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一直在公司做招聘,每天面试不同的应聘者,接触不同的行业。三百多场面试下来,遇到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应聘者,接触到各行各业的一些信息。也了解了房地产、互联网、建材等各个行业的现状。
1.房地产
面试中我遇到很多原来做置业顾问、房产中介、经纪人的面试者。他们原来做的有新房方面的,也有二手房方面的,有住宅楼方面的,也有写字楼方面的。 起初刚遇到几个行业个例的时候,我也没有太在意,后来逐渐发现房地产行业的应聘者越来越多,不得不引起我的注意。据不完全统计,前来面试的房地产行业的应聘者,在所有应聘者当中比例占到了20%左右。通过与这些人的交谈和沟通,我归纳分析出房地产就业环境的以下几点现状:
1)受国家限购政策的影响,房地产行业整体低迷。
不管是新房,还是二手房,整体成交量较低。有的业务人员手里有一些优质客户资源,但是受限购条件的限制却难以成交,严重影响业务人员提成收入,这也是很多房地产从业人员大批量转行的重要原因。
2)房地产行业工作时间较长。
在房地产行业里,“996”的工作模式已经是常态。所谓的“996”模式,就是每天早上九点上班,晚上九点下班,一周工作六天时间。而且这个工作时间还不算最长,更多的房产中介公司、经纪公司工作时间远远超过这个时间,早上八点上班,晚上加班到十来点甚至凌晨一两点都是家常便饭。不只是业务人员,后勤人员、人事等部门员工也是每天十几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 员工个人生活完全被工作填满,没有任何私人时间。所以很多房地产从业人员即使业绩也还可以(特别是一些知名开发商的楼盘,受限购政策影响有限,成交量也还可以),但是受不了长期这样的高负荷工作模式,所以选择离职转行。
3)行业内部晋升空间有限。
特别是中介机构的房产经纪,一个月有业绩的话就有提成,没有业绩当月则没有收入。行业内的底薪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无底薪,高提成;一种是有固定底薪(一般月底薪2000元左右),提成相对较低。有底薪的对工作时间的要求会更长。另外,新楼盘开盘前的前期营销期的业务人员底薪会相对高些(一般月底薪4000元左右),但是这期间不会有业绩(等到开盘才会有业绩),对工作时长也有强制性要求。
2.装修、建材行业
在面试中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也接触过一些装饰、装潢、建材等相关行业。 我有一个朋友,在郑汴路建材市场开了一间门面,主要经营灯饰。有时候去他们商场那里找朋友玩,奇怪地发现很多门店下午五点多就人烟稀少已经关门下班,我问起缘由,朋友说生意不好,干熬着也是熬着,不如早点下班。 还有一次我发现旁边的一家朋友的亲戚的店已经关门歇业,又问起朋友,说是亏损太厉害,店铺换到商场外的小门面房了,最后这朋友也忍不住发出行业生意难做的喟叹。在面试中,也经常遇到一些原来从事卫浴、建材、装修等行业的从业人员,由于受到房市低迷影响,传统类装修、建材行业整体受到影响,行情并不好,考虑转行换工作。
3.互联网行业
近几年,“互联网+”,“共享经济”炒得火热。几个人的创业团队,找几个 IT人士,开发一款app应用,做个某一特定行业里的网络平台,就是互联网创业了。这创意并不新鲜,但是想切实做好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排名前几的app应用,80%-90%的流量被国内几家知名互联网企业垄断。互联网运营,要的是流量和活跃度,要在剩余10%-20%的用户中,在残酷的竞争中厮杀出一条血路来谈何容易。新的互联网企业不断的涌现,也不断消逝,然后再有新的出现,艰难生存……
当然,互联网行业偶尔也有一两个企业以黑马的姿态在短短时间内脱颖而出,谱一曲互联网财富神话。 互联网行业衍生出的新媒体运营、推广等相关岗位为也应运而生。这也是最近几年新出现的岗位,大学里没有相关的专业,大多数从业人员是半路出家,自学成才。这些岗位市场需求量较大,但整体从业人员水平也是参差不平,只有自身素质、实力过硬,才能具备绝对的职场核心竞争力。
此外,互联网相关行业内的软件工程师类岗位需求也比较多,工资水平也普遍高于其他岗位。但很多用人单位也普遍反映 IT技术类人才招聘难度大。人才供需双方的矛盾在于人岗匹配度太低。除了一些大型的互联网公司可以招实习生培养,大部分用人单位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培养新人,想要的是有2-3年从业经验,能够直接上手项目的人。而这一类人才在用人市场比较抢手,基本很少流动到人才市场就被同行或其他团队挖走。而用人市场上流动的人大多是刚从学校或培训机构里走出来的没有工作经验或经验很少的人。人才市场上这一部分人很多,招聘网站上发布一个“Web前端”岗位一下子能收到五六百份简历,发布一个“软件测试工程师”的岗位,一下子能收到1000多份简历,但符合要求者聊聊无几。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岗位如有经验的Java工程师、“GIS”、“.net”工程师等岗位,也很难招到合适的人才,出现很大的人才断层。
3.金融行业
近几年,整个郑州市场的金融行业市场相对混乱,很多应聘者一度对这个行业缺乏信心。2013-2015年,整个金融市场呈现一度的“繁荣”,很多从业人员也是转的盆满钵满,但是从2015年开始,通过国家的整顿,很多不合规的金融企业被市场淘汰,也有很多中小投资者深受其害,投资金额一度有去无回损失惨重。直到现在,整个市场还没有恢复元气。面试中遇到很多应聘者,一听到“金融”行业,直接不予考虑,将之排排除在择业范围之外。
1)投资理财类
目前郑州市面上,类似于“期货”、“现货”、“贵金属”、“邮币卡”、“外汇”、“艺术品收藏”等等类别的金融投资模式,绝大部分企业属于打政策的“擦边球”,甚至是不合规经营。我遇到过很多原来从事这类业务的从业人员。他们大多数采用的是电话营销和网络营销的方式开拓业务。客户前期投资收益较大,然后在利益的驱动下会追加投资,但是再获取收益的机会已经是微乎其微。客户的整个成交过程全部在网上或通过电话进行,自始至终都没有实际见过面,这也是为了避免后期不必要的麻烦。 前两年这一类的从业人员佣金或者是提成比较高,也赚了不少钱,但是客户基本上十有八九是亏损。而且,随着国家行业的规范化管理和监管力度的加强,很多经营这类业务的公司面临项目停掉、关闭的处境,很多从业人员不得不另谋出路。
2)借款类
目前,市面上各种各样的贷款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信贷、抵押贷、房贷、车贷、消费贷等等不一而足。买车、买房分期付款已是常态,买个两三千元的手机,也可以做分期;也会经常性接到信用卡中心的电话,说你的信用良好,可以免费提现几万几万,分几期还款;朋友圈里,街边小广告上,什么“零抵押”、“即时到账”等等各类贷款的广告语也是应有尽有,想不看都难。 目前,贷款、分期类金融业务行业也是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但是,借款容易还款难,风险控制也显得尤为重要。一不留神,几笔坏账、烂账下来,一般的金融公司都难以承受。鉴于这种情况,进而也催生了一些类似于信用卡逾期催讨、贷款催讨等行业和岗位。 总体来讲,针对理财收益或者借款利息来讲,年化收益或借款利息在24%以下是受国家法律保护,年化收益或借款利息在24%-36%,通过法律途径可以追回,超过36%则不受国家法律保护。所以,不管是做理财或是借款,都需以此为依据,做好风险的把控。
3)保险
说道金融业,就不得不提到与之紧密联系的保险业。随着近几年人们保险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保险的重要性,越来越多的家庭从刚出生的宝宝, 到家里的顶梁柱,一个家庭购买一份甚至几份商业保险的例子也屡见不鲜。更重要的是,保险的高提成高报酬也是虽然保险行业遭到很多人的不屑,但还是吸引一批又一批人加入其中的重要原因。问一问身边的朋友,谁的朋友圈里没有那么一两个做保险的人呢?
保险公司每场招聘会、宣讲会都吸引着乌泱泱一大群的人。宣讲会上,一个个貌不惊人,看似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大多数是中年女性——给你宣讲着她的成功经历。毫无顾忌地晒着年薪百万,月收入十几万的工资单,给你讲着她从业前的窘境和落魄,也会给你核算你这一生的庞大地惊人的生存成本,一句句说到你的痛处,打在你的心坎上。让你觉得,普通的一份工作真的养活不了现有的以及未来的家庭,似乎只有做了保险,才可以有钱、还有闲,还可以作为无本的事业来开创。而且看着台上那么普通的人也能拿到那么高的年薪,想想这么聪明和高学历的自己,数年之后怎么会比她差呢?所以,很多人加入到保险代理人的团队中。
不得不承认,保险业有非常系统和完善的培训体系,从入职到各个阶段的晋升都有针对性的培训。不需要你有太多的想法,更多的是讲究“简单”、“听话”、“照做”。只要按照他们固有的模式去做,一定会有所业绩。所以很多想法简单的人反而业绩很好,而一些自以为聪明想法太多的人业绩反而平平。 行业内的培训和要求就是从身边的熟人入手,讲理念、讲行业、讲产品。熟人一方面可能出于理念的认同,一方面可能顾虑到两人的关系,往往成单率很高。顺便说一句,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入职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给自己或家人买一份保险,津贴和提成加起来差不多也能和第一个年的保费持平,何乐而不为。 保险代理人从业半年是一个坎。这一阶段个人身边的“缘故”客户基本开发得差不多了,陌生客户开发难度比较大,很多保险从业人员就止步于这一阶段。这个行业的底薪是有责的,没有业绩,当月就什么也拿不到,能熬过这一阶段的,在这一行业里会越做越好,大部分熬不过去的,就开始转行。
其实,每个行业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自己做得不好反而怪行业不好的人,即使换了一个行业,也未必做得好。每个行业都遵循所谓的“二八”定律,有做得优秀的精英,大多数的泛泛之辈,以及做不下去的最末端人,势必被淘汰。 选择固然重要,选择也没有绝对的对错,最重要的是要看选择之后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