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日,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
这些华美的句子出自曹植的《洛神赋》,描绘了一段发生在人间仙界的奇幻故事,曹植在洛水边与洛神偶然相遇,洛神柔美动人,人神思慕爱恋、飘渺迷离,却终因人神道殊而不能结合,文章凄美缠绵、情思缱绻。
洛神又名宓妃,是伏羲的女儿,相传因迷恋洛河两岸的美丽景色降临人间,来到洛阳。曹植写自己与洛神相恋而不得的故事,是在追忆惊鸿照影的过往?还是在祭奠一段失之交臂的感情?这位堪比洛水女神的“宓妃”又是谁呢?
“江南有二乔,河北甄宓俏”。大乔小乔姐妹是三国时期天下闻名的江南美女,其实,还有一位女子与她们齐名,南北平分秋色,就是河北的甄宓。
甄宓出生在河北的一个官宦世家,不仅长得国色天香,最令人夸赞的是她的贤德。她自幼喜好读书,哥哥说她作为女孩子学点针线活就可以了,读书有什么用。那时候的甄宓才九岁,回答道,古代的贤女都读书,学习前世成败经验,我不读书怎么引以为鉴呢?
甄宓十几岁的时候,正值诸侯征战,天下大乱,百姓饥馑,甄家趁机收购金银财宝敛财,甄宓告诉母亲,乱世买宝物,容易招来祸端,如今乡邻贫乏,不如用这些钱买粮食救助他们,广施恩惠,家人和乡邻听了,无不敬佩不已。
而且甄宓十分孝顺,二哥去世后,她劝母亲要把二嫂当做女儿来看待,自己时时关爱照应,可以说,甄宓恪守传统妇德,却不守旧,有见识,而且识大体、明大义,有才情。
甄宓的才德貌行传到了当时统治河北的袁绍耳中,袁绍让次子袁熙娶了甄宓。后来曹操消灭了袁绍,其长子曹丕听闻甄宓美貌绝伦、贤良淑德,就冲进袁熙府中找到了甄宓,曹操后把甄宓赐给曹丕。
甄宓嫁给曹丕后,生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男孩就是后来的魏明帝曹睿。甄宓一如既往地贤惠孝顺,而且深得曹操之妻卞氏的喜爱,曹丕对她更是宠爱有加,以至于要休了原来的妻子,甄宓苦劝曹丕不要休妻,自己不想落得自私专宠的名声,但曹丕不听,从这点也能看出曹丕是个喜新厌旧的人,也注定了甄宓后来的下场。
岁月从不败美人,不败的是气质和风情,但绝世容颜是留不住的,再倾国倾城的甄宓也抵不过红颜易老的现实。曹丕果真喜新厌旧,喜欢上了更年轻漂亮的郭氏,甄宓备受冷落,孤独忧郁,写下了很多闺怨诗句:“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后来,曹丕登基为帝,册立皇后时,甄宓最有资格,呼声也最高。但郭氏造谣甄宓与人私通,曹丕信以为真,赐死了甄宓,据说甄宓死得很惨,被披发覆面,以糠塞口窒息而亡,一代红颜就此香消玉殒。
如果洛神里的宓妃就是甄宓,那么曹植是否和嫂子有过感情呢?据传当时曹操忙于霸业,曹丕也有官位,曹植年纪尚小,便留在宫中,经常与甄宓朝夕相处,久而久之被甄宓的美貌、品德吸引,遂生出一段情意。
不过以甄宓之贤德,加之二人相差十岁,不可能做出什么乱伦之事,不过曹植对甄宓的敬爱之情肯定有。甄宓死的那年,曹植赴洛阳朝见哥哥曹丕,甄宓生的孩子曹睿在旁,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宓之死,十分伤感。饭后,曹丕把甄宓的遗物“玉缕金带枕头”送给曹植作纪念。
曹植如获至宝,夜间抱枕而眠,梦见甄宓灵魂与自己相会,并诉说凄惨遭遇,曹植感慨悲叹,醒后写下了一篇《感甄赋》。曹睿继位后,为母亲甄宓平冤昭雪,为避母嫌,将《感甄赋》改为《洛神赋》。
也许曹植一厢情愿,对才貌双全的甄宓心存爱慕,对无法与其相恋感到惆怅,对甄宓最后的悲剧结局感到愤懑,寄托情思,写下了《洛神赋》。
另一方面,曹植才华横溢、卓尔不群,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地位。南宋谢灵运评价曹植:“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而且他出身富贵,但却终生不得志。
他为人性情坦率自然,不慕奢华,加之谈锋健锐、文采出众,深得曹操赏识。曹操几次想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植文人气、才子气太浓,加之率性冲动,饮酒无节制,以致曹操改了心意,传位嫡长子曹丕。
曹丕继位后,对曹植严加防范,甚至几次想加害,于是才有了曹植的“七步成诗”,此后的曹植多次被徙封,也从一个优游宴乐生活的贵公子,变成了处处受限制和打击的对象,想到自己难施抱负、落魄坎坷的境遇,这期间他写下了《洛神赋》。
所以,《洛神赋》也许不过是曹植抒发感慨,壮志难酬的写照,宓妃留枕,就像汉皋解佩、巫山云雨一样,只是一个缠绵悱恻的浪漫传说。千百年来,那个“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落魄诗人在历史的烟尘中渐行渐远,但洛水之畔那亘古不变的惊鸿照影长留人间。
想想人生很多时候,一如《洛神赋》里的故事:以唯美的邂逅开始,以悲戚的分离告别,那是一种可遇而不可及、初得而瞬间失去的无奈,感情、事业、生活又何尝不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