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在家闲着无事,给自己定了#每日一诗#的计划,每天至少写一首诗或词,同时也读了一些古代诗人的诗集和传记,一边写一边看前人的诗作,最后,四十天日更结束,暑假也接近尾声,还是想对这段时间的收获做一个总结。
其实这篇总结我从前天就开始准备了,但是总是觉得想说的太多,太杂乱,几度提笔又几度停笔,但不管再乱,终究是要写的。还是采用我的老风格,一点一点地从头到尾详细说,重点放在最后。
一、为何想到日更?
为什么要日更呢?除了暑假无聊以外,也有很多别的原因。我看到简书似乎有很多写作训练营,什么二十一天日更计划之类的,但是一来不知道他们收不收诗词,二来在写作上也比较喜欢独来独往,所以自己从来没有参与其中。但是如果不参与训练,总要有别的方式来提高啊,于是我就有了这个想法。
其实我的朋友圈有很多大神,老师,诗友,我每天是在微信上直接发诗词,而不是分享简书的作品,我想这样比较直观,也更容易获得大家的建议。朋友圈排列整齐,可以很直观地看到自己连续四十天的作品,也是四十天的生活日记。
也许有人要问,你的朋友们不会说你装X吗?我曾经在简书首页看到过一些作者不愿意让自己的朋友们知道自己在写作,其心情我可以理解,但是我这个人是从来不会在意别人无聊的评价的。如果有朋友看不惯,TA大可以屏蔽我的朋友圈,自己的朋友圈嘛,还是自己说了算。
除此之外,日更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虽然我真正认真在简书混的时间可能才有两三个月,粉丝也很少,但是其中有一些读者,每天都在看我的诗词,虽然数量不多,这也让我很受鼓舞,写出来总是有人看的,甚至有时候一天的更新迟了还会有人问,第一次知道被催更其实挺开心的(笑哭脸)。
二、日更是什么感觉?
什么感觉呢?其实自我感觉我算是一个比较高产的作者,虽说是“每日一诗”,但是有时候不止一诗,两诗三诗甚至四诗都有可能,完全看灵感和心情。
有人会问,你哪来那么多素材可写呢?其实生活中哪里都是素材啊。这段时间闲着在家,乡下空气好,风景也好,每天早上练字,抄诗,下午在椅子上看书,勾画,写写读书笔记,最喜欢的还是落日黄昏,也喜欢看家乡的白云,细心的读者也许会发现,我有很多篇作品都是在写黄昏,每一个不一样的黄昏,也经常提到云,鸟,树这些意象,因为我这些天的生活就是围绕着他们展开的。除了黄昏以外,还有夜晚,星星满天点缀,喜欢在门口的小广场上纳凉,看星星,这些也是素材。夏天还有雨,偶尔雷阵雨,偶尔窸窸窣窣的山雨,偶尔狂风暴雨,这些也是素材。窗外有荷塘,有桑树,有稻谷,有慢悠悠游弋的薄云,乡村的生活几乎没有什么节奏,一切都是慢慢的,有规律的。
除了大部分作品写风景以外,还有一些是写的自己的人生感悟,生活体验,还有少部分是旧话新说,故事重提,想象的故事和历史、文化等等。但是我一直坚持着诗要写自己的生活,要抒自己的情感,不能过于矫揉,每一首诗,不管是眼前之景还是想象之景,都是自己的心情,想象和联想的只是一种手法。
日更嘛,就是你总觉得每天这件事是必须做的,像洗脸刷牙一样,诗已经成为了你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甚至有点害怕计划结束了我会很不适应,继续保持日更。
三、有没有碰到过问题?
做任何一件需要持之以恒的事情,都会碰到同一个问题,那就是你某一瞬间突然觉得坚持不下去了。
日更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是写久了也会觉得有些倦,素材有些重复,这个时候我一般都会出门去走两圈,当我在领略山河风景的时候,我就不觉得我把黄昏写倦了,我把白云写倦了,因为每一个黄昏我都很爱啊,每一个黄昏都好像有点不同,每一片云也都不同每一座山,每一条河,小溪流,都是如此不同,所以我要打磨的还多着哩。总之,素材的问题,不是没有素材,而是你不善于发现素材,或者你的语言水平不够描绘你每天看似一样但实际上又不一样的生活。
前文说过,因为日更,写诗对于我来说就像是吃饭睡觉一样每天必做的事情,不可能会忘记,也不愿因为任何一件事,任何理由而耽搁,就算再晚我也要写一首。所以这个时候问题又来了,有一段时间在城里,城市略有些喧哗,只有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才能安静下来写诗,这就导致我晚上可能会睡很晚,对身体,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都不太好。不过后来我意识到了,也就及时调整,回乡下之后也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了。也提醒各位作者,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呐。
四、有什么收获?
都说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那么这个秋天可能我最大的收获就是一箩筐诗词,诗词里面有荷香,有稻香,蛙声虫鸣,有书有心情。
还有就是对自己的反思,现在这一个阶段去看前一个阶段的作品,包括以前认为很不错的作品,都会觉得不成熟,也有些地方不够自然,总有那么多毛病。我想一个写作者要有这样的觉悟,那就是永远无法写出自己完全满意的作品,写得最好的永远都是下一首,最高的水平永远都是“假以时日”。对自己的作品吹毛求疵,但是又不失去信心,这一点尤其重要。
在简书这个小小的角落里,我并不追求粉丝太多,我只希望我的粉丝都是真正的读者,他们会认真看我的诗词,然后给出中肯的评价,不过分吹捧也不刻意贬低。
其实作为作者,自己的作品到底是什么水平,自己是最清楚不过的,好与不好自己都看得明白。然而可怕的是自己认清了自己的水平,却为他人的言论所迷惑,不管是好的言论还是坏的言论,过分高看或者低看自己的水平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利的。
我想各位同我一样写诗的诗友可以自问一下,你是否真的可以看淡那些表扬的话呢?你是否真的能够接受别人对你的诗词指指点点呢?我觉得这个是很难做到的,包括我自己,坦白说也很难做到。我会因为某个老师的表扬而沾沾自喜,会认为某人的建议是不合理的,会时时翻看自己的评论和点赞。但是我会时常提醒自己,不要太过在意这些东西,写诗,只是因为想写而已。
五、干货来了――怎么提高?
很感谢你耐心地看完我前面瞎扯的那么多东西,最后来奉献点自己的经验,假装这是一点福利吧(笑哭脸)。
怎么提高自己的水平?说白了,不管是写诗,还是写别的什么,就是三点:多看,多读,多写。但是这三点太大太空了啊,我们应该把它具体化一点。
多看,看什么?
所谓多看,就是多多观察生活,观察周围的人,观察天空大地田野城市,观察落日繁星夜幕。这种观察可以是一眼就忘到天边的观察,也可以是像数自己的钱那样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多看,说白了就是要细心,把自己细心看到的东西和诗词联系起来,比如蜜蜂授粉,泉水流过,蝴蝶嬉戏。
如果你觉得自己没那么细心,那么我可以推荐你一个方法――画画,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真正地欣赏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
多读,读什么?
我们写作的人往往很容易把自己局限在某一个框架之内,比如写小说的只喜欢读小说,写诗词的只喜欢读古诗词。但是如果这样的话,对你的写作提升是不够的,反而会导致你的格局变小,思想内涵变得单一陈腐。
所以写诗词的人,不能只读古典诗词或者相关的文献,小说,散文,杂文,议论文,现代诗,外国文学作品同样要读,古今中外文史哲那么浩瀚的一片天地,都要去涉猎,这样你才能“见多识广”,不至于把自己局限在闺怨、相思这些旧题材之内。
除了大作家们的作品,我们也要多读身边的诗友的作品,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大作家们毕竟离我们太远了啊,他们笔下的生活和我们这个时代的生活是很不一样的,读他们的作品我们更多的是欣赏,但是读诗友们的作品我们却可以学学他们怎么写,怎么表达。比如我前段时间看了几个九零后诗人的古诗,就觉得受益匪浅,对比之下感觉自己太浅薄,所以多读,其实也可以激励我们上进。
多写,写什么?
写作的人还有一个误区,那就是认为自己只要多写,就能提高。但是有时候你会发现这怎么写了一段时间还是止步不前呢?这就是问题了――你没有总结。
写,不仅要练习自己爱写的诗词,更要学会写总结。总结这种东西,是一定要写出来才能清楚明白的,每过一个阶段,感觉暂时告一段落了就总结一下,这段时间自己有什么提高,有什么问题,甚至可以深入地去分析自己的某一首诗词,到底哪里写得好,哪里写得不好,这样有套路性地总结绝对比你只负责盲目地写效果要好得多,总结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提高,在总结的过程中你很容易认清自己,看清自己的优缺点。
这就是暂时想到的全部经验了,目前还在酝酿另外一篇相当于是暑假读书笔记一样的东西,也与写作,诗词相关,写的略多,干货似乎还是有那么一点空洞,日后有新的想法会和大家一起分享,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