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提起中关村,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第一个国家级人才特区,中关村几乎成了“科技”的代名词,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因而被誉为“中国硅谷”。
但是,有多少人知道中关村曾经是太监养老院呢?
中关村原名“中官屯”、“中官坟”或“中官村”,是明清时期太监的养老院,因太监别称“中官”而得名。明清两朝,不少太监曾在此买房置业,建有大量庙堂和养老庄园。这些太监死后,自然也就被安葬在了这里。
那么,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地方呢?太监养老院是官办的吗?
其实,“中官村”是太监们集资筹建的。之所以要建这样一个地方,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太监没有后代。在古代,大部分的太监是很惨的,他们老了以后就要被赶出皇宫,既没有住处也没有人养老,死后也没有人给自己安葬、扫墓。
但是,不少太监在皇宫伺候了一辈子,银两还是能攒下来一点儿的。所以,后来就有一些大太监建议,不妨大家一块儿出资买一块“义地”(主要还是大太监出钱),我们自己建养老庄园和墓地,生活上由富裕的大太监给年老出宫的孤苦太监捐赠衣食银两,日常维护则由年老出宫的太监负责,有太监死了大家就替他安葬、扫墓。
因此,“中官村”说白了其实就是一些同病相怜的太监互相照料、相互养老送终的一个场所。
但是,随着历史不断向前发展,“太监”这个封建时代的产物最终消亡了,而“中官村”也变成了一大片坟地。
解放后,“中官村”一带被划为首都的文教区。在建设中国科学院时,大家都觉得“中官”二字不太好听,于是提议改名。
最终,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时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陈垣提议改名为“中关村”,并获通过。
当然,也有人说是当时的大文豪郭沫若(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主任、历史研究所第一所所长)将“中官村”改成了“中关村”。
不管怎样,陈垣改的也好,郭沫若改的也好,他们一块改的也罢,反正后来“中关村”一名一直沿用至今,而改名后的中关村也发展成为了“中国硅谷”,成为了科技摇篮以及高科技园区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