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6月27日,滴滴出行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自动驾驶服务,开始在上海接受公众体验报名。央视主播朱广权在当天央视新闻的直播中,卖力地宣传了一波自动驾驶。不过直播中还是有不少“翻车”的情况发生,比如第一次启动花了2分钟;前方有静止的三轮车时,驾驶员也接管了方向盘。不过直播时的天气情况确实很差,溅起的水花会对雷达和摄像头造成影响。
【思考】
一、自动驾驶应该是怎样的?
我想从自动驾驶vs半自动驾驶的方面简单聊聊,我对自动驾驶的理解。
我认为的自动驾驶,应该是可以做到:自动刹车、自动转向、自动加速、自动停车、自动启动。
就上面的案例来说,应该是属于不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做科普可以,但是投入市场使用的话,目前噱头大于实用性。这是科技进步的必然之路。
而半自动驾驶,目前有些中高配置的汽车,已经有自动刹车+自动减速功能,适用于定速巡航的场景。尤其在长时间的高速或塞车时期,可以缓解驾驶的疲劳。
自动转向我认为应该是上面要实现起来最难的,因为要预判前后车车速,做好随时的应急反应,以适应复杂的行驶情况。
有些“自动驾驶”的功能,会要求用户一定要手握方向盘,以及通过踩刹车迅速切回手动模式。也是考虑到有些特殊情况,系统做不到位,造成安全隐患,允许用户随时可以手动操控。
二、当前的车载智能体验现状如何?
车载智能体验,参差不齐,最大的问题,我认为是没有一个开放的车载系统,以及可以标准化的与车零件做智能互动。比如就一个简单的导航+音乐,目前国内的产品就做的比较鸡肋。某度的carlife,只能做到投屏,反而不如用手机蓝牙连接到屏幕上来的好用。弊端主要在于,功能控制不顺畅以及导致手机温度高的问题。畅想一下,如果可以像安卓系统一样,很好的开放给各大手机厂商,让用户体验到安卓机的最大灵活性。
车载的智能体验,除了上面的自动驾驶相关技术的成熟,还有就是车上的影视影音享受。目前的现状是,很多汽车已经可以配置大屏幕,但是大屏幕的内部系统功能却还是做的比较初级。比如可以做到基于LBS周边消费推荐和提醒,以及基于车生活的场景功能(最常用的场景:停车&加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