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没有足够的生活体验,那就想像吧!这是解读文本最有效的法宝。
最近几天的诗歌教学后,我整理了对诗歌的赏析,除了看题目、看作者,还可以从很多方面入手,比如带着想像从修辞、用词炼字、表达方式等语用角度去赏析。
下面我以部编教材九年级下册第23课的几首诗为例,从语用的角度引导学生进行赏析。
首先,赏析看题目。
《十五从军征》。题目介绍了事件,15岁的时候去参军出征。由此推测,这写的是一首与战争有关的诗,可能表现对战争的痛恨,对人民的同情。《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题目来看,天气是寒冷的雪天,事件是送武判官归京,人物有武判官,当然应该还有作者。可以发现,这是一首雪中送别的诗。《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南乡子是词牌名,从题目可以看到事件是登京口北固亭,而有怀就是有感而发,这是登上京口北固亭有感而发写的一首诗,交代了写作的缘由。《过零丁洋》可以看出事件是经过零丁洋时所写的一首诗,题目交代了创作的背景。《山坡羊 潼关怀古》,山坡羊是曲牌名,从题目“潼关怀古”来看,写作的地点是潼关,那交代的事件就是在潼关怀念古人有感而发所写的一首诗,交代了写作背景。赏析诗歌从题目入手,就可以让我们大概了解诗歌的内容,这就相当于打开了诗歌的眼睛。
其次,赏析看作者。不同的作者有不同的风格,在写作内容上也各有千秋。比如《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乐府诗反应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从本诗题眼可见,叙述的是战士从军的一首诗。第二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作者是岑参。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诗歌可能写的是与边塞有关的一首诗。第三首《南乡子 登井口北固亭有怀》,作者是辛弃疾。辛弃疾是南宋非常著名的一位爱国词人,登京口北固亭的感慨,可能与爱国有关。第四首《过零丁洋》的作者是文天祥。文天祥是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是一位民族英雄。在被俘期间,无论元军如何威逼利诱,他丝毫没有委曲求全,更没有忍辱偷生,而是坚决反抗,用自己的一颗赤胆忠心书写了以身殉职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这首诗正是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的真实写照。最后一首词《山坡羊 潼关怀古》的作者是张养浩,他是一位政治家,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受百姓的爱戴,所以诗歌中展现了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可见,知人论世,了解诗歌作者对于解读诗歌也有一定的帮助。
第三,修辞看意境。叶圣陶老师在《驱遣我们的想像》中指导我们,理解诗歌需要展开想像的翅膀,而修辞让想像有了着落,因为它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不仅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歌营造的意境,而且对于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也很给力。举例如下。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塞北八月就刮起了大风,下起了鹅毛大雪,这本是令人特别苦恼的事情,因为随之而来的就是寒气逼人的极寒天气,可是作者想象奇特,运用夸张和比喻,将大雪之后树木落满雪花的景象比作千树万树开满了梨花,将我们带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洁白的梨花开得漫山遍野,我们似乎看到有的梨花正在悄悄绽放,仿佛还闻到了梨花的阵阵清香。此句境界开阔,化苦为乐,转凄清为热闹,其中展现的乐观豪迈的精神令人振奋,旷达的胸襟让人赞叹。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这两句运用比喻,将破碎的山河比作风中飘飞的柳絮,表现了大宋国势危亡,失去根基,即将覆灭的情形。将自己坎坷不平的身世比作暴雨中吹打的浮萍,时起时落,体现了自己漂泊不定、孤苦无依的情况,生动形象。使我们进一步感受到当时南宋朝廷支离破碎、岌岌可危,百姓也跟着流离失所、痛苦不堪,可见国与家是连在一起的,有国才有家,正因为此,所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才有了曹刿论战,唐雎不辱使命,诸葛亮等人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才有了作者宁死不屈的乞概。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一个“聚”字将峰峦拟人化,让我们看到了四面八方许许多多的山峰蜂涌而来,聚集在一起的景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华山重重叠叠围绕在潼关之外,表现了潼关地势险要的特点。波涛如怒的“怒”字,也是用拟人手法让我们看到了黄河水奔腾呼啸,波涛汹涌,像发怒了一在咆哮、吼叫。关中大旱,作者所到之处到处都是饿殍遍地,白骨累累,百姓流离失所,生活凄苦,让人感到伤心。黄河看到她哺育的百姓生活如此凄惨,用她的咆哮代表愤怒,这种愤怒不仅是黄河在愤怒,更是代表了作者内心对朝廷的不满,对百姓的同情。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惶恐滩和零丁洋都是地名,后面的惶恐和零丁洋指的是作者当时的心情,非常巧妙的说出了自己曾经在惶恐滩头避难退往广东时,内心的惶恐不安,在零丁洋里被押解时的孤苦无依,这两句也让我们看到南宋朝廷处在风雨飘摇的危亡之际,也进一步体会到了国之将亡,百姓苦不堪言的境地。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学生在翻译的时候将“人生自古谁无死”翻译成“自古以来人生都有一死”。我问都有一死,和“谁无死”有什么区别,学生说都有一死,是肯定句,“谁无死”是反问句,反问句比肯定句更强烈一些,也有同学把它翻译成“没有人不死”,说这个也很强烈,但是通过同学们的诵读,我们发现双重否定的语气还是没有反问句强,因此再次告诉学生,如果你想要表达强烈的语气,用反问句更好一些。这里的反问句表现了作者大义凛然、视死如归的气概,为了民族正气,宁愿以死明志,表现维护国家尊严的豪情壮志,体现了高贵的民族气节。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很多学生对“悠悠”理解不透。我联系学生,千古兴亡有多少事情呢,你知道吗?学生回答不知道。我说那悠悠就是不知道呀。悠悠后面连着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流,让我们感觉兴衰的事情太多了,多的数不清,就好比那奔腾不尽的长江水滚滚向东流去,这个比喻展现了朝代的更替、时代的兴衰,自古以来都是常有的事情,可是带给百姓的确是无尽的烦恼、忧愁和痛苦,因此,在悠悠里还是一种感叹,包含了作者对百姓的无尽同情。
第四,从练字来赏析。诗歌讲究语言简洁凝炼,表面一个字,背后意蕴丰,这就需要我们调动想像的翅膀,去挖掘其背后的深意。
八十始得归。“始”是才的意思,这个“才”让我们想像到,老兵15岁离家从军出征,中途一直没有探过亲,到80岁的时候才回来,这个“才”字让我们想到了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时间之长,让我们感受到战争给百姓所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泪落沾我衣。
一个沾字,让我们看到了老兵回家之后,孤苦伶仃的无限悲伤之情,体会到他含着泪做好饭想要找个一起吃饭的人,却是无人回应的无限伤感之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
句中“卷”字表现了塞外北风呼啸,以其雷霆之势吹向大地,形成漩涡,吹起地面落叶,使得草低现牛羊,甚至白草纷纷折断,可见塞外环境之恶劣。
何处望神州?
一个望字,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中原大片沦为敌手的无限伤悲之情;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看到祖国山河破碎,想要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
留取丹心照汗青。
一个照字,表现了作者宁愿死也不做投敌叛国者的爱国忠心,又体现了作者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展现了宁折不弯的民族英雄气节。
兴,百姓苦。
一个“兴”字表现了国家兴盛时期,贵族奢侈荒淫,尽情享乐,朝廷横征暴敛,大兴土木,百姓苦不堪言的社会现实。
五、从记叙的表达方式赏析。
诗歌记叙的是以前的经历,今天要想知道,还需借助想像。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乐府诗》大多属于叙事诗。这两句就叙述了退伍老兵在回家路上碰到同乡询问自己家中还有哪些人的情形,表现了想要见到家人的迫切心情,进一步展现了老兵离家时间之久,对家人的无限思念之情。侧面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伤痛之深。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从字面看,讲老兵回到家中所看到的庭院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井台上全部长着旅葵,可见老兵离家时间之久,也让我们想象到老兵家人或许去世,或许离家出走,又或许被征兵,总之这个家没人居住已经很久了,表现了作者看到此情此景的痛苦不堪。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本句讲述自己在轮台东门去送自己的朋友,去的时候大雪纷飞,已经洒满了天山之路,路上白茫茫的一片,作者一路跟随。表现塞外天气的寒冷,也表达作者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这句讲述自己入仕和从战的经历:经过辛辛苦苦的学习,通过科举考试成为状元 ,可是在荒凉冷落的战争中已经度过了四年。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本句讲述自己经过秦汉宫殿遗址的时候,不免感到伤心,因为时代变迁,数千年前富丽堂皇的万间宫殿都化作了尘土。这句为下文抒情做铺垫。
最后,我觉得赏析说的不等于写的,写的赏析也许更全面一些,于是在赏析诗歌之后,我会让学生试着从不同角度写一写对喜欢句子的赏析,时间久了,效果自然是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