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那是一个晴朗的日子,村长摇铃召集大家开会,说是县里有新的政策要公布。打谷场上坐着的村民们,在穿梭的清风里,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不知道上头又有什么新花样。这田都分到各家各户了,难不成又要收回?想想好多村民把地盘给了别人种,自己到城里打工,难道是因为这个吗?甚感蹊跷而百思不得其解的村民,实在是理不清其中的道道,叽叽喳喳议论开了。
好不容易等来县里的工作组,组长满脸笑容,亢奋的语调,充斥着鼓噪:“搬到县城去,有了农民兄弟的加入,够了十万人,我们县就可以升成市了。”
有村民“哼”一声,发问了:“我们到城里去,住哪里呀?”
组长胸有成竹,父母官的腔调格外沉稳:“这个已经替大家规划好了,开发商为你们修好房子,你们有钱的付全款,钱不够的,先付个首付,剩下的找银行贷款。”
村民还是闹不明白啊:“我们去了县城干什么呢?这地不种喽?”
组长极有耐心,循循善诱:“干什么不成?泥瓦匠不是你们擅长的嘛,过去,每家每户盖房子,哪一家不是大伙儿帮忙一砖一瓦地建起来的?现在,集中起来,让你们码砖码够,过足码砖的瘾。”
看大家仍是一幅迷糊样,组长并不气绥:“也就是说,最起码,我几个当个建筑工人是没问题的。当然,不仅仅只有泥瓦匠,还有好多行当可干的,各显神通嘛。至于这地呢,想种的时候回来种,不误事的。”
看似纠结不清的问题,被组长这么一说,好像乱麻麻的绳子都解开了疙瘩;村民们被一番“先进”的思想洗脑,慢慢开始拐弯。特别是像晓凡这样的年轻人,平日里,想破脑袋都不知道怎么当上城里人,现在县老爷们居然亲自上门,请他们去做城里人,这样的机会怕是不多吧?而且,哪天他们反悔了,做个城里人的美梦也许瞬间就泡汤了。心向往之的年轻人,互相望望,像是在互相提醒——得抓住这个机会啊。
晓凡和王义胜肯定是动心的,急切回去和公公商量,可公公半天不言语,冷场了好一会才说:“这确实是个机会,不过只适合你们年轻人。我这个快七十的人了,难得适应城里的生活。你们去吧,正好带着两个娃儿,对他们上学读书是再好不过了。”
王义胜问:“那你老怎么办?”
公公坦然回道:“我就在家里种地,你们的地我都一起种了,到了年节的时候,给你们送吃的去。”
晓凡看着身子骨还算硬朗的公公,干农活是把好手,可从此进进出出一个人,那该多么寂寞啊。公公一心盼着儿孙好,大手一挥:“你们去城里吧,不用担心我。我把这些田种起来,管你们吃喝不愁。”
就这样,公公把三人份的田种上玉米,土豆;喂猪,养牛,鸡鸭成群,好不兴旺。
晓凡和王义胜进城后,紧紧巴巴地交了房子的首付,办理了贷款,住进了带有卫生间和厨房的窗明几净的厅室房。那时节,正赶上两个孩子上小学,虽有公公时不时拿来土豆,鸡蛋,吃饱饭没问题,可每月必须按时还的贷款,俩孩子的学费,吃穿用度,钱从哪里来啊?
王义胜像个无头苍蝇,在城里乱转。县城里,人流不大,一条街道,王义胜这样的壮年男,几分钟就走完全程。言语不多的他,站在街道的尽头,茫茫然,不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踽踽独行地往前移步。走着走着,居然听到了县城街道里听不见的人声,不说有些鼎沸,但至少是热气腾腾的工地场景。王义胜四面望望,感觉这里是个城乡结合部,那这样的工地是干什么的呢?怀着满心的好奇,他踏步进入。
只见杂草丛生的几亩地方,凌乱地堆放着一些石头,砖块,脚手架,王义胜不禁猜想,难道这就是那个县里工作组组长说的商品房的建筑工地?他有些急不可耐地跑向工棚,询问有没有用工的需要。就这样,他寻到了一份泥瓦匠的工作。
毕竟是读过初中的人,王义胜看着木讷,脑子还算灵光,很快就从泥瓦匠里脱颖而出,兼做楼层的消防。
晓凡呢,除了照顾两个孩子,她找到了一份医院里刚刚兴起的护工工作。亲手带大两个孩子,对于怎么服侍、护理病人,晓凡摸索了一段时间,特别是培训时的用心,操作时的精心,使她很快对护理业务驾轻就熟。通过病人的口口相传,请她做看护的人不在少数。
就这样,生活在不经意间,稳定下来。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温馨又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