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丢开手机想好好写一篇文章了。
今天考完了高级计量。结束“三高”的考试,可以说研一上学期算是结束了,虽然形式上明天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试,可是这毕竟没有什么压力,至少和“三高”难相提并论。
高宏老师在群里发了很长一段话,第一眼看确实很戳心,可就是因为这些话太真实了,真实地让我想骗自己这不是真的。这里我把老师的话原封不动的贴上来吧。
“卷子终于改完了,终于坐上了回家的地铁。高宏一考察的是学习能力,写论文考察的是动手能力,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大家说自己学得都很努力,但是卷面反映出来的成绩很不一样。我前几个礼拜为什么要殚精竭虑地出题?为的就是让大家通过这个不得不参加的比赛,发现自己在同学之中的学习能力,反思自己的学习习惯,从而达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的目的。我们之前讨论过:不论经营事业还是经营家庭,最终靠的都是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而不是虚头巴脑的情商。所以,各位需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太习惯于浅尝辄止沾沾自喜左顾右盼害怕困难缺乏毅力不够勇敢?我下午阅卷时遇到学霸的卷子,我不知道ta是男是女来自哪里,但作为一个中年人,我可以断定ta未来一定会很成功,因为思路清晰卷面整洁。(反之,那些比比皆是的乱七八糟不知所云的试卷的主人,我简直可以断定,如果你不做出大的改变,你的未来几乎看不见光亮。)所以各位,成绩一点也不重要,反思自己、向周围优秀的同学学习、大家一起进步才是最重要的事。或者说,虚假的成绩你不需要,你需要的是面对赤裸裸的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在毕业前尽力提高。少想少谈那些没用的(比如改成绩),正视自己(比如你乱七八糟的高宏试卷),努力想办法提高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这些真本领,不要再以乱七八糟示人!你们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于智商,而是学习习惯和努力程度,这些都是可以改变急需改变的。刷三高和写论文,都是帮助你发现和改变这些弱点的极好的载体和机会。我批卷非常公平,也很自信它传达出来的是较真实的能力排序。我会在研究生院公布了你们的成绩之后,把分数与排名的对应表公布到群里,以便于你们悄悄知道自己彼时的排名,知耻后勇。最后说句非常不厚道的话:如果你喜欢的另一半恰巧也在班里,如果你们打算过一辈子,如果ta的成绩不高,劝你赶紧跟ta分手,无论ta多漂亮,ta会拖累你。而你自己就是那个死皮赖脸要跟着你一辈子的那个…是不是很可怕…”
段鹏飞老师的思路非常清晰,整段话是他改完试卷后非常相对我们说的话,我相信如果还有一次集中见面的机会,他会说很多很多。他让我们重新审视研究生阶段的考试,考试不是目的,学习知识也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在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在学习知识中不断进步,进步来自自己的思考以及和小伙伴的交流借鉴。
很多人会说“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面对这样的问题我根本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我真的被很多人问过这种话,我也不能和他们争辩什么,因为我好像也确实不能给出什么极有说服力的理由。我有想过这是为什么,甚至我已经得到了我自己的答案,可是我依然不敢正视。每个人在生活中,非常大一部分重心是在证明自己,向自己证明和向其他人证明。不管是读书还是工作都是在证明自己。向自己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有能力得到一个不错的学历;证明自己能够担任一个重要的职位,创造自己的价值,得到不错的薪水,过让自己开心的生活。你生活的一切你都了如指掌,可在别人眼里并非如此。每个人的生活重心都是自己,看待别人的时候多是看结果,比如:哎你考的大学很好诶。哎你的工作不错,工资肯定不错吧,等等之类。说这些话不是说一个人要活在别人的眼里,而是你不得不去考虑其他人的想法。
就因为其他的人看待的是结果,而我发现我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结果可以给其他人看,没有那种可以让别人觉得“你看,她很优秀”的东西。刚刚考上大学,外婆家的人会觉得还不错,可是四年过去了又继续读研究生,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呢,也没看见你赚一分钱吧,因为他们都认为最终都是要出来赚钱的。虽然嘴上没说,但我知道他们是这样想的。就像他们会很自豪的说黄妍姐姐刚去北京一个月一万多一样。我每次都笑一笑,因为频道真的不一样,说再多也无用。
我的生活很平凡。我知道这个状况,并且在沿着这个轨迹继续走下去。有的时候我也会问自己继续读书,来到上海为的是什么?如果只是简简单单的生活,在哪里不好,在随随便便一个城市就可以了。既然来到了上海,是不是代表我有一个想活的不一样的想法?我知道我是这样想的,因为我喜欢新鲜,喜欢总是有好玩的事情,可是我惊讶的发现自己不愿意为了这个收获去付出。我一直告诉自己人活着总有那么多烦心事,为什么要拘泥自己在这些琐事中而不去看看宽广的世界。可是我一直忽视为了得到这些我必须要付出代价,想要得到的越多就需要付出越大的代价。
我从来都不是一个勤快的人,我很懒,从我的生活环境就看得出。从在家自己的房间到现在宿舍的书桌衣柜,没有哪里是特别整齐的,我没有好好的收拾过,或者收拾的话也只是随随便便用一种“摆好了就整齐”的想法,而不是认真去想怎样放这个收纳这个能更加整齐并且实用。
从小我也就是一个中庸之道的人。我记得小时候想去学跳舞啊,我去了,我还记得我站在最后一排,压腿什么压不下去,又很自卑的看着其他的人,后来我干脆不去了。从那个时候起我就学会了逃避。说到这里我很难过自己没有遇见好的小学老师,尤其是小学语文老师特别喜欢好学生,好学生的待遇简直比天堂还要高级,这是比较出来的结果,可想而知成绩差的同学的境况如何。
初中成绩在班级算是好的,可是我们的学校不算好,拉出外面比一比真的不堪入目吧,可是小的时候就是那么单纯,总以为自己生活的周围就是全世界。中考完的暑假很长,我记得我做了一副刺绣,算是打发了时间。还记得爸爸想让我去学习书法或者绘画,连学堂都去看了,可是我因为觉得天气热而没有去上过一节课。家里也就此作罢。回想起来我的父亲对我有过很多要求,可是因为他也是一个中庸之人,很多事情只是提上台面,并没有给我强制性的要求或者必须之类的话,所以年少无知只想躺尸玩乐的我挥霍了整个十七年。
十七岁的我上了大学。我从来都是一个想的比较多的人,我不敢把这个说成思考能力,因为真的很不堪一击。我记得上大学之前我对自己的大学生活有过很多设想,甚至有过很多要求和安排,然而找不到之前的“证据”,也不能真的进行什么比较,只知道现在的结果和当时想的不一样吧。不管有什么样的想法,只要你做的事情没有突破界限,那你终究是在和所有人一样的轨道中前行。想要拐弯走另一条路的你终究因为努力的不够没有转变趋势。这是我给自己的评价“浅薄无知,五十笑百”。
刚学琴的自己恨不得黏在琴房,虽然课业繁忙,但是我可以一下课就去琴房,不吃饭随便买一点东西带着去上之后的课,教我的老师觉得我很有天赋,因为进步很大。我告诉他因为我每天都会来练琴,周末有的时候一呆就是一下午。这种激情没有持续多久,如今我也想不起来多久没有拉琴了。我喜欢听好听的琴声,希望自己能够弹得一手好琴,可是我又不想终日练习枯燥的练习曲整日思索自己的毛病。所以有成就的人太少了。每一轮前进中都有大批放弃的人。
我有一个小本子,或者有的时候用A4纸的日程表格,上面会写我每天的安排以及我想起来之后要做的事情。去翻以前的本本,一总会发现很多想多的事情都没有做。你说我没有时间?不是的,我这个阶段,能支配最多的就是时间了。可是我把这些时间都花在了没有意义的日常中,比如刷手机,因为这真的是非常不需要带脑子做的事情,而做其他的事情好像都会遇到困难,都会伤神伤力。我真的很懒。
我想每天写文章,或者至少是写一点什么吧,日记也好。可是翻一翻写出来的文章真的很少,日记吧,写的也好奇怪啊。
我想作为研究生我需要提高自己的研读能力,我平时会记下来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以深入了解,可是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结束任何一项。
我想多看书,可是我手机、平板里的书好久没动过了,一本书可以看好久好久,除非是那种故事很强让我非常非常有继续看下去的欲望。
我想做改变,可是我又不愿意做改变。仿佛臆想的自己就在对岸,我只希望可以一下子跳过去,插上胜利的红旗,却因为不会游泳而从来只是把脚伸进去划一划而已。所以我最终只能看着对岸越来越模糊。
对,我想学游泳。在考研那一年,我第一次下水游泳,去了两次真的能游起来了,也开心的要炸裂,虽然不会换气不能掌握好平衡甚至有的时候不能很好的起身,很害怕在水中完全没有可以抓住的东西,但是我真的试着放开手去游泳,很骄傲很自豪。过去一年多了吧,我现在已经不会游泳了,因为我没有继续了。
你说世界不公平?可有的时候TA真的公平的要命,你不付出别想拿到一丝一毫。
我喜欢张杰,不仅仅是因为喜欢他的声音。我喜欢听他唱情歌,因为真的很温柔很温柔,就像在耳边呢喃一样。尽管摸爬滚打这么多年,他的声音依旧很干净。他不属于天赐良嗓的一类人,他没有很高的起点,可是我看得到他的努力,看得到他想要努力的心和做出的改变。我喜欢他大男孩的样子,不善于表达自己,会羞涩的低下头微笑,一心想用自己的实力证明自己,事实上他确实在不断的证明自己。有的时候我特别想听他唱那种洒脱随意的歌,我希望他能放肆一点,更加轻松自在的唱歌。太像了,我和他。差别就在于他足够努力,而我却太软弱。我对于那些努力的人总是很欣赏很敬佩很尊重。
我想做改变,想做了很久,很多次,可是每一次都倒下了。
尽管每一次我都认为肯定会和之前不一样的。
我是一个自制力不够,懒散的人,从我在家的悠哉看出或者熟悉我一点的人就能知道。
也许想着我该如何如何真的不起作用吧,现在我只希望我能好好地别烂尾的写好这篇文章,然后认真的去做下一件事,比如准备明天的中特考试比如要交的论文。很用力的走每一步虽然可能不够完美,但至少不会惋惜每一次逝去的机会。
没烂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