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论法门
原文摘抄:
不管你信仰哪种宗教,修哪种法门,只要你还不认识自己的本来面目,还没有与道沟通,你就是外道。反之,你就是正道。
修行必须从有相开始,到无相为成就,最高境界则是离相。
参禅是从行门入手,先修后悟。止观是从慧门入手,先悟后修。
理上解悟之后,仍需用能观之智,观所观之境,能所双运才能证悟。
念经、念咒、结手印、观想,它们的功用与效应是相同的。通过观想、结手印和念咒产生的音频震动,即可把自身的信息发送给宇宙,也可接收到宇宙的信息。其原理就如同安置电视机天线,使电视机具有接收功能,能与电视台的频道接通一样。
手印和观想,从有人类的那一天开始就存在了。古人没有语言,交流的方式是靠音波的频率震动而起共鸣。由于人类不修行,退化以后便发明了语言文字,至今在文字中还可以找到天音,如“嗡”字便是。
上下五千年形成了八万四千法门,不外乎两个字:能、所。能修的是心,所修的是法门。任何法门能修的都是心,“所”仅是个配角、拐杖。因为心不能安,不能独立,才要一个“所”来配合。能、所双空才能入道。有能照的心与所照的境存在,仍在门外。只有在能所都消失的那一瞬间,入道才会发生。此时,知者与被知者消失了,照者与被照者消失了。
用眼为看,用心为观。看是属于头脑的部分,还有思维存在。观用的是心灵,头脑停止了思维,观着一样东西进入忘我的状态,观者与被观者都不存在了,也即头脑不工作了,在这个瞬间会产生一个蜕变,那个本来的东西才会出现,才开始工作。
无论哪一个咒语,咒语中的哪一个字,都是用一呼一吸来念诵。而在每一个呼吸之间有一个短暂的空隙,也即空白,既没有呼,也没有吸。若能在这个空隙中发生――事实上开悟成道都是在这个中间发生、达成的,也即前念过去了,后念还未生起,中间进去了,就进去了。
如何延长中间的空呢?吸气的时候直接吸入丹田,把身体吸满,中间停留几秒最好。呼气的时候把体内的气全部呼出去,心念随着呼吸进出。
感悟:
八万四千法门,都是修行的工具,没有高下之分,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过,如果没有明师指点,光靠自己摸索,想要成就很难。所以,万行法师在“心法十论”的第一论就谈到了明师的重要性。
万千法门,能修的是心,所修皆是法门,能所双空,才能入道。只有当能观的心(观者)与所观的境(被观者)都消失了,那个本来面目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