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HR帮我筛选了几份简历,我看到其中好几位都是应届毕业生,而且所学的专业都和我比较类似——广播电视新闻。
我们招聘的岗位是视频运营编辑,要求中文新闻类专业为佳。于是我挑选了两个女生进行了面试,他们对于我们这个平台几乎不太了解,但是有过几个月的实习工作经验,对于视频编辑略知一二。从他们稚嫩诚恳的脸上,我似乎看到了自己刚毕业时的样子。
我在2009年毕业于湖北一所二流大学,所学的专业也是学校开设没几年的广播电视新闻学,当时我们都称为“广电”。大学在一个纯粹的乡下,四周绿水青山,一派田园农耕景象。当时,我们的校训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后来想想,有点与社会脱节了。
我们专业由于设立不久,和汉语言文学一起归纳于文学院。所学的专业课程涵盖广泛,理论课有:广播电视概论、传播学、古(现)代汉语、电视摄像、广告学、新闻学、影视鉴赏……。实验操作课程更是五花八门:拍电影啊、拍广告、摄影、录综艺节目、新闻采访、播音主持等等。几乎把人家专业艺术院校的每个专业都囊括了进来。所谓面面俱到,结果没有一个专攻。
毕业后,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个是做摄制工作,一个做新闻采写。有些同学回到老家电视台工作,还有的去报社。也算是和大学专业挂钩了吧。
说起我自己来,一没有进电视台的关系或者过硬的摄制技术,二来也不想天天从事纯文字工作。于是,来到深圳找工作陷入了一阵迷茫。想当初,为了尽快能找到一份工作,只要是和所学的专业有那么一点关键性,就大胆地投简历。
于是第一份工作是做一个手机网站的编辑,每天需要撰写几篇山寨手机的评测。也算是和文字类工作。但毕竟是互联网,我想也算是赶上了新型媒体的潮流。
毕业这几年来,也换了好几个工作。前期主要是做网站类的编辑,到后面发现文案类工作难以获得职业性突破;于是开始偏向于产品化运营,慢慢把工作方向转变为产品运营模式或运营管理类,涉及的行业也是从网站到各种硬件终端。只是离大学那些专业似乎越来越远了。
我们有时不禁自嘲,大学所学的东西放在社会中就是一堆废纸。真正要学的恐怕还是要从工作中一步步历练。
不可否认,实际工作中,那些在学校的一些理论或者实践真的太过于皮毛或者纸上谈兵。但是,不管怎样,大学算是一个人格和素质的熔炉,至少还是有作用的。
工作年限久了,往往会限于职业迷茫期。似乎不知道自己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自己适合做什么。但是归根结底,路还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毕业头几年,我们已经做了很多次亲身试验,哪怕多走一些弯路也没关系,无非是在为自己找到一条合适的职业道路。
这个时候,大学专业和工作的关联性似乎就不是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职场中辗转腾挪所累积的经验和思路,那才是日后靠着生存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