友。开启了爱情事业双丰收的幸福生活。
这个精力旺盛而又努力幸运的女人,就是《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的作者洛莉。
这本书是她的回忆录,她从心理咨询师以及来访者的双重视角,讲述了发生在诊室中的故事,展现了心理治疗的真实过程。
读这本书,花费了我很长的时间。
不是这本书晦涩难懂,恰恰相反,有好莱坞编剧经历的洛莉,有着超强的讲故事的能力,书中一个个引人入胜的故事,让我感觉像在看一部长长的电视剧一样,总不舍得让它结束。
书中讲述了四个来访者和她自己的真实故事。在小小的诊室里,每个人都展现出了最真实、最脆弱的一面。同时,在这里,每个人都获得了陪伴和倾听,并最终获得了觉察、成长与改变。
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为这本书写下推荐语:
“我读心理治疗的书超过半个世纪了,但从来没见过这样的书:这么大胆、这么直白、这么多好故事,又这么深刻而引人入胜。”
在这些故事中,我们发现,当你敢于直面真实的自己,生活就会开始发生改变。
Part 1
什么是真实的自己?
作者洛莉,有着光鲜亮丽、勇敢的一面。
她大学毕业就进入好莱坞工作,参与多部热门剧集的制作,后来又成功跨界转行,成为一位心理治疗师,同时,又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专栏作家。
到了婚育的年龄,没有合适的结婚对象,她勇敢接受朋友的建议,先要小孩,再找个伴,于是买精子单身生娃,成为了一个母亲。
人生的每一步,都是她主动选择的,并如愿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
同时,她也有苦苦挣扎、脆弱的一面。
她是来访者眼中“没什么名气”的心理医生,同时也是一个年过四十的单身职场妈妈。
好不容易有一个喜欢的男人,认真谈了两年,想要谈婚论嫁之时,却突然被对方告知“无法忍受有小孩”。
身体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她问遍医生却始终诊断不出原因。
被男友甩了之后,她一边忍受失恋的痛苦,一边却还要写一本《幸福之书》,如果写不出来,就会面临巨额违约金。
作为心理治疗师,她为来访者提供帮助,但在自己的问题上,她却束手无策,只能求助心理治疗师,并在对方面前哭得不能自已。
同一个人,过着两种不一样的人生,哪一个是真实的洛莉?
两种人生,好坏参半,哪一个都是真实的。
正如作者洛莉在书中所袒露的真相:
“心理咨询师,也和所有人一样每天面对生活的挑战。每天来上班的时候也像普通人一样,怀揣着内心的脆弱、渴求和不安,还有自己的过往。”
生而为人,总有不易。心理咨询师也是有血有肉的一个人。
只是有时候,我们总是不愿意承认和面对充满苦难的那一部分,于是将自己层层包裹起来。
其实,人生就是苦难重重。我们无法逃避痛苦,只能承认。
承认自己生活中隐藏的困境,那个立体丰满的形象,才是真实的自己。
Part 2
如何直面真实的自己?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说过:“人们会想尽办法,各种荒谬的办法,来避免面对自己的灵魂。”
但他还说过:“只有直面灵魂的人,才会觉醒。”
直面灵魂,就是直面真实的自己。
那么,我们该如何直面那个真实的自己呢?
1、理解真正的自己
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洛莉很明白:
“心理治疗的重点就在于理解真正的自己。但要了解自己就必须先抛开对自己的固有认知——抛开那些你塑造出来限制自己的人设,这样你才不会裹足不前,才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而不是活在自己给自己描述的故事里。”
那么,她理解真实的自己吗?
显然,当40多岁的她也去求助心理医生的时候,她已经被困在了情绪的牢笼里。
爱因斯坦说:“在某一个意识层面上产生的问题,无法在同一个意识层面上得到解决。”
当她受困于当前的处境时,过多思考反而容易陷入牛角尖,正所谓当局者迷,此时的她无法看清真实的自己。
她的治疗师温德尔对她说:
“我无法把你的男友带回你身边,我没法让你从头来过。还有你现在面临的写书的困境,你想要我把你从这困境中解救出来,这我也做不到。”
“没有人会来救你。”
此时的她,就像一个囚犯,在不停地摇着铁栏杆,绝望地想要出去,但其实在她的左右两边都没有栏杆,都是可以出入自由的。
当温德尔为她描述这样的一幅画面时,洛莉突然意识到了生活的真谛。
温德尔继续追问她:“你准备好和死亡的搏斗了吗?”
这时,生命过半的悲伤和恐惧袭上心头,洛莉开始正视自己的人生:
在经历过困苦的实习期后,终于站在了新征程的起点,虽然对心理咨询充满了热情,但年龄的增长让她更有紧迫感。
于是她每天匆匆忙忙,埋头于治疗工作,送儿子上学放学,去写那本让她养家糊口又让她痛不欲生的“幸福之书”,四处寻医看自己那个查不出病因又治不好的病,还要谈恋爱。
她把健康和写作的担忧都藏在心里,默默承受着焦虑。
当所有的忧虑都说了出来,温德尔告诉她,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个关于回避的故事,也是一个关于不确定性的故事。
面对不确定性,很多人宁愿自毁前程以取得控制权,也就是一种摆烂心理。
从心理学上来说,这种摆烂心理也叫做习得性无助。
在面临不可控的情境时,认为自己无论怎样努力,也无法改变事情的结果,继而导致放弃努力的一种心理状态。
在治疗中,洛莉渐渐地看清了全面而真实的自己,她开始意识到,不确定性并不代表着丧失希望,而是意味着还存在可能性。
2、勇于接纳自己的情绪
40多岁的洛莉,因为突然被男友甩了,情绪一下子崩溃,然而除了在她的治疗师那里,她没有什么渠道可以宣泄负面情绪。
在那方小小的诊室中,她觉得自己只不过是经历了分手,又不是离婚,她为自己如此小题大做而感到羞愧。
她因为反悔了出书的合同而面临严重的经济和职业危机而感到抱歉,因为她的痛苦肯定不会比肯尼亚人要面对的问题来得严重。
她甚至为谈论自己的健康问题而道歉,即使自己的身体发抖也没有什么,毕竟她的病症尚未明确,而且也不是帕金森,不是癌症。
温德尔告诉她:
“当你轻视自己的问题时,你是在评判自己,也是在评判其他那些遇到的问题在你看来不够痛苦的人。
轻视问题不会帮助你解决问题,唯一的方法只有接受痛苦,并想办法解决它。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烦恼,背后必然藏着一些更深层的烦恼。”
消解情绪地雷最好的方法就是引爆它,洛莉在温德尔的诊室里哭得一塌糊涂,情绪此刻得以发泄出来,被她看见,感受到,并最终接纳。
其实,越是愿意认识到自己的脆弱,就越不会害怕。
正如书中所说的:
“当我们感到脆弱的时候,我们就像是生鸡蛋——如果摔到地上,蛋壳就破了,蛋黄和蛋白四处飞溅。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变得更有弹性,那我们就会像是煮到全熟的鸡蛋——即使掉在地上受到震荡,也不会完全破裂,不会把周围搞得一塌糊涂。”
3、聆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洛莉的治疗师温德尔对她说:
“我们在一生中跟自己交谈的次数比跟其他任何人交谈的次数都要多,但我们对自己说的话也不都是友善、真实和有帮助的,有时甚至都不能尊重自己。”
“我们要学习聆听内心的这些声音,学习更好地和自己沟通。”
当洛莉鼓励自己继续写那本“幸福之书”的时候,突然收到了分手八个月的男友发来的邮件,她鼓足勇气看完邮件后,反而惊喜地发现:
男友那封无意义的邮件,让她终于听见了自己内心的声音,放弃“幸福之书”那种无意义的写作,做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情。
听从内心的召唤,她终于开始写作自己的故事,这才有了这本书的诞生。
4、敢于暴露最真诚的自己
心理治疗的过程,就是暴露真实的过程。
洛莉决定找心理咨询师的时候,让不在一个诊所里的同行凯洛琳推荐,而且说成是自己的一个朋友要进行心理治疗。
后来,洛莉心理治疗快结束的时候,和凯洛琳吃饭叙旧,凯洛琳突然问道,她推荐的温德尔医生对你的朋友有没有帮助?
这时,洛莉才向她坦白了一切,说自己当初羞于提起自己的状况。随后凯洛琳也和她分享了自己的挣扎。
正因为她真诚地暴露了自己,心灵才得以获得自由。
写在最后
比尔德曾说: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会熠熠生辉。
如果你也正面临人生的困境,处在人生的至暗时刻,可以看看这本书。
爱与被爱、遗憾、选择、控制、不确定、死亡,这些我们必须面对的议题,都能在这本书中得到共鸣。相信总有一束光会照亮你的世界,指明前进的方向!
打开心中的枷锁,坚持做真实的自己,无需逞强,不必伪装,才能依心而行,无憾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