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的笔记摘要来自刘昕老师《亲子情商》十二门必修课系列的第8课:《孩子犯错了,要如何处罚才有爱又有效?》
讲师:刘昕老师,是一个智慧、温暖而有爱的训练师,亲子情商训练高级导师;昊天国际教育资深生命教练;幸福心理学研究院幸福教练;美国NLP大学授证的NLP专业执行师。
没有人没有犯过错,孩子犯错,应该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很多时候,孩子犯错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当成人在惩罚的过程中其实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
对于孩子的犯错,成人往往会充满了怒气和主观的判断。我曾经也因为孩子的犯错而怒不可遏,有时候其实并没有看到前因后果,只是看到了当时的情景,于是就用大人的眼光去评判了。
说到惩罚,似乎透出来的就是压抑和威胁意味。其实对于孩子的犯错,惩罚需要方法,否则就会造成伤害。如果孩子不明白为什么要被处罚,对成人处罚的原因和正面动机不能理解,那么就很容易会有委屈、羞辱、愤怒等情绪。
如果家长在采取惩罚之前,没有先考虑清楚“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问题,那么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惩罚方法,都可能会是错的。
惩罚的目的:表达你的愤怒?建立规则?让孩子知道谁说了算?下次不再犯错?养成良好的习惯?完成正向的转化?
家长在采取惩罚之前,需要先明白自己的惩罚目的,只有目的是正面的,能让孩子接受的,才可能达到更有效的结果。并且惩罚的原则是成人是公正的,不是在发泄自己的怒气。如果在冷静思考之后,家长决定还是要采取惩罚手段,那么最好也要清楚自己到底想要达成一个什么样的(具体的)正面结果。
惩罚的负面影响:(孩子)愤怒和攻击;(亲子)关系被破坏;(孩子)自尊心被伤害;(孩子)放弃主动思考,破坏个人责任感。
不是每一次的惩罚都会有效,有的惩罚会有正面效果,有的却可能会引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恐惧、仇恨、疏离等)。
我一直记得童年曾经历过的一次很严重的惩罚,那是一个伴随了我很多很多年而无法释怀的深刻记忆。我当时无法理解母亲为什么如此重的惩罚我,于是我在心里跟她疏离,再也不跟她说我心里的想法。虽然到了成年我已经不再记恨她,也完全理解和明白了她当初为什么那么做,她更多的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那时候的惩罚确实破坏了亲子关系。
惩罚的原则:
1、反对任何形式的暴力惩罚;
2、拒绝不讲道理的威胁压制;
3、敢于让孩子品尝不当行为的后果;
4、注意不能损害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5、采取的惩罚方式要符合孩子年龄特点。
“打孩子是一种最无力、最无能的惩罚方式。” 只有基于爱的基础的惩罚才可能产生正面效果。忽视孩子、不理睬孩子的冷暴力惩罚也是不可取的方式。
惩罚这个词让人很容易感觉到负面和紧张这样的感受。然而,对孩子太过纵容,孩子犯错从来不惩罚、放任不管,也会有很多负面影响。有的孩子也许会产生负罪感,或者完全没有边界感,以为自己永远都是对的。因此,惩罚并不完全是不好的东西,针对具体事件具体分析,适当采取惩罚,让孩子明白犯错可能会带来不好的后果,建立边界意识,避免将来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
不管任何惩罚,都不应该让孩子感觉到受伤害,或者打击孩子的自尊和自信,让孩子变得沮丧、畏缩、恐惧和抑郁。
刘昕老师列举了几种有效的惩罚方法如下:
1、自然后果惩罚。(这是最为提倡的惩罚方式)
2、事先告知惩罚后果。(让孩子有心理准备,并且明白到父母的惩罚动机)
3、失去某些特别待遇。(让孩子明白犯错就会失去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
4、事不过三。(可以宽容和延缓惩罚,但是有原则,不是纵容和退让)
5、对于好的行为有所奖励。(有惩有奖,让孩子明白哪些行为是值得鼓励和赞许的)
6、可以对不好的行为开“罚单”。(让孩子明白犯错的行为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只有当孩子明白什么是正确的行为,才会甘愿为自己的犯错行为受罚,并且会自觉去修正,而不是仅仅因为严厉的惩罚而表面遵从和畏惧。
自然后果惩罚是最为提倡的惩罚方式。然而如何采取正确的惩罚方式是个让家长头疼的事情,如何把握尺度,如何实施自然后果惩罚,家长有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都是惩罚行为背后需要父母多去思考和冷静对待的。
刘昕老师列出了一些惩罚的衡量标准:
1、这样的惩罚让孩子怎样看待自己;(感受:我很糟糕?或是我可以更好?)
2、态度是否尊重孩子?
3、是否事先立界限?
4、是否带着惩罚者的情绪?
家长的情绪必须尽量保持稳定,才能理智采取适当的不给孩子造成伤害的惩罚。如果发现家长自己确实做的不对,或者不好,那么就应该诚恳地向孩子道歉。
不是惩罚就是对的,关键是父母想要通过惩罚达成什么样的引导和告诫。如果是能让孩子真正接受并且愿意遵从和改进的惩罚,就是合理的有效的惩罚。
什么样的行为需要惩罚?——
当违反了约定规则的时候,需要加以惩罚;
当孩子没有考虑到后果而犯错了的时候,不应加以惩罚;(这种情况下正确的引导会比惩罚更让孩子信服)
当孩子是好心办坏事时,不应加以惩罚。(需要引导孩子)
做父母从来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也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只要用心对待孩子,自然也就省心多一些。
任何的惩罚都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不安全和缺乏爱,因此尽可能采用引导来替代惩罚,是更值得推崇的方式。如果必须惩罚,那么也要让孩子明白惩罚不是控制、不是剥夺,只是父母帮助他成为更好的自己的方法。
刘昕老师建议家长们当孩子犯错时,尽量采取以下的“经典八问”,以避免太过着急的惩罚或者不分青红皂白的惩罚:
问题1:“发生什么事情了?”
问题2:“你的感觉如何?”
问题3:“你想要怎样呢?”
问题4:“那你觉得有些什么办法?”
问题5:“这些方法的后果会怎样?”
问题6:“你决定怎么做?”
问题7:“你希望我做什么?”
问题8:“结果怎样?有没有如你所料?”或“下次碰见相似的情形,你会怎么选择?”
更多家和汇亲子情商系列课程的文章在下面,请翻阅简书号“沐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