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黑龙滩的第一次约会,是在1989年6月中考后。那时的黑龙滩宛如一位豆蔻年华的妙龄少女,盈盈秋波,脉脉含情。从乡间小道走出的山里娃,一下就被这碧潭翠岛、水天一色的美景给迷住了。我们陶醉其间,瞬间忘记了一切烦恼和压力。
荡舟碧波上,任微风轻拂,看白鹭沙鸥齐飞;听欢歌笑语,望快艇帆船竞渡;逐轻波细浪,和鱼儿小虾嘻戏……那怎是一个“爽”字了得!再放眼遥望那一个个如明珠般镶嵌在碧波上的小岛,只见垂柳依依、鲜花盛放、绿树掩映,真是如诗如画。记忆特别深刻的是那一片片油菜花,璀璨夺目的金黄摇曳在蓝天绿水间,那娇艳的颜色随风流动,直流进我们的心田。龙滩的美景从此定格在心间。
三年中师生活,我们和黑龙滩更是难分难舍。她,就如我们的外操场一般,也是我们的后花园和水上乐园。假如没有黑龙滩,我们的学生生活将会失去一半的乐趣。
唱着“渠水清清,巍巍土主……”的校歌,沿着校后渠道边的小路,我们三五一伙或是全班一起,欢快地奔向黑龙滩去了。美丽的湖光山色、可爱的游艇画舫、雄伟壮观的大坝、高高矗立的石碑,都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回忆。在53米高271米长的弧形大坝上,我们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龙滩的美景,抚摸着大坝的栏杆,俯视着那一层一层向上垒起的长长的条石。记忆中,顽皮的我们还偷偷地跑到大坝背面的弧形条石上,一边尽情地奔跑跳跃,一边赞叹前辈们的智慧与力量。是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与生命,才筑起了这样浩大雄伟的工程!
在大坝的一端,矗立着一座高高的石碑,石碑上是郭沫若书写的“黑龙潭水库”五个刚劲有力的大字。碑后还有两行字:“引来岷江水,灌溉万顷田”。站在石碑下,看看对面石壁上那条蜿蜒腾空的20米长的飞龙,再回首望望水平如镜的湖面。这个有着310公里湖岸线、23.6平方公里水域面积、3.6亿立方米蓄水量的母亲湖,给了全县人民多少的恩赐和奉献。
想起了小时候,每到农耕季节,乡间水渠的放水闸门一升起来,滔滔渠水就“轰隆隆”地奔涌而出。那清清的流水唱着欢快的歌儿,流过东风渠,流进小河沟,流入山间田野,流淌在每个农家人的心田里。想起了小伙伴们欢快地网鱼捉虾的情景,记起了大人们快乐收获时的歌唱。 我们这一代70后,是伴着黑龙滩一起成长的,是喝着龙滩水长大的。如今再看看当年石碑下的一张张合影,我的心一如当年一样的自豪、激动而温暖。
我们欣赏龙滩景,依恋龙滩水。游船上留下了一片片欢歌笑语,小岛上留下了一串串青春足迹。神秘的“蟠龙岛”是我们恋恋不舍的乐园。远远地看见了冯建吴先生书写的“蟠龙岛”三个红色的大字,突然间就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好像进入了孙大圣的“水帘洞”,又似乎是闯入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园”。我们在长18米高17米的龙头边,寻找“黑龙和白龙”的传说。我们穿越参天的古木,走过幽深的石阶,登上山顶的观景台,遥望远处的报恩寺,听渺渺芃音,真有超尘离俗之感。
这里的猴子也似乎很有灵气。每次听到我们的脚步声,它们就从树枝间一跃而下,呼啦啦地聚在路旁,等着我们的打赏。有时我们没带食物,他们也不恼,还跳上我们的肩头来玩耍。有时我们在林间野炊,如今我的唇边似乎还飘着同学们亲手烹调的玉米糊的香味儿。还有一道独创的美味——苹果汤,那又香又甜又有点酸涩的感觉,就是青春的特别味道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东坡先生对西湖的盛赞。我想,要是东坡先生晚生900年,他又会把风景旖旎的黑龙滩比作谁呢?是风情万种的貂蝉,还是风华绝代的王昭君?不管怎样,在我的心里,这一汪清清的潭水哟,就是我心中的"绝代佳人"。
如今年岁渐增,对黑龙滩更有着难以割舍的依恋。每当周末或是节假日,邀上亲朋好友来到这里,或漫步在雄伟的大坝,或是荡舟湖上,放眼碧波万顷的湖面,那一层层柔柔的清波让你的心灵在不觉间沉静下来,工作的劳累、生活的烦恼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知(zhì)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清清的龙滩水,默默无私地滋润着仁寿的山川和田地,曾经被称为“山城”、“灰城”的仁寿县城,也因为引入了龙滩水而变成了一座水城。金马河、水体公园、湿地公园、响水六坊,纵横交错的水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品位。生命因水而更润泽,灵魂因水而更丰盈,心胸因水而更开阔,思想因水而更有智慧。因为有了黑龙滩,让全县人民走出了贫穷,生活更润泽富有。从此,一座山的城,开始了对水的告白。从此,粗犷质朴的仁寿人,有了水的浪漫和宽容。
亲亲的黑龙滩,真是百万仁寿人民生命中的母亲湖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