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前言。
话说极少主义单从字面上理解就不难看能出其思想指向。而超现实主义这一称呼似乎就没有那么清晰的方向了。这个“超现实”是隐含在现实状况下的虚幻,向往一个“不真实”的缥缈世界?还是超级现实的一种世界观,对当下世界进行事无巨细的描摹?还是超越现实的世俗生活,意图达到一个更高等的存在方式?或者,三者兼有?
超现实主义绘画大师达利的作品中充满了对潜意识的表现,他的作品与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互为表里,把两个大师放到一起就是对梦境的一种宏大而具体的图景展现。这样的超现实主义作品理解起来并不困难,而且至今还有很多的人喜欢这样的图像。毕竟人都会做梦,梦境中的那种奇异怪诞又能自圆其说的场景让人既熟悉又陌生。与其说这样的艺术作品是创造不如说是再现,它勾连着每一个人在夜晚闭上眼后的一段必经的日常小路。
而下面的这种超现实主义则有了不太一样的色彩:
马格里特跟达利基本是同时代的大师,他的作品则要内敛许多,画面上没有那么多元素,更加偏向于一种类似哲学追问式的探索。他通过作品一直在试图研究“现实”与“真实”之间的关系,提醒着观众:你看到的是一幅画,一幅似乎在描摹现实的画,可是这是现实吗?这现实是真实的吗?马格里特的超现实绘画更加倾向于追求超越性的存在,处处表现出一种反省的精神。画面风格也更加克制。
再看马格里特一张作品:
没错,马格里特认认真真画了一个烟斗,但是却在画面上写了一行字“这不是一个烟斗”。这也叫超现实主义。当我在1998年来考美院时第一次看到这张画,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是啥玩意啊!明明是画了一个烟斗,咋还说不是一个烟斗呢?简直太让人费解了。现在想想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在人生的一个重要时期就种下了这样一粒优质的种子,让我学会反思这个眼前的世界到底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现在来看这张画就比较容易理解了:画的烟斗当然不能用来抽烟,当然不是烟斗了,这是第一层含义。既然不能用来抽烟的烟斗,那还画出来做什么?这种写实的描摹到底意味着什么?美术史上那些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的写实到底是什么意义?这是第二层追问的含义。画了一个大家都能辨认出来的东西,这个东西被大家命名为烟斗,但是这行字又否定了这样一个命名,借以揭示概念化的认知会对人的思想造成深刻的影响。这是第三层含义。一个具象的图像和一行字并置在了一起共同构成画面,两者之间又构成了某种符号性、语言性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产生出了第三种意涵,也就是说画面中的烟斗和一行文字加在一起产生了区别于这两者以外的弦外之音。这样的一个体验让观众展开无尽遐想。这是第四层含义。也许,还能有别的含义,就看解释者的本事了,此处不赘。
咱们再回到今天雪漠心学日历那张图。画面中间那个方形似乎是极少主义的典型代表,不过却在本应纯净整齐的边缘挥发出一些如烟如云的水墨效果来,这一点点变化生出了无限意味,顿时让黑黑的方块灵动起来。图像的下面加了几行文字,核心的部分是雪师的四句偈颂:庄严成往事,无得清净心。了将无住意,融入主人公。这偈颂对应的是金刚经第十品:
庄严净土分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佛说了一个概念,又否认了这个概念,是佛在不承认这件事吗?当然不是,其实说白了就是这件事总要有个名字,但是这个名字本身并不完全等于这件事本身。事,总要有个表现出来的可能性,名,则成全了这样的表现,但事也好名也好都是因缘和合之物,并无固定不变的本体。雪师的四句偈颂又高度概括了这一深广内涵:行者应该守住那清净之心,不去执着任何的外相,不执著事也不执著名,雁过无痕,这才是主人公。
说到最后,咱们就不去管什么叫极少主义什么叫超现实主义了,只是以此为一个理由把昨天跟今天的作业凑上。图看着顺眼就行,我码的字尽是些闲言碎语,看不看都行。其实我在这笨嘴拙舌的啰嗦了半天还是有个意思没表达出来:咱这老祖宗留下的文化,好歹与时俱进一下下就要比那些横行百年的西方主流文化思想深远不知多少倍。我们的文字,以及文字背后承载的密意早已回荡在人类文明史的天空中,静静的响了千年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