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和陈蕾老师共读《数字时代的学与教》第一模块:改变理念。对“少才是多、无才能有、慢才会快”感悟颇深,我想在课堂中让学生主动学习,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到整个课堂中。
一、学生的参与必须是全员参与
老师占用的时间少一些,说的话少一些,给的提示少一些。给更多的学生更多参与的时间,让更多的学生去说,去思考,去操作。做到全员参与,而不是个别学生的参与。
一些看似学生积极举手的课堂,也许并不是一个好的课堂。老师可以有效应用“提问模式”“小组合作模式”“角色扮演模式”等不同的教学模式,激励学生,全员参与到学习中来。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感、幸福感、成就感。
二、学生的参与必须是自觉的主动的
教师在教学时改变原有的教学顺序,不直接开始教授,而是先抛出一些问题,触发学生去主动的思考,寻找到适合的方法,把自己的想法进行分享。教师可以通过制造认知冲突,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真正理解。
教师还可以适当的通过一些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觉的主动的参与到学习当中,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点。
三、教师要以初学者的视角来和学生一起探讨问题。
几乎所有课程的安排都是由易而难,由简而繁,因此学习好基础知识,对于以后的学习变得十分的重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掌握正确的学习与思考的方法。
教师要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看问题,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欣赏学生点滴的收获。可以通过参与到学生小组讨论的方式,一起讨论问题,少说多看,以鼓励为主,支持学生发散思维。建立有合作意识的团队,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讨论解决方案。
四、教师的提示要少一些,要作为学生学习的协作者。
教师刻意的“无”,滋养了生成性课堂的肥沃土壤,使学生“有”了持续不断产出学习素材的机会,学生才能得以生长茁壮。
教师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思想,把课堂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的身份互换。在动手实践的课堂上,尽量放手,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自主操作,教师只是在一旁协作,收集学生的不同操作方法并展示,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其同学的操作过程,自己来归纳总结,发现正确的答案。
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的教学习性,要进行教学转型必须一步一步不断尝试,因势利导,除了给学生更多可分配的课堂时间,更重要的是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与人合作的习惯。改变课堂的形态,让每个学生都能负起自己应有的责任,做自己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的实现教育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