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8日,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今年的今天是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成立一周年的庆典志禧。感恩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当代散文》主编王海峰先生,学会副会长、中国文艺评论家、《当代散文》副主编、《胶东散文年选》主编焦红军先生的厚爱,感谢各级领导和社会各届朋友的支持。感恩遇见,感谢有你,风雨兼程,有你陪伴,为了一个共同的梦想,倾情走过了365个日日夜夜,收获了人间大爱和丰硕成果。值此,我代表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说一声衷心的感谢!
《胶东散文年选》载文:2019年7月6日,早晨6:30分我乘坐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副秘书长姚睿开的“卡宴”越野车,经过1:30分钟,我们来到了国家级AAAA景区—烟台养马岛旅游度假区,进入位于海岛最东端的瑞景海洋酒店,问前台服务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授牌仪式会场在那里?服务员指了一下方位,我和姚睿准备前去,这时,迎面走来了一位彬彬有礼的中年男子,自我介绍,我是瑞景酒店经理叫王春海,没有想到第一个见的是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秘书长。王春海非常客气地引领我们进入会场后,陆续又见到先后赶来的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秘书长杨强。这样,算是烟台、福山、龙口创作之家三位秘书长第一次齐聚烟台欢聚盛会。我急忙寻觅忙碌的人群中,向正忙于接待的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烟台创作基地主任焦红军点头致意。只见一身文人书卷气息的焦会长,在接待参会的人群中也微笑着向我点头示意。可能大家都想不到,在这之前,我们两个都不认识,只是在网络上通过微信交往。作为烟台文化界的文化人,我们有着共同的文学情怀,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散文的热爱和执着走到了一起,并一起努力,创建了我们烟台第一个位于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的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
烟台初识川鲁散文大家。9:30分,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焦红军宣布《胶东散文年选2019》新书发布会议开始,为大家一一介绍了嘉宾,我从此记住了这些川鲁散文大家。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兼办公室主任宋登科,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烟台创作基地主任焦红军,山东省散文学会副秘书长、利津创作基地主任,东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李俊三,省散文学会宁阳创作基地主任、宁阳县文化和旅游局局长石玉奎,省散文学会夏津创作基地主任宋云亮,省散文学会青岛西海岸新区创作基地主任、西海岸教育作协常务副主任吕恒杰,济南市莱芜区创作中心主任,莱芜区文物局局长、区作协主席刘恒杰,巜当代散文》编辑李书忠,作家晨曦,中国作协会员、一级作家、原巴金文学院副院长、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会长张人士,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副会长、原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宣传部长、冰心散文奖获得者袁瑞珍,四川省散文联谊会副会长、乐山市散文学会会长丰庆志,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会常务理事、四川德阳市散文学会顾问、四川省法治文化促进会德阳工作站站长蒋吉华,四川省散文联谊会常务理事、合川县作协主席胡正银,四川省作家联谊会常务理事、眉山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李晓群,四川省散文作家联谊常务理事、乐山市散文学会副秘书长琚雪……
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授牌仪式上,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副秘书长姚睿代表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向烟台创作基地赠送了中国美协会员何树林八尺对开中国画《花开富贵》,寓意散文之家,百花齐放。授牌仪式后,又举行了一次座谈会,省散文学会副会长焦红军把我介绍给了丁建元会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王海峰,同时,介绍了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筹备情况。这是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了有学有识、擅于创会干事、年轻的王海峰会长,丁建元会长,虽有腿伤,但他轻伤不下火线,为了学会的事业和发展,拄杖上阵,其幽默风趣的谈吐、知识渊博的学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家。
从2019年7月5日起,首届川鲁散文家沙龙活动拉开帷幕。川鲁两地作家在散文创作经验、理论研究、活动引领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共同参观了烟台养马岛旅游度假区、龙湖生态宜居区、甲骨文之父王懿荣纪念馆,拜谒了战斗英雄杨子荣纪念馆、“胶东抗战第一枪”雷神庙战斗遗址,特别是在杨子荣纪念馆和雷神庙,作家们长时间驻足停留,心情久久不能平复,深感英雄的壮举和伟大。作家们领略了胶东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感受了胶东厚重别样的风土人情,重温英雄先烈事迹,拾忆创作素材,挖掘历史文脉,珍惜当下幸福生活。
山东省散文学会丁建元会长、四川散文家联联谊会张人士会长,龙口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杨文平分别代表各方讲话,学会副会长焦红军宣读龙口创作之家组成人员批复,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王海峰向龙口创作之家授牌并向组成人员颁发聘书,丁建元会长、张人士会长、杨文平副市长、龙口市文联主席刘文生、龙口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徐茂程、龙口市博物馆副馆长刘玉涛等为活动剪彩。
龙口历史文化丰厚,是徐福故里,龙口创作之家选择徐福街道博雅书院,一方便是贯彻山东省乡村振兴战略,另一方便是依托博雅书院良好的活动条件为基层散文创作和地域文化宣传提供服务和平台,更好开展创作交流、文化培训、采风采访等。这项活动也是山东散文作家进百镇系列活动之一。仪式结束后,与会来宾到龙口动植物园、丁氏故宅、归城遗址实地采访。
山东省散文学会继烟台创作之家、山东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相继成立之后, 2019年7月8日,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授牌仪式在龙口市博雅书院举办。至此,仅仅三天时间,山东省散文学会在烟台市成立了三个散文创作之家。这一创举,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来自四川省成都、德阳、乐山、眉川、合川以及山东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宁阳、夏津等地的散文家代表100余人出席了授牌仪式。
川鲁散文大家齐聚龙口。在江北经济第一县龙口,川鲁两地的作家先后到丁氏故宅、归城城址两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采风。7月8日下午,参加首届川鲁散文家沙龙的作家和烟台、龙口市部分散文作者在学会会长丁建元带领下来到龙口万松浦书院参观学习。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学会名誉会长张炜主席,下午四点在龙口万松浦书院欢迎大家并进行座谈交流。他对学会近年来的工作给予肯定,听到学会在龙口设立创作之家非常高兴,他说龙口是徐福故里,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人文环境优越,有一批素质强、热情高的作者队伍,希望学会的作家和龙口创作之家的同志多围绕徐福文化和莱山文化,用作品呈现历史和文化名山的价值,为树立永恒而高远的龙口文化名片而努力,欢迎散文作家常来书院交流学习。
龙口万松浦书院常务副院长田连谟陪同大家参观,感受书院独特而丰厚的文化,作家表示来到龙口万松浦书院,就是一次朝圣之旅。对今后的创作很有启发。参观了万松浦书院。川鲁两地的散文作家与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龙口籍作家张炜进行了座谈交流。作家们纷纷表示,通过活动,增强了川鲁两地的友谊,进一步密切了两地的文化交流合作。山东省散文学会会长丁建元指出,“人生不老,散文不老,要秉持文化的公心与情怀,让散文之光普照齐鲁,展齐风鲁韵,惊华夏之艳。”
张炜与我三十年情结。张炜说:“我一直想找一个很好的地方,在那里做一点极有意义的事情。……它的整个过程还应该是朴素的、积极的。它要具有相当长的生命力,并且在未来让人高兴。”龙口万松浦书院“这里人人是诗人”,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协副主席张炜如是说。感谢对我人生最具影响力的张炜主席,三十年后龙口万松浦书院再相见,一眼便认出了我,喊我的全名,随后便说,过去,有一件事我还赞扬了你。当我告知根据其同名小说《古船》创作了大幅油画《古船》时很高兴。三十年前张炜市长恩泽于我,使我今天走向了成功,三十年后张炜主席鼓励于我,让我用散文助力城市发展,用美文书写新时代。张炜主席最后说:“你又办了件好事,当年你画油画不错,我第一次表扬了你。今天我再一次赞扬你,为龙口牵头办了件好事,你要记着我表扬的人可不多呀。”
丁建元会长虔诚参观丁氏故宅。丁建元会长退休前是省友谊出版社总编辑,曾多次因公出差来过烟台,他对烟台印象挺好。他说:“烟台人豪爽质朴,办事效率高,待人接物大气实在,干事创业,因此经济发展快是有原因的。”我和丁建元会长交流时得知,龙口这是第一次来,他是日照丁氏家族,当我说起,龙口丁氏家族是清初黎氏婆婆携丁兴、丁旺二子徒步从日照大村镇来黄县时,前期的数十年间,从一无所有发展到山东首富,号称“丁百万”。继而维系了一个世纪之久,其家族重视文化教育,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正因为如此,其家族才能人才辈出,仕途通达,经商发财,长盛不衰。丁建元会长听后很高兴。我一定要去看看我们丁家在龙口的祖业。当驱车来到了丁氏故宅门前时,丁建元会长戴上上午授牌仪式的红花,正了正衣服,才虔诚地走进了丁氏故宅……
山东散文作家进百镇走进龙口下丁家创作采风”活动成功举办
金秋十月,举国沸腾,华夏儿女,共为祖国强大而自豪。10月12-13日,由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市文化和旅游局、下丁家镇政府主办,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烟台创作之家承办的“山东省散文作家进百镇(乡、街道)示范基地”授牌暨“山东散文作家进百镇走进下丁家创作采风”活动启动。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人民日报》数字网烟台站主编焦红军,龙口市委分管领导及市文化和旅游局丶下丁家镇以及龙口市文联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活动和仪式。《人民日报》数字网烟台站站长姜恒勇,大众网烟台站总编室主任周军,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之家副秘书长刘郁林、董连军,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秘书长杨强,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刘玉涛,省散文学会莱阳创作之家副秘书长辛旭珍、朱胜田,省散文学会蓬莱创作之家秘书长梁绩科,省散文学会福山创作之家副秘书长沈默,省散文学会蓬莱创作之家副秘书长马蕾,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副秘书长孙秀芳、刘小恺、曲绍安、慕然,威海女散文家张华荣,烟台女散文家北芳、范雅琳,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衣洪辉、王婷婷、刘明华、姜善香、常福龙、姜海、姜花,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编辑徐丽等三十余人参加活动。
下丁家镇党委书记单承瑞表示,“病是软骨头,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王永幸带病坚持工作,是人民的好公仆。大寨村带头人陈永贵来考察下丁家村讲到“看山山青,看地地平,沟沟有水,库库相连,看人精神焕发,干劲十足”,今天的下丁家,也要好好向先辈学习。
《人民日报》数字网烟台站站长姜恒勇表示,龙口是个好地方,各方面工作,一直走在全市乃至全省的前列,此次采风系列活动,是文学深入基层,服务乡村振兴的“开门之举”,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刘玉涛代表散文作家向下丁家学校捐赠了价值六千多元的出版新书和散文专著,来自胶东的散文作家牟民、张存灿、焦红军、刘玉涛、杨强、刘郁林、北芳、张华荣、范雅琳、慕然、王婷婷、夏荷向下丁家学校图书馆捐赠了自己出版的散文专著,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山东散文作家对山乡教育的发展和关爱。山东省散文作家在授牌仪式结束后参观了下丁家精神展馆、高山水库、石板丁家、万松浦张炜常胜工作室。为讴歌龙口,弘扬新时代下丁家艰苦奋斗精神谱写新篇章。
据悉,此次散文作家釆写的优秀之作,除了收录于《胶东散文年选》《当代散文》,还将于《人民日报》数字网、胶东在线、大众网、齐鲁一点、《联合日报》等省级以上报刊网络推出。
5月23日,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作家采风团一行15人,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胶东散文年选》总编辑焦红军的带领下,来到龙口市诸由观镇古村落西河阳村,亲身体验龙口古村落文化,开展交流采风活动。山东省散文学会烟台创作基地作家采风团一行15人,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当代散文》副主编、《胶东散文年选》总编辑焦红军的带领下,来到龙口市诸由观镇古村落西河阳村,亲身体验龙口古村落文化,开展交流采风活动。
采风团的作家从乡间小路步入西河阳村,共同感受龙口乡村宁静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深厚底蕴的古村落文化。
河阳村是龙口市诸由观镇上一个富饶而美丽的村庄,由于此地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这里有很多商贾大户,现在村里留下的古建筑群落,就是他们荣归故里留下的财富。现存200多处哈瓦房建筑,完整体现了当时的封建礼教传统。村中的“吉元号”、“同德店”、“马氏故居”、“张氏故居”等老房,都各阐述着悠久的故事;村中残存的古圩墙见证了清咸丰年间,全村上下一致对抗捻军的传奇历史;一棵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槐树,雄伟高大,苍劲有力,以其槐中新生幼槐而称奇。近年来,随着村民陆续外出做生意或搬迁到城区居住,村里古宅空置较多,村里随即开始探索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依托村中古宅,重现古村落风采,发展民俗风情文化游。
老街道,被村民们誉为龙街。街两旁顺弯就势而建的一片片的老房子,不但做工精巧,而且气势恢宏。坐北面南,冬暖夏凉。每座古房均集砖雕、木雕、石雕于一身,看上去就是一座座露天艺术品,令人赞叹。这些老房子,作为突出体现以“家”为本的民居,既显示着“贵精而不贵丽”,又有“贵实用而不贵侈华”的特色。胶东民间曾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县的房,栖霞的粮,蓬莱净出好姑娘。”民谣中的“黄县房”,就是西河阳村的这种老房子。这些老房子,沿袭了西周以来的前堂后室多重庭院的建制,在居住上讲究尊祖敬宗、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内外有异。院内处处可见匠心:从居住的主体建筑来看,呈中轴对称型,院内套院,门内有门,结合即是整体,分开独立成章;从院落布局上看,现存的各处老房子方正统一,呈庭院式组群布局。建筑的每组院落都给人以庄重、稳定、中和的感觉;每组院落又由围墙和房屋围合成数进四合院,形成一个宁静、安全、舒适而又显得封闭严密的环境氛围;每组庭院的第一进院落,是围绕正房组成的空间形式,上为正房,两侧为厢房,倒厅为宾房。院中的路面均用石块铺就。纵观这片民居,院墙高耸,房屋宽敞,庭院深邃,完全出于封建礼制要求和人们的居住需要而建造。
山东省散文学会龙口创作之家秘书长刘玉涛介绍说,作家们通过走访、召开研讨会等形式,纷纷表示将自己的所闻所见经过提炼挖掘,以散文诗歌的形式进行创作,赋写新时代农村建设的新篇章。并在省散文学会的网站、杂志、胶东散文年选公众平台等媒体上大力推介,力求展现出西河阳古村落的精髓与魅力,为旅游开发、新农村建设鼓与呼。
以小见大,以我为主,以情动人。我们走到生命的那一个阶段,都喜欢那一段时光。幸福,从没有捷径,也没有完美无瑕,只有散文,只靠真心,其实很简单。这些年,遗撼仓促己到知天命之年,何为幸福?每一个人,遇见散文,不论早晚,真心才能相伴,我们散文人,不论远近,懂得才有温暖。徐乡之城刻满了我们前世今生的散文情,把一切交给时间,总会有答案。散文,平淡中相守,才最珍贵;散文,简单中拥有,才最安心。遇见你我,最幸福的感受,就是有人惦念;最真实的感动,就是有人心疼。今晚,如水的月光,沉沉的照耀在大地的每个角落,让我深深的祝福伴随千里共度良宵,在这相处三天的美好日子里,拥有快乐幸福。你们是我挥之不去的思念。重拾回忆,看着一年前瞬间拍下这一张张留影成为了永恒的记忆,从此记住了你们的名字,从此有了淡淡的牵挂……三天,瞬间,一个梦想,相聚在烟台、福山、龙口的一块腹肌上,坚定了散文复兴的航向,我们散文人,收获了祝福。
一年后,当我再一次打开通讯录上的一个瞬息,你的微笑,依然甜,依然生动,依然无以替代。我没有理由不牵挂,没有理由不想你。我们的相识,有太多的快乐和记忆,我用文字记录了我们难以忘怀的心路履痕散记,于是,有了浪漫又诗情画意的文字和照片。让你倾心倾情听着陈瑞《心中的牵挂》伤感的歌曲,回到一年前我们相聚的地方“博雅书院”相思如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