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街上遇到奇装异服的人会有怎样的反应?
他们是带大粗金链子的大哥、头发五颜六色的小青年、穿着黑丝紧身透视装的大姐……
不用说,大多数人都是一样的态度。
这时,偏见已然形成。
那么,他们不值得尊重吗?或者说尊严是什么?
王小波说过:“尊严就是你走在任何地方,都被当作一个人物而不是一个东西来看待。”
在6月18日英国bbc出品了一部电视电影,就是关于偏见杀人。
《死于独特》改编自真人真事,
2007年8月,一个炎热的夏夜,一个20岁女孩,在公园被一群地痞踢死,同行男友重伤——据目击者说,两人当时头部甚至肿胀到分不清男女。
原因只是他们脏辫、眼线、唇钉、铁环,惨白脸的哥特风装扮。
本片的剧情基于大量事实,并得到了当事人及其亲属的合作与支持,尽力还原了整个事件。
罗伯特和苏菲,一个21岁,一个20岁。
似火青春的年纪,喜爱着哥特风文化。
他们相识于一场舞会,由于现场的音乐太吵,他们便把各自的名字写在手上。
接下来的剧情如同你我想的一样,两个有着共同且不被人接受的想法的年轻人,一见钟情。
也没有一点点防备,两个人迅速陷入热恋。
男孩喜欢画画,他会在女孩的背上画上翅膀,因为她是他的天使。
女孩喜欢《哈利波特》,他们就腻在一起读并且对里边的对白打分。
当然他们之间也会有争吵,像其他热恋中的男女一样,对吃、穿、玩等犹豫不定的吵闹。
当然,少不了还有他们的哥特打扮,受了不少非议和辱骂,
罗伯特心灵遭到打击不肯出门,但是苏菲觉得我们没有做错凭什么躲躲藏藏的生活,这令她很不爽。
事情发展到这,总觉得他们会不可开交,最后不欢而散。
相反,两人恩爱依旧。
罗伯特为了买到苏菲喜欢的《哈利波特》,在书店等到半夜,因为那会会打折。
可是,自己却没钱坐公交回来,然后开11号走回来,
苏菲心疼不已但也满脸幸福。
后边的剧情会看到罗伯特的家庭其实还算有钱,但是他却不啃老靠着自己的能力去养活心爱的人,尽管有时会拮据。
只是事情进行的越自然,最后摧毁时就会变得越残忍。
一天,他们在超市遇见了迈克尔,
他惊讶于他们的穿着打扮并邀请罗伯特、苏菲去公园喝酒,
那里还有他的几个哥们儿,一块玩会更high。
公园的确有不少人,除了四个人对他俩不屑之外,其他人起初都还好。
他们佩服罗伯特和苏菲的勇敢,
因为他们不敢这样做,否则回家之后就会被长辈们劈头盖脸地批评,也无法忍受常人异样的眼光。
一切都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之中,苏菲还与他们拍了合照,
相片上的她笑的很开心。
可好景不长,几秒钟后面画突然一黑,
传来拳打脚踢的声音以及一个男孩的打电话声:
“快点来啊,他们快死了。”
没错,此时的罗伯特和苏菲正躺在地上,满脸是血。
正是迈克尔打的电话,他按照医生的指导把衣服垫在他们的头下。
但救护车来了之后,他就慌张的逃走了。
在医院罗伯特的妈妈颤抖地问医生:
“他脸上那是脚印吗?”
四名施暴者被带到警察局询问,只是由于证据不足被释放。
警察找到迈克尔希望他们出面作证,别让他们逍遥法外。
然而害怕的迈克尔一口咬定自己什么都不知道,
直到苏菲因为抢救无效死亡。
原来真相是那晚那群人里边有几个人开始对苏菲和罗伯特的哥特风不满,
几近嘲讽。
随后便孤立他们,紧接着有人动手,最后就成了四人的围殴,
旁边围观的人都因为害怕做鸟兽散。
起先,四个人打的人是罗伯特,准备教训完他之后再对苏菲教育几句。
只是在他奄奄一息时,苏菲扑上来护住了罗伯特。
吼道:“你们别傻站着,做点什么啊。”
那群男孩让苏菲走开,苏菲不从。
气急败坏的他们竟然连苏菲一起打,用脚狠踹她的头,酿成了悲剧。
苏菲救了他的爱人,可是没人救她。
死于独特,多么荒唐的理由。
好在英国的法律还算公平,15岁和16岁的两名主犯被判处无期徒刑。
罗伯特也从医院中康复,结局是善意的。
罗伯特重新戴上骷髅戒指、打上唇钉,径直向人潮中走去,
他不再顾虑人们的歧视与偏见,学会直面生活的不公与不谅解。
然而在现实中,事件虽然已经过去十年之久但是罗伯特仍然没有从阴影中走出来,
他住在公园附近,偶尔还要担心那些被放出来的暴徒是不是还会对自己实施暴行。
五年前,他还曾收到两个无期徒刑罪犯寄来的道歉信,他直言那是他读过最恐怖的东西。
身体创伤早已恢复,心理创伤却让他不得不一直服用抗抑郁药物。
他打算搬去美国,那样貌似就能开始新的生活吧。
在英国,去年有近七万仇恨罪案,是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
这部影片是公正的,它没有戴着有色眼镜去批判和讽刺谁,
而是从客观的角度向人们阐述发生在所有人周遭却经常被忽略的事实。
影片最后也放出了受害者照片,是得到本人和逝者家人同意的,苏菲的母亲也成立了以女儿为命名的慈善基金会,还因为在反仇恨犯罪的贡献而获得了obe(大英帝国官佐勋章)。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
有些人因为和集体里最受欢迎的大佬不对付,结果其他人因为跟大佬站队,就跟着排挤这个人。
有些人因为身材太胖、身高太矮,甚至脸上的青春痘太多,而遭到孤立。
有些人因为喜欢同性,莫名其妙被周围人都知道了,结果大家都开始躲着ta。
有些人因为成绩出色,被他人嫉妒,被贴上“不合群”、“孤傲”的标签。
种族歧视、地域歧视、民族歧视,都是因为偏见,一部分人因为不了解就去肆意的评论,而另一部分人由于被“煽动”就去随大流,所以误会产生。
几年前,郭德纲与周立波关于南北方文化差异的“咖啡大蒜论”直接掀起了南北方的敌对状态。
一时间,叫嚣不断,各种网络骂战层出不穷,一方瞧不起一方,以至于到现在这种深埋在心底的偏见都没能扭转过来。
任何文化都是具有包容性的,否则就不能流传下来。
可是,总会有所谓的大多数把文化中糟粕的部分拿出来并加以放大作为论证别人无知落后的证据,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想满足自我虚伪的优越感。
也许本意不坏,但是当一群人都跟随的时候,玩笑也就演变成了事件,事件随之成为长久难以消除的世俗认知,偏见产生。
其实,如果在诋毁的时候能够去切身感受想必是极好,
这样哪怕你去黑也能说得有理有据且心中有数。
如若不能,请不要刷存在感。
舆论不可怕,可怕的是人心,就像《让子弹飞》里汤师爷说过的一句话:
“小六子不能白死,杀人诛心才是对黄四郎最狠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