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第十一章片段:临终者最需要的是对他表达无条件的爱,越多越好。不要以为你必须是某方面的专家才办得到。保持自然,保持你平常的样子,做一个真正的朋友,如此,临终者将肯定你是真的关怀他,你是单纯而平等地在跟他通。我曾说过:“对临终者表达无条件爱。”但在某些情况下,这绝非易事。也许我们跟那个人有很长的痛苦历史,也许我们会因过去对他所做的事感到愧疚,会因过去他对我们所做的事感到愤怒和厌恶。因此,我建议采取两种非常简单的方法,帮助你对临终者产生发自内心的爱。我和那些照顾临终者的学生都发现这两种方法很管用。
第一种方法,看着你眼前的临终者,想象他跟你完全一样,有相同的需要,有相同的离苦得乐的基本欲望,有相同的寂寞,对于陌生世界有相同的恐惧,有相同的隐秘伤心处,有同样说不出的无助感。你将发现,如果你确实做到这一点,你的心将对那个人开放,爱会在你们两人之间呈现。
第二种方法我发现更有效,就是把你自己直接放在临终者的立场上想象躺在床上的人就是你,正在面临死亡,想象你痛苦而孤独地躺在那儿。然后,认真地问自己,你最需要什么?最喜欢什么?最希望眼前的朋友给你什么?
如果你做了这两种修习,你将发现临终者所要的正是你最想要的:真正地被爱和接受。
【以】当初是带着想要解决问题的心态来读这本书的,一直以为它是一本工具书,会给这个令人无法坦然面对的终极命题一个清晰的答案。也许相关工作者确实可以采纳书里给出的方法直接运用,但对于大多数无神论的普通读者来说,该如何在潜意识里本就抗拒的感受中获得启发呢?如何能不恐惧与逃避?如果再联想到自己的长辈,基本无法克服心中的障碍。虽然全书因为作者的缘故宗教色彩浓厚,但依旧有很多点睛之笔。所以当我们自身没有宗教信仰的加持,也无法从别人身上获得更多力量的时候,提前预演未必是件坏事。毕竟生命之脆弱,都是我们无法逃避的客观事实。到底用什么样的态度与方法来面对它,大概是全书带给人最深的思考。
【致】作者阐述的这两种方法,客观来说,也许能够帮助临终关怀者在实践过程中,借由想象与投射,帮助双方都能更好的体悟到爱的本质,从而获得证悟与解脱。毕竟我们所处的文化中,大多数人若非亲身经历,并不会在其他的情形下,清醒且认真的思考如何面对死亡这样的问题。所以当那些时刻来临,除了当下的震惊与悲痛,恐惧与逃避,还有事后的遗憾与悔恨,好像也并没有更好的方式去接受现实。仅仅看几本书,并不能给我们答案。但由此引发出对生命的思考,这样的价值是所谓答案无法比肩的。生命中无法承受之轻与重,应该是值得我们深省的。
【用】虽然我衷心希望永远不要用到以上方法,但在尝试练习回答文中问题的过程中,能暂时减轻鸵鸟心态,客观的看清自己的想法与感受。同时也初次感受到阅读这类主题的沉重与艰难,但依旧想要尝试深入下去,想到用这样打卡的形式,也算是真心实意的逼一逼自己了。
2018,跟着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