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大多数人的幸福感是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的。有个玩笑说:“所谓的幸福,就是自己的收入比妹夫的收入多20%......”
但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没有尽头的。由此,我们可以轻松地想象:对那些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与他人比较的结果上的人来说,幸福和快乐会难以获得,就算偶尔产生了幸福和快乐的感觉,也必然昙花一现,因为总有人比他们更加年轻貌美、英俊潇洒,收入更高、权利更大、地位更尊贵、财力更雄厚......
很多时候,比较就是一个坑,或者说,比较就是一个陷阱。而且,比较既现实又残酷,最要命的是,比较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不由自主的。也就是说,有些时候,有些陷阱是我们没有办法不掉进去的,掉进去之后还能爬出来,才是真的勇士!
但有一个很不幸的事实:所谓的成长,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就是不断把别人比下去的过程。如愿把别人比下去了还好,但比不过就会很痛苦,因为那意味着自己被比下去了。体育赛事里经常出现银牌得主苦拼十多年依然没有斗过金牌得主的情况,我们不妨想像一下那个银牌得主的心情,再想想一下那些“好心人”的安慰对他们来说是不是犹如千刀万剐般的缓慢折磨。
在上个主题中,我们提到了“落后”,要想不落后,在某个技能上(或者说某个维度上)死磕,确实是一个策略,但,为什么不想想“也许有什么别的策略呢?”
借用几何术语的话,其实很容易理解的:1.单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长度;2.两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面积;3.三个维度上,大家比的是体积。
而实际上生活有很多个维度,每个人也都是立体的,不是平面的,更不是一根线——所以,用“一根筋”来形容一个人,真的是个细思极恐地精准比喻......
在任何一个单一维度上,都只有一个人是“第一”,只有少数人“名列前茅”,剩下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落后”——但如果我们给自己开拓另外一个维度呢?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到今天,国人关注奥运会已经有32年了,32年前的金牌得主们,今天的人们记得的有多少呢?除了李宁和郎平,其他人早已消失在了国人的记忆中了吧。为什么李宁和郎平会更成功呢?不仅仅从商业角度来看,结合我们今天讨论的角度,以下的解释应该能够站得住脚:他们两个都是在自己曾经做得最好的维度之外,另外开拓了一个甚至多个维度。
在一个维度上,最多100分;两个维度上,哪怕各自只有50分,面积已经是2500了;若是三个维度都各自有50分,那是多少?125000......注意:这些数字只是“意象”,并不一定能代表事实,但足够说明事实了。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中学老师在许多年之后总是感叹:最终,真正有出息的,都是当年成绩一般般的......
他们之所以感叹,就是因为“没想到”;而他们之所以“没想到”,就是因为当初竟然不知道人生除了在校考试成绩之外还有很多很多其他的维度。这其实就是应试教育最坑人的地方,因为它没有尽可能还原这个世界原有的样子,甚至没有告诉那些成绩一般的学生,可以多维竞争获得成功。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学习新知识,因为多了解一种新知识,从那个单一维度思维的坑中跳出来的机会就越大。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只需要转换一下角度,我们可能就有机会发现新的突破。就作者自己而言,不论是生活或是写作,他都会时不时拿出已掌握的概念,看看是否还能用在其他领域。很多时候,一个领域的问题很可能需要其他领域的知识才能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