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战火纷飞,刘备从织鞋贬履一介村夫,桃园三结义起,将不过关张、兵不过千众,既没有曹操挟天子以令诸候之天时,也没有孙权居江东凭长江之险的地利,但是,刘备确凭人和,最终异军突起,成就枭雄、蜀汉之主。就连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都说: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
刘备善用人,已成历史定论,在此不作多说,本文从送徐庶、白帝城托孤两事,分析刘备看透人心、会谋人的绝世谋略。
一、送人之策:徐庶进曹营一计不出。
玄德请徐庶饮酒,庶曰:“今闻老母被囚,虽金波玉液不能下咽矣。”玄德曰:“备闻公将去,如失左右手,虽龙肝凤髓,亦不甘味。”二人相对而泣,坐以待旦。诸将已于郭外安排筵席饯行。玄德与徐庶并马出城,至长亭,下马相辞。玄德举杯谓徐庶曰:“备分浅缘薄,不能与先生相聚。望先生善事新主,以成功名。”庶泣曰:“某才微智浅,深荷使君重用。今不幸半途而别,实为老母故也。纵使曹操相逼,庶亦终身不设一谋。”
临别,又顾谓诸将曰:“愿诸公善事使君,以图名垂竹帛,功标青史,切勿效庶之无始终也。”诸将无不伤感。玄德不忍相离,送了一程,又送一程。
玄德哭曰:“元直去矣!吾将奈何?”凝泪而望,却被一树林隔断。玄德以鞭指曰:“吾欲尽伐此处树木。”众问何故。玄德曰:“因阻吾望徐元直之目也。”
刘备送徐庶,高明之举,既是表明惜才,又向下属表明自己爱才重才之意,且看刘备之用意:
1、1、将徐庶比作左右手,突出其价值,表明刘备识人才,临别相送,表明惜人才。
2、2、对待人才,好聚好散,徐庶弃刘奔曹,刘备不加阻拦,不加限制,而且组织欢送宴为之送行,既表明自己重视人才,也表明尊重人才之意。
3、3、希望徐庶有好的平台,能够成就功名。用自己的大度与光明磊落,对比曹操的阴谋。徐庶表示进曹营,终身不出一谋,这对刘备是意外之收获。
4、4、对待人才之道,留情于人前,赞美于人后。离别之后,欲伐阻林以望目,将感情投入用到极致,既表达对人才的尊重,又向他人表达自己重人才、惜人才之心。
5、5、刘备投桃,徐庶报李,徐庶对从人之言表明,平台重要,跟对人更重要。
徐庶空有一身谋略,进曹营,没为曹操出谋划策,一生无所作为。刘备既没有让徐庶签订竞业限制协议,也没用背景调查之法让徐庶让步,但是却得其心,不为自己增对手。曹操得徐庶不得其心,虽有等无。刘备送徐庶、较曹操囚其母,相对而言,用人之谋,高下立分。
二、托孤之谋:白帝城托孤,诸葛亮尽忠
先主传旨,请孔明坐于龙榻之侧。抚其背曰:“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言讫,泪流满面。孔明亦涕泣曰:“愿陛下善保龙体,以负下天之望!”
先主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措,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
先主谓众官曰:“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负朕望。”又嘱赵云曰:“朕与卿于患难之中,相从到今,不想于此地分别。卿可想朕故交,早晚看觑吾子,勿负朕言。”
刘备托孤之言,劝诸葛亮自立,看是顾大局,识大体,实为诛心之言,刘备能识马谡,岂看不透诸葛亮?所以,托孤之言,实为将心。
1、1、刘备以皇叔自居,以匡扶汉室为已任,相当于组织的文化核心就是恢复汉室江山,如果诸葛亮敢自立,实际上与名为汉臣,实为汉贼的曹操无异。刘备用组织的文化限制诸葛亮,让他不能,也不敢打破文化的辟垒。
2、2、刘备劝诸葛亮自立之言,实为防君子不防小人,刘备看透诸葛亮为人与性格,深知诸葛亮受传统儒家思想影响,所以欲擒故纵。
3、3、刘备看到危机,托孤时当从把话说明、说透,实际上已经封死诸葛亮退路,让儿子以父辈待诸葛亮,用感情与伦理牵制诸葛亮。
4、4、强调与赵云的患难之情,作为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手握兵权,必对任何有异心之人产生震慑。
自古主弱臣强、主能善终之人极少,不说后世隋文帝夺位,宋太祖黄袍加身,就算同时代曹操托孤,也免不了司马家族代魏立晋。但是刘备托孤诸葛亮之谋,让其尽忠,堪称经典。
三国纷争,抢人才中夺天下,得天下时抢人才,刘备虽未能恢复汉室、一统天下,但其手下文臣武将,皆为一时豪杰、其招贤纳士、唯才是用,示之以恩,待之以情的用人谋略,值得后人深思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