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现在很多家长还是很爱学习的。在铺天盖地的育儿书和各种眼花缭乱的课程中,“X分钟掌握和孩子沟通的X个技巧”,“90%家长在做错的4件事,第二件你经常做”等等自媒体文章更是让人在焦虑中阅读,阅读后更焦虑。有位爸爸甚至要求孩子妈不要在睡前转发公众号育儿文章给他,不然会失眠。
透过这么多育儿知识,作为家长,我们需要自觉地做减法。毕竟现在的育儿书籍和各类课程良莠不齐,自媒体文章的写作更是套路重重,消费的是家长的焦虑。更多的育儿书籍是滥竽充数,人云亦云,甚至不知所云。有些也只不过是简单的鸡汤还不带勺子。
育儿书籍的选择
我选择育儿书籍,有以下三个标准。
一是尽量读男性作者的,因为女性作者的写作的书籍的话往往在琐碎的细节和战术方面。而离战略和道方面,还有比较大的距离。
第二是尽量要选择再版三次以上的书籍,市面上流行的一些网红书籍。不建议作为必读的或者说是精读的书目。
第三次读一些有心理学知识作为背景的育儿书籍,会让你知其难和幼稚,其所以然。再进一步还可以举一反三。心理学方面我个人比较推崇阿德勒心理学相关的著作以及阿德勒在育儿方面的相关作品。
如果有更进一步兴趣的家长。可以选择读一些中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说,《道德经》、《论语》、《庄子》等等,里面都蕴含大量的育儿的智慧。
要“守脑如玉”
现在是一个情报过度发达的时代,反而呢,我们被这些过度多的情报制约成很容易不能够倾听到自己内在声音的状态,我们都会被洗脑,容易地被盲目地灌输各种你自以为应该的育儿观,而忽略了真正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和用心体会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变成不知道自己孩子真正需要什么。如果没有主线而看过多的书籍,思维是混乱的,从身体来说,整个阳气就虚掉了,因为一个人过的生活不是他想要的话,他的自律神经一定是失调的,这是现代父母一个特别可怜的现象。
老祖宗在这方面已经有很多的教导,比如
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庄子.养生主》
指的是生命是有限的,知识是无限的,如果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是要出问题的,如果明知故犯,是马上就要出问题的。
2.“物有本末 事有终始 知所先后 则近道矣”
——《大学》
3.真传一句话 假传万卷书(那些不是教你自觉地做减法的书籍不读也罢)
4.为学日益 为道日损(做学问要读越来越多的书,寻求道则要让自己头脑中自以为是的信念越来越少)
——《道德经》
育儿书读太多的话,还有一个问题,容易陷入“讲道理“的陷阱。学的越多,手中的锤子越多,拿着锤子的人,眼里永远都是钉子,只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多的问题,越来越多的问题需要你阅读越来越多的书来解决,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什么才是真正学到?
1.慢读
如何阅读一本书呢?对于精选的一本书,应该追求读书的“质”而不是“量”,不用“晒步数”。反复咀嚼,每年深读的书一般不建议超过12本。而且,读的书要有写下感悟和行动计划,哪怕每天积累一点微行动计划,日积月累也会有很大的不知不觉的进步。
2.实践
读书最重要的是可以运用,否则塞了太多知识,只会是“移动硬盘”。所以,要学思践悟,每天悟一点并运用到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以问题的实际解决鼓舞自己持续精进学习。
3.分享
这是一些家长容易忽略的部分,如果只是自己学习的话,收获是很有限的。通过分享,可以用“输出”倒逼“输入”的质量,为了跟别人分享,我们总会不自觉逼自己把知识梳理和贯穿一下,另外,和别人分享,通过他人的共鸣和不同视角的探讨,让自己的知识升华。所谓:教会别人,才算真会。
我的很多课程和思路都是在举办分享会的时候“磨”出来,试想,如果没有决定去和别人分享,我们总会有各种理由留在舒适区,把所学所阅读的书籍束之高阁,最终成为空中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