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午,先生喊我想聊聊,我实在因为太困太累,还是听从与身体——睡午睡了。
客厅的窗纱遮不住骄阳的照射,室内温度极高。睡得我一身汗,醒来喝口水,决定转战到卧室接着睡。
我眯着眼,如提线木偶般挪进卧室。一头扎倒在床上,准备进入第二轮睡眠。
“昨天庞嫂的母亲去世了。”先生悠悠地靠在他那个床边说,“我和海明去送了,我给了1000元钱。”
我听完,一激灵,睡意全无。过年明明看到庞嫂家的孩子发的朋友圈,晒年夜饭,一家其乐融融,老太太和老爷子依旧硬朗来着。
“你怎么知道的?”
“我看到嫂子朋友圈知道的。”
哎,我是不看朋友圈的人,看来,也有点耽误事。但是,听到这消息我大脑还处于懵的状态,老先生“哐”地又抛给我另一个“炸弹”:今天看到战友圈给张恒众筹,我才知道他得了结肠腺体癌,已经转移。我上午去看了,给了1000。
啊——啊?我能说什么?张恒。他部队的战友,记得我俩刚处那时候,同为排长的张恒带着自己的媳妇——市歌舞团的钢琴老师,请我俩吃饭。后来,我们是同一年生的孩子,他家也是女孩,今年同样高三。
怎么就得这病了?年前还说张的工作上的事。看照片还是聚会喝酒的乐呵样,怎么一下子就换场景,病房输营养液了。
看着先生给我看张的朋友圈发出的在病房的照片,我倍感心酸。去年还是胖的,如今变瘦的他,不知经过了病痛怎样地折磨。
“阳超也不能走路了。我前几天给她媳妇打电话,她媳妇在电话里就哭了。”……
先生后来说什么,我仿佛都听不到了,这一个个迅雷不及掩耳的讯息,“炸”得我睡意全无,大脑宕机,除了惊吓就剩难过了。“我本想中午找你聊聊的。”先生情绪低落地诉说着“太可怕了。我得忌酒了。还得接着锻炼。”
“嗯。你别太大压力。实在不行,跟我打太极吧。”我听到消息尚且如此,更何况都是他的朋友,这两天不着家都是忙这些事了。看出这几件事,给他带来的打击不小。
你还是按你自己节奏间歇跑吧,少喝酒是正经。
现在的我们,看上去生活条件很好,生活水平很高,但也就因生活条件太好,人们的饮食才会无度,娱乐形式让人应接不暇,人的作息变得愈发不规律起来。
作为中年的我们,上有高龄的父母,下有学业关键期的孩子,许多原来以为遥不可及的问题,现在可以说是分分钟都是接踵而来,你也说不上是好的先到,还是不好的先来。
今天007作业点评了一战友的文章是阿图·葛文德《最好的告别》,真得很应景。老龄化是当今不得不面临的问题,老年人如何体面高质量地选择离开这个世界,都应该遵从个人意愿。
不要本着“孝道”,花钱给老人买“罪”受,经过在医院开刀,插管,管制,心情压抑,身体痛苦地离开,莫不如开开心心在自然生活中死亡。
我一直认为,孝顺父母一定要在日常。不要选择在病床上,那时病人是没有心情也没有精力去享受“那个孝顺的感觉”的。
记得曾和单位一个好姐姐聊天。我俩观念一直,而她更洒脱,她早早就告诉儿子。她死后,骨灰撒江河里,留点在花盆里,上面一定种上美丽的花。因为,这个姐姐极爱美。
我也想过,也主张不把最后时光留在医院的床榻上,我要去远方,老年生活记得和好友畅享过结伴养老。
好友无子,我也不想拖累孩子,我们会租两个院子,我俩逛街买菜遛弯,让两个老头在家聊天,想想也挺美。
最好的告别,我觉得能在活着的时候。给自己举办个告别仪式,就好比同学朋友聚会,可以以这个主题,大家互相在能面对面的告别,让彼此知道自己最后的意愿与想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