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为是个不爱流眼泪的人,但偏偏表面粗糙不懂感情,内心戏却很丰富。对于电视剧和电影里令女孩子们感动到痛哭流涕的玛丽苏剧情,我并不感冒,反而是含蓄的亲情戏,一下切中我的心脏。
《追风筝的人》让我第一次读文字时流泪
记得大学里经常回和舍友发生点别扭,自己嘴上不说,心里难受的要崩溃。当时买了这本书,刚开始读就不想放下了。有一天在上晚自习,安静的教室,昏暗的窗外,我的心里有些许忧郁在涌动,没心思学习,就开始读这本书,印象中读到阿米尔对哈桑发脾气,疏远他时,我竟然从脸颊感觉到了温暖的泪水,打到书上,文字上。啊,原来我还有颗玻璃心。
《我们仨》让我没有缘由痛哭的书
第一次听说钱钟书,还是老师要求要读他的著作《围城》,可我自认不是爱读书的人,到现在都还没有买来一读。第一次知道杨绛是初中学课文《老王》,当时我已经想不起来什么感觉了,再次记住杨绛,是在心烦意乱时看到了一句话:你的问题不在于想的太多,而是读书太少。我觉得说的就是我!这老太太太厉害了,一下就看透了我的心思。
工作后,忙于职业考试,很久没有全心读一本书了。这几天终于翻开了买了一年之久的《我们仨》。刚开始读被这幽默温馨的一家人吸引了,接着往下读到“走上古驿道”“古驿道上相聚”,又有点摸不着头脑,从来没听过中国还有这种驿道和客栈啊!但这并不妨碍我脑海中给他们一家人拍电影,我的内心戏丰富,想象力更丰富,都是小时候电视剧看多了。
当读到“古驿道上相失”时,突然意识到了自己的单纯和肤浅,真不愧是杨先生!在人生的暮年接连面对深爱的丈夫,唯一的女儿生病入院,杨绛老人奔走于两位至亲的医院之间,三人的家成了歇脚的客栈,她自己做着一场场悲伤但又真实的梦。终于,阿圆回家了,锺书的小船随瀑布漂走了。古驿道上他们相失了。不知为什么,读着读着眼泪就往外冒,这章读完了,再翻看后面的照片,眼泪不受控制地流个不停,好久没有哭的这么放肆了。
我终于体会到了在别人的故事里留着自己的眼泪。大概是想到了我妈妈,如果和她分开了,我该怎么面对,还有我年迈多病的奶奶和外婆,她们已来到人生的暮年,我们相聚的时间又还剩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