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英国诗人约翰·多恩曾经写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每个人都是大陆的一片,整体的一部分。”
人总是生活在关系中。关系塑造着自我,影响着自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行。所以自我发展的核心问题又从塑造新经验转变为如何塑造有利于自我发展的新关系。
在《了不起的我》这本书中,作者浙江大学心理学博士、得到课程“自我发展心理学”主理人,著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老师为我们详细阐述了从关系的视角看待自我发展,并提出了用课题分离的方式处理人际关系的烦恼,实现人生转变。
那么,什么样的关系最有利于自我发展呢?作者认为是自主的、有选择的,能对自我负责的关系。它包含两个特征。第一,不会轻易被他人的情绪影响,能够自由地做出选择;第二,能够不断探索新的关系,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而不是被绑在某个关系中无法动弹。
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被他人的情绪影响,活在别人的目光中。
书中探讨了几个不健康的关系。在这些关系里,人们要么混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要么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责任。
1.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感受,比如不安全型依恋和关系的三角化
不安全依恋是指子女对父母之间强烈而紧密的依恋,如果依恋对象没有安全感,也会让孩子没有安全感,形成不安全依恋。
关系的三角化就是两个人的关系出现问题,他们会通过引入第三个人来消减两个人之间的情感张力,淡化矛盾,从而让关系变得更稳定。比如有些夫妻发生了矛盾,就会通过贬低孩子来贬低对方。
2.]混淆了自己与他人的责任:都是你的错或者都是我的错
前者要求别人为我们的感受负责,逃避我们在人际关系中的责任,而后者是我们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承担我们不该承担的责任。
比如,夫妻两个决定春节到新马泰旅游,结果遭遇疫情滞留国外,妻子可能责怪丈夫:都是你,在家过春节,就不会碰到这样的事了。事实上,这个决定是两个人一起商量的。
父母关系不好,女儿小花总认为是因为自己成绩不够好,归因到都是“我的错”,实际上,父母之间矛盾的根本在他们自己身上,和女儿无关。
以上两类不健康的关系最常见的后果是,在关系里的人彼此联系,相互折磨,想要脱离,却又无法改变。
如何解决关系问题,实现自我发展呢?
感觉与责任的混淆会带来不健康的关系,从而导致人际的烦恼,这类烦恼的主要根源是分不清什么是别人的事,什么是自己的事,这会让一个人变得敏感,容易受他人情绪影响,活在别人的期待与评价中。
解决问题的关键就是课题分离。课题分离由著名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阿德勒认为要解决人际关系的烦恼就要分清楚:什么是你的课题,什么是我的课题?每个人要把自己的课题做好。至于判断一件事是谁的课题,有一个简单的准则:看行动的直接后果由谁来承担,谁承担直接后果,谁就应该负责。
当我们遇到三类难题:不知道怎么表达自己的需要、不知道该怎么拒绝别人、因为害怕失败而不敢尝试时,我们就可以试着用课题分离的思路来解决。
比如有的孩子明明想当班长却不敢参加竞选,害怕老师不支持;自己已安排好了周末的时间,闺蜜却拉你去逛街,拒绝了担心闺蜜生气;喜欢一个女孩,却不敢去表白,害怕失败……
用课题分离去考虑,你表达不表达,拒绝不拒绝,有没有勇气去尝试,这都是你的课题,别人接受不接受、认不认可、同不同意,这都是别人的课题。
很多时候,做你能做的,就行了。民间最通俗的一句话就是:干,就完了。这似乎又回到控制的二分法了。
我们都不是孤立的个体,他存在于关系中,不好的关系对我们是一种消耗,而好的关系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如何建立好的关系,关键就是我们要做到课题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