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声潺潺,好像住在溪边。希望天天下雨,以为你是因为下雨不来”——就因为想在书里与这句话来个不期而遇,所以开始了《小团圆》。
其实高中时看张爱玲的《色戒》也不觉得她的小说那么“晦涩难懂”(用这个词形容,是有点过了。不过我也实在找不到恰当的措辞了,暂且代之吧)。而《小团圆》可以说真是一本折磨人的书。不到20万的一本书,足足花了我一周共计二十多个小时的时间。并且也只是囫囵吞枣似的略略看了一遍而已。终究摸不透她小说的叙述线索,感觉就像是在清理一堆搅作一团的毛线一样教人抓狂。我这个人就是没什么耐心。可偏偏又好奇心奇大,被书中的某些莫名其妙的句子呛在那里,有好几次都有把手中的书直接扔地上,然后再狠狠地跺上几脚的冲动。也许《小团圆》真的是她自己的“自传体小说”,所以有“自说自画”的嫌疑。读着读着就腾地冒出来一个人。我知道作为作者的她和她小说中的谁都熟,所以可以信手拈来,自然而然。可是我这个读者不熟啊。明明说着一件事,稍不留神就变到另一件事情上了。好比一个在原野上和你并肩行路的人,你不晓得她什么时候就会钻进路旁一颗大树背后的树洞,悄无声息的就不见了,然后又会在哪棵大树后面探出头来,吓你一大跳。这种写作风格我也不熟,不习惯。饶是如此,但是很奇怪,小说中的故事情节却能够进入我的脑袋里。
惊吓(惊喜)出来的记忆才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