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书很少,除了课本,能看到的书是少之又少。也许,对书的渴望,就是因为书的缺乏吧。
家里有几本妈妈用来打发时光的书,总逃不过我的眼睛,于是,在妈妈做饭或盛饭的间隙,就会被我偷偷拿出来(那时候,还没人提倡大量阅读,而是不让看课外书),迅速的翻上几页,再迅速的归回原位,于是乎,我练就了很快的阅读速度,妈妈一本书还没看完,我可能已经看了不止一遍了。回忆起那时,耳边总会清晰地响起妈妈的从橱房门口喊出的一句话,“行了,差不多了,那本书你都看了几遍啦?!”
去亲朋好友家时,只要有书,总会被我搜罗来打发时光。表弟小我许多,但他家书多,于是,表弟的书也被我翻读了不少,似乎为了弥补自己小时候没读过的书,脑筋急转弯啊,谜语啊,童话啊之类的,都是我已经上初中之后,在表弟家读的,还顺带翻看了舅舅的果树种植、病虫防治之类的书;在姥爷家时,实在无书可读,连一贯看不下去的政治书籍都能够去静静阅读。
到了高中,终于有了更多的读书途径,虽然我没有书,但有几个喜欢买书的同学啊,我保持了良好的信用记录,借了书按时归还,借时什么样,还时什么样,而且不会不经允许随意转借,因而,比较容易借到书,凡是知道的书,总是尽量去借,而当时知道书的一个重要途径,居然是语文课本,课本的许多课文,会写上”节选自***“,我就会想方设法把***看一遍
以前书少,似乎看书也没有这么多决择,好象有书看就不错了,所以基本上,我各种类型的都会翻上一翻,绝对称不上博览群书,因为连群书都没有,只是有一个读书的爱好,拿一个词来形容,叫如饥似渴。
忆及当时,真正非常怀念当时的状态,有书就想看,书一到手中,基本上不过夜就会读完,内容厚一点的,也会持续地读完。而后来,书越来越多,而那种看书的状态却越来越少出现了。
现在呢,工作多年,孩子十来岁,附近有图书馆,和孩子一起办理了借阅卡,美其名曰与子共读,可是,我自己都想象不到,居然会有这样的时候,从图书馆借回书,借期一个月,临到一个月结束,突然发现自己书还没怎么读,匆匆看了几页,觉得时候来不及,续借上一个月,有了时候的宽限,再次把书付诸脑后,直到期限又近。曾何几时,读书对我来说,竟然需要强制了吗?!
前几天,老公问了我一次,”你说你爱读书,你读了这些书,有什么用吗?“我无言,我确实没想到什么实质性的作用。但是,这个问题,索绕在我心中几日,读书与我,有什么用吗?我想,最重要的作用,是它陪伴了我的生活,点缀了我的生活,平淡的日子有书相伴,日子就有滋有味了。
古人曾云,三日不读书,则觉面目可憎,而已经有段时间未读书的我,是时候重拾读书习惯,用书籍美化自己的面貌了。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自己由内而外的,好看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