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时代,貌似营销公关比广告更受欢迎了,因为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数十万家,一个企业很难全媒体广告轰炸,只能正合奇胜,利用话题营销,事件营销引爆传播源,让渠道自发传播,以小博大。传播源归根结底就是内容了,什么样的内容容易被引爆,容易被用户自发传播呢?之前的小米手机,神经猫,足迹,冰桶挑战赛,微笑接力,美拍的六一儿童节小学生照,星座不求人的各种星座歌,万万没想到,冷笑话的各种段子,牛哄哄的漫画……他们的内容除了结合社会热点,也有很多共性。以下共性来自李叫兽总结,我产生共鸣了,分享给大家:第一种是:夺回控制感的需求。现在很多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上学时可能都是优等生,老师同学们都让着他,进了社会之后才发现高手如云,这种落差会让他们失去控制感。那么,“夺回控制感”也就成了他们的重要需求。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月经式的需求,营销话题的好材料。比如说,前段时间的营销活动“四小时之内逃离北上广”,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这个活动号召大家说走就走,夺回自己对时间、对自己的控制权。
第二种是:怀旧需求。在大城市生活节奏快,角色转化得也快,昨天还是小镇青年,今天就可能变成“新北京人”了。这种快速的身份转化会让人们不禁问自己,我是谁?身份的模糊很容易激发人们的怀旧心理,这也是营销常用的话题。比如说各种怀旧题材的电影,像《我的少女时代》、《同桌的你》、《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等。这些电影就是刺激人们回忆起纯真的高中时代。如果你是一家做培训的机构,采用高中课堂的海报,就可能收到不错的营销效果,因为符合人们的怀旧需求。
第三种是:平权的需求。过去我们都默认老板可以压榨员工,父母可以干涉子女的选择。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都开始追求权力平等。营销人员想要借助这种趋势,就要为平权行为提供合理化的理由。比如说,化妆品SK2就为被逼婚的年轻人站台,替他们向父母喊出了“我不想为结婚而结婚,那并不会快乐”的口号。这个口号喊出了很多大龄青年的心声,也让那些平时在父母权威面前不敢作声的年轻人信心大振。这个品牌就在短时间内赢得了大量的支持。
第四种是:关注内心的需求。现在生活好了,物质已经不是唯一的追求,人们开始更多关注自己的内心想法。比如说,如果你是一个茶庄的老板,以前营销宣传的重点可能放在,茶叶有多名贵,制作多讲究。而现在呢,要给茶叶加入精神层面的东西。有这样一个营销活动,叫“1小时只有茶”,参加的顾客们在一个小时之内远离手机和电脑,就是喝茶,和朋友聊聊天。这个活动,就不单单是比拼茶叶了,它拼的是赋予茶的精神内涵。
第五种是:捍卫规则的需求。近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飞快,导致新旧规则之间出现矛盾。比如说,前段时间百度的用户体验总监刘超在国际设计大会上做了一个很“挫”的PPT,让网友们大跌眼镜。后来网友们扒出来,刘超是靠资历才坐到今天的位子上的,这引来了网友们大规模的口诛笔伐。因为现在的年轻人要捍卫一个规则,评价一个人要看他的能力,而不是资历。这种捍卫规则的需求一旦被激发,也会产生巨大的传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