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朴—常山”首届浙江乡村校长论坛
尊敬的各位同仁、朋友!
大家好 !
我是来自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城川镇大寨小学的王富贵,大寨小学地处祖国大西北黄土高原,是一所农村小规模学校,今天,我有幸来到了“四省通衢,两浙首站”的常山县,昨天去了东明湖,今天去了塔山公园,感受到了烟雨江南的柔情与细腻,行走在来去的路上,被人文所感染,车让人时的执着等待,发自心灵的微笑。深感荣幸,感恩这次相遇,珍惜这次缘分。借此机会我感恩21世纪教育研究院,感恩质朴基金会,感恩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其实要感恩的还有很多,因为我们的相遇,才有了今天的我站在这里和大家分享我们的幸福生活。就算是抛砖引玉吧!
在2016年的七月之前,我是一个从教15年的农村老师,和许多的农村老师一样。上班、回家、睡觉三点一线,平平淡淡,上班嘛,就是挣工资,养家糊口,更多的是应付。是所谓的“空心人”吧!一年前与21世纪的相遇,改变了我的人生观念,让我觉得我还可以这样活,在家里喜欢扫地,洗锅做饭看孩子;在单位积极主动工作,想着把教育做好,我重新认识了自己,我不是园丁,我也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是一个平凡的俗人,我要对自己好,对家人好,才能对工作好,对学生好!才能对教育好,由于我的思想认识的转变,我开始超越了自己,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我的体重从180斤减到了143斤,从未写过文章的我,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写了二十多篇文章和制作了三十多个美篇,并且有文章分别在市、省、国家级刊物上发表。其中2014年6月20日,我的一篇“规模小,不能没内涵”的文章发表在《中国教育报》,我虽然很忙,有时甚至晚上忙到午夜,但我做自己喜欢的事真的一点都不累!
一、现状分析
就拿我们小学来说,在校84名学生中,有39名孩子属于留守(只有一个家长在家)儿童,占了近46.5%。父母离异且都不在身边,由空巢老人照顾的有6人,占到了近7.2%。10名教师中50岁以上的有4人,40岁到50岁之间的有2人,30岁到40岁之间的有4人。民用教师转正的占到了40%。我校处在距离县城十公里的地方,属于条件较好一点的学校,在我县还有更多的村小条件和师资不及我们学校。社会公益的力量毕竟有限,因此关注乡村教育,优化师资结构,倡导教育公平,确实是远水难解近渴,需要一个过程和一定的时间,如何让村小变得“小而优、小而美”,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孩子不再成为被施舍和怜悯的群体,怎样让这些孩子全面发展,不被遗忘在角落里,成为社会忽略的对象?我们要自治!
如何自治,我们尝试着做了些工作,分享出来,仅供参考,也期待着各位的指导!
二、实践育人之行
在每一个有意义的时间节点,都会开展活动,用实践打造“立体”德育课堂,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
1、我校立足实际,开展人文行走。历时一年的“走进会师圣地传承长征精神”为主题的系列实践活动,师生们在行走中有所感知,培养了师生爱国主义情操!
2、做好开学第一课,以“守护文化根脉,共建人文校园”为主题的活动,把濒临失传的民俗文化、农耕文化引进校园,号召全体师生“继承传统文化”,将中华民族的农根文化融入到各种教育活动当中;以“在希望的田野上”为主题的开学第一课活动,引导同学们懂得感恩,以积极的态度,感知幸福,感受世界的精彩,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学习生活中。
3、24节气实践课程的探索,以“春风化细雨浸润师生园”为主题的春分校本实践课,把二十四节气习俗引进课堂,让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热爱科学知识,拥有美好希望;以“缅怀感恩播种”为主题的清明节活动,同学们纷纷表示,没有革命烈士的流血牺牲,没有祖辈们的辛勤耕耘,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会加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会缅怀革命先烈,会感恩先辈,孝敬父母,会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回报父母;以“忆苦思甜爱的雨露”为主题的谷雨实践课,同学们在挖野菜、捡野菜、煮野菜、吃野菜的过程忆苦思甜,用具体的行动播散爱的种子……
4、利用节日开展有意义的实践活动
以“平凡的坚守”为主题的“三八节”实践课。当天,我校五、六年级同学凌晨五时摸着漆黑来到学校集合,去街道,亲身体验环卫工人的工作,体会她们的平凡与艰辛。
春寒料峭,同学们忍受着零下十摄氏度的低温,双手冻得通红,但没有人愿意停下来,他们彻底地打扫街道卫生,用心感悟“劳动之耕苦,劳动之果甜”的道理。他们运走的不仅是垃圾,也许或多或少净化了心灵;送给环卫工人的一双手套传达的是那份暖暖的真情。环卫工阿姨每天辛苦的工作深深地触动着我们每一个人。小记者社团的朋友带着感动告别了环卫工阿姨。
中午,他们又一次走进了安静又有点凌乱的农家小院,一个九岁就失去父亲的孩子的家。引人注目的是窗台旁边的几盆小花,看起来是刚刚浇过水,虽经历了寒冬,仍然在茁壮成长。正是这几盆可爱的小花,为冷清的屋子增添了无限生机。我们简单地说明来意之后,她便与我们交谈起来。虽然孩子的爸爸因病去世了,但他的妈妈对他的期望有增无减。她说,生活中最困难的是她对孩子的学习很少关注,她害怕孩子有心理有阴影,希望在学校里师生多帮助他,让他和其他孩子一样快乐健康地成长,她最盼望孩子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
走在回校的路上,我们依旧被春日的暖阳抚摸着,我又一次感慨:一个柔弱不堪的农村妇女扛起了生活的重担,撑起了一片天,这难道不是母爱的神奇吗?
“妈妈,洗脚”一个简单的动作。“我的妈妈”、“母爱”、“我最尊敬的人”、“环卫工人”、“平凡的坚守者”等一篇篇优秀的习作,这些都是我们农村孩子真真实实的生活片段,正是这些小学生点点滴滴的幸福生活,让我们的偏僻小村庄变得纯真而又精彩,为他们的童年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教师,一个平凡的岗位,我们在周而复始地重复着自己的工作,但我们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心中有爱。教育不仅仅是课本知识的传授,我们更应该立足实际,用心发现身边的真、善、美,积极的去体验,去实践,或许会有惊喜的收获!
“别样的精彩”六一活动融乡土课程,趣味野炊,游戏教学,少先队入队,文艺演出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体验,在体验中幸福!
每一次精心策划的活动,每一次活动过后的收获,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和活动方式,将德育内容融入其中,从而达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
三、内涵发展之探
挖掘生活资源,开设校本课程,整合学科内容,创办特色学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化,随着科技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传统的农耕用具和农耕背景下的生活用具、生活设施渐渐淡出了人们的生活,那么我们是否让它永远的从人们记忆中消失,还是有所继承和流传。答案应该是肯定的。
我校地处农村,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搜集濒临遗忘的农耕背景下的用具和生活用品,建成了集农耕、民俗为一体的儿童乐园“忆风润园”。我们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学到多少,而是用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去润泽孩子心灵,同时校园的西南角的一块杂草丛生的地方也得到改造,旧椽檩,旧轮胎得到合理的应用。
1、课程概述
我校地处农村,身边有着丰富的乡土资源,我们搜集濒临遗忘的农耕背景下的用具和生活用品,建成了集农耕、民俗为一体的儿童乐园“忆风润园”。我们不是要求孩子一定要学到多少,而是用传统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去润泽孩子心灵,同时校园的西南角的一块杂草丛生的地方也得到改造,旧椽檩,旧轮胎得到合理的应用。
2、举例说明
我们以不同的农耕背景下的农具为主,开设“农耕文化教育课程”。让学生们在查阅、采访、搜集、交流、记录中感知传统农具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参与社会实践。比如“犁”的课程中,同学们通过犁的发展,从最初的“刀耕火种”,到“二牛抬杠”,到“软套独耕”再到“机械耕作”感知农耕文明的发展历程,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对犁的深入探究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兼顾了历史、语文、数学知识的学习。在探究中还有同学提出了现代“机械耕作”不如“软套独耕”的问题,让“生态保护、健康饮食”的主题成了辩论的焦点。学生在批判性思维在辩论中成长。再如“蜂箱”课中,同学们在前期的调查和查阅中,得知了蜜蜂的勤劳、蜜蜂是天才设计师。在搜集与整理蜜蜂工作时间和工作量中,把统计、对比的思维能力巧妙的融入其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课标知识。还有同学在对蜂箱的观察与深入养蜂人的调查采访中,得知传统“铲蜜”的残酷,现在“收蜜”的人性化,(很久前人们是铲蜜,把蜜、蜂以及蜂巢一并煮入锅中,通过过滤、得到了蜂蜜、蜜杂,勤劳的蜜蜂随着蜂蜜的形成永远消失;而现在的“收蜜”是只把蜜收走,并留给蜜蜂糖水,让蜂蜜吃。蜜被吃,蜂活着),把人文、关爱的品质得以相传。学校以“我是勤劳小蜜蜂”主题活动的成功举办使本课更具现实意义。再如“水井”课中,在传承《吃水不忘挖井人》,饮水思源的高贵品质的同时,地下水的的保护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对“瓦窑”、“砖厂”、“树脂瓦工厂”的了解、对比、分析中,批判的继承,科学的评价。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升子”课中,面对着我们一同学奶奶提供的“升子”时,同学们脸上流露着好奇的表情,当得知这既是盛东西的容器,又是称粮食的用具时,好奇变成了惊奇,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播下了合理、公平的种子。“讨升子”“一升米和一斗米”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感恩、辩证。“升子”与“升”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了“斗”、“担”等传统的计量单位。在对“升子”形状的探究中,对等腰梯形、正方形、容积等数学知识应用学习得到巩固。而且更加具体化,贴近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还学会了做人。
“笼嘴”课的辩证,制度个性,会成为一节哲学课。
要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得以提高,实现 “立德树人”的目标,要让村小变得“小而美小而优”,也许有千条路。学在窗外、人人为师、社会是课本,这是当前教育又一主题。我始终认为要:立足生活,整合资源,高度自治,内涵发展,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在“升子”课中,面对着我们一同学奶奶提供的“升子”时,同学们脸上流露着好奇的表情,当得知这既是盛东西的容器,又是称粮食的用具时,好奇变成了惊奇,求知的欲望被激发。播下了合理、公平的种子。“讨升子”“一升米和一斗米”故事让孩子们懂得了感恩、辩证。“升子”与“升”的学习中同学们还了解到了“斗”、“担”等传统的计量单位。在对“升子”形状的探究中,对等腰梯形、正方形、容积等数学知识应用学习得到巩固。而且更加具体化,贴近生活实际。在有趣的探究中,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学会了学习,还学会了做人。
“笼嘴”课的辩证,制度个性,会成为一节哲学课。
3、特色活动
游戏教学研究
精品社团打造
校报《大寨小学》
栽一棵树,养一盆花,种一畦菜
四、我们能做些什么
1、动起来很重要;创造奇迹;幸福自己;播下正能量,同行者很多(影响了很多人)。
2、怎么动
干力所能及的事(立足生活,立足实际,立足真实)做最好的自己;少抱怨转心态;路漫漫贵坚持(静静地等待,一时半会不会改变,每天做一点点)
3、动则变
自己变得强大,有尊严的活着;和充满正能量的人交流,眼界要广;做一个种梧桐的人,机会会来,实现自我。
4、为什么要动
“人之初性本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梦在哪——教育情实现梦(本能被唤醒);忙乘东风快扬帆(机遇已到来)
2、怎么动
干力所能及的事(立足生活,立足实际,立足真实)做最好的自己;少抱怨转心态;路漫漫贵坚持(静静地等待,一时半会不会改变,每天做一点点)
3、动则变
自己变得强大,有尊严的活着;和充满正能量的人交流,眼界要广;做一个种梧桐的人,机会会来,实现自我。
4、为什么要动
“人之初性本善,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找到了精神的寄托,梦在哪——教育情实现梦(本能被唤醒);忙乘东风快扬帆(机遇已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