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身边有那种很厉害,感觉什么都能搞定的人吗?
我有个发小,真的让我从小崇拜到大。
没有考不过的试,没有完不成的项目,没有搞不定的感情。
跟他接触的十几年,包括我以前遇到的许多公司老板,我都有意观察过他们的思维模式。
我发现,他们这些厉害的人,在认知上,就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
比起方法论,他们更偏爱清晰的认知。
对自己的认知,对他人的认知,对环境的认知。
没有万能的方法论,但足够清晰和准确的认知,能帮他们迅速掐住问题的七寸。
厉害的人从来不靠努力
上学的时候,我们经常能看到这种学生。
每天都特别努力,最早到,最晚走,平时恨不得粘在老师身上。
可就是不见他们成绩有多好,反而那些久居年级前排的学霸们,晚上打游戏能熬到两点。
果然,人比人,气死人。
很多人在努力上,都有一个认知误区,就是“只要我努力,我就一定能成功。”
努力当然没有错,可是闷着头努力,一点儿也不看路,能不能成功就看命了。
连岳说过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
“如果你不赶紧按照你想的方式去活,那迟早会按照你活的方式去想。”
很多时候我们把努力当做唯一的救命稻草,是因为我们习惯了用毫无成效的努力,去安抚自己的焦虑。
但其实,毫无成效的努力才是焦虑的根源。
我们从一开始对努力的认知就是错误的。
没有对情况足够的了解,就投入大量的时间、大量的精力,这不叫努力,叫自我感动。
大佬们从来不指着努力解决一切。
他们靠的是认知,靠认知找到有效的方法,靠方法获得高效的努力。
努力固然重要,但不是他们唯一的信条。
厉害的人为什么厉害
上大学的时候,看过一个求职节目,里面有一个求职者让我印象深刻。
他是学产品设计的,但是对建筑、电商、互联网等等都有很独特的见解。
主持人问他,平时的爱好是什么,他说他最大的爱好,就是和比他厉害的人聊天。
在场的公司都抢着要他,但是他最后选择了一家房地产公司。
因为那家公司的老总说,他们公司有全球顶尖的建筑大师。
能和大佬近距离接触,对他来说,薪资、岗位都没那么重要。
看过这期节目,我也开始有意识地且厚着脸皮,去和一些大佬聊天。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开拓眼界最快速的方法。
我发现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他们从来不会被问题掌控。
都是他们在掌控问题。
我们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却反而会被问题解决。
有个很经典的例子和大家分享一下: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200米蝶泳决赛上,菲尔普斯的泳镜严重漏水,导致他什么也看不见。
但是,他凭着自己平时训练的感觉,利用自己游最后100米的划臂数,靠着数数游完,还拿下了冠军。
菲尔普斯不用多说,著名的水中“飞鱼”。
他在平常的训练中,就已经解决了这个潜在的问题,以至于在比赛中,也能自如掌握事情的发展。
发现了吗?厉害的人解决问题时的思维方式其实很简单:
确定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解决问题
而很多人,比如我,在遇到问题时,尤其是突发的问题,我的思维方式可能就是:
确定问题→开始想问题会导致的结果→下意识选择了一个解决方法→被问题解决
当然,大佬的思维模式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大多数都是后天训练出来的。
如何打开我们的认知边界
打开认知边界的第一步,就是要给我们的认知“瘦身”。
著名社会学家Emily Balcetis在她的TED演讲里,提到过这样一个实验:
研究者们在110个志愿者的手机上,设置了4次/天的提醒。
每次提醒,志愿者们必须写下一个要完成的小目标,比如读几页书,或者运动半个小时。
在这之中有一半的次数,志愿者必须想象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并提前想好解决办法。
最后的研究结果发现:“预演困难”让人们的目标完成度明显提高。
在我们建立对问题或目标的认知时,“预演困难”可以帮我们的认知瘦身,省掉很多比如不知所措、畏难、焦虑,这样无用的认知。
就像前面我们提到的菲尔普斯的例子,在他平常的训练中,肯定为泳镜出问题这样的状况做过预演,找到了一些可能的方法来控制情况。
这样的话,如果真的遇到了,他可以迅速结合实际情况找到最适合的办法。
“预演困难”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应用起来其实很简单。
比如我夜跑回来,还想看会儿书,可是洗完澡舒舒服服往床上一躺,就只想刷手机。
所以我“预演”到了我会遇到的困难——我的懒,然后我需要寻找解决办法。
在去夜跑之前,我就把我想看的书找出来,放在床头,放几个适合坐靠的抱枕,把沏好的热茶放在床头上晾着。
这样我洗完澡,可以迅速进入读书的状态。
打开认知的第二步,就是要跳出我们习惯的思考框架。
心理学上有一个有趣的概念,“知识诅咒”。
它是指,当我们对一个信息了如指掌,我们就很难跳出这个信息的框架去思考问题。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大学住宿舍,和室友们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都很熟悉。
你有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你们看见我那啥了吗?就是那什么,就是那个谁那天借来着。”
诸如此类,即使你那谁、那啥、那什么连成一串,总有人能get到你什么意思。
这是因为室友对你太熟悉了,你想表达什么不用细说他们也能明白。
丰田有一个著名的5why分析法,可以帮我们跳出思维定式。
5why分析法,又叫“5问法”,也就是对一个问题连续问5个“为什么”,来找到原因。
虽是5个为什么,但使用时次数不限定,3次,7次,甚至10次。
5why分析法的关键,是鼓励解决问题的人,避开主观或自负的假设和逻辑陷阱,从结果入手,沿着因果关系,直到找出根本原因。
丰田用这个方法来完善生产,我们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在思考问题的原因时,由于原来的思维定式,只会想到第一层。
用5why分析法刨根问底,可以帮我们找到真正的原因。
其实很多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也许就在我们的思维框架之外。
打开认知的第三步,也是最后一步,建立一个多元的思维框架。
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思维框架,即使我们跳出原有的框架,但是我们跳到哪,哪里就是新的框架。
但是我们可以控制框架的广度,尽量扩大我们的思考面。
让我们不用再频繁跳出去,寻找新的支点建立新的框架。
对此只有一个笨方法:多看、多读、多思考。
只有你见过的多了,你才不会面对新事物时不知所措;
只有你读的多了,你才能体会到不同观点之间的碰撞有多么迷人;
只有你思考的多了,你才能拓宽认知的广度,看问题时才不会被别人的观点牵着鼻子走。
你有没有发现,决定我们的能力的关键,不是天赋,也不是努力,是我们的认知。
我们的认知决定我们的选择,决定我们可以拥有什么样的能力。
当然,厉害的人的认知并不是生来就有的,发小的强认知,也是在不断试错中建立起来的。
最后,把我发小的座右铭送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