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农业没有什么教课书来专门学习,那些种地经验基本都是靠一代一代口口相传得来的。田野自然就是最好的学习场地。
当春回大地,泥土解冻以后,春耕也就开始了。孩子们坐上驴拉车,和大人们来到田野。大人们甩着驴鞭赶着牲口耕地,小孩子就在旁边挖刚长出来出的各种野菜。大些的孩子大多已经掌握了分辨各种野菜的能力,小的则时不时地把挖出的东西拿去问大的,“这是什么?能吃吗”,大的就耐心地给小的讲解着,并随手从地里拔出两棵相似的让小的比较,如此,大多一次小的也就记住了。等父辈犁好地,孩子们有一个任务,压拖车(音)耙地。耙地是个技术活,好手耙出来的地平整而松软,没有一点一个脚印,环环相扣的8字形犹如一幅画出来的抽象画。此时,好奇的孩子就会问,“为什么要耙出这样的形状”,父辈大多会慈爱地说:这样耙地均匀,不会留生地(没有犁耙的硬地)。就是这一问一答下,耕地的经验传承了下来。
红薯是最常种的作物,但是那种用长长的秧条截成一段段的红薯苗很难分辨头尾的。我小时候常常把红薯苗栽倒头,据说这样栽出来的红薯会开花,但不结红薯。我不知道真假,因为那些被栽倒头的秧苗大多会被大人拔出来重新栽过。不过也正是在一次次的被纠正中,我学会了看叶子朝向分辨红薯苗头尾的方法。
瓜果蔬菜种植也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活计。不过对于一个天天在瓜田晃悠的孩子来说,学会的概率还是很大的。比如,在爷爷把一根长长的酥瓜秧条扯断的时候,你只要问,准会得到“这一根是蹿条,不结瓜,只会费肥力”的回答,然后爷爷还会教会你如何分辨蹿条。学会了这一招,没事儿在瓜地溜达的时候孩子看见那些长得旺,没有花骨朵的秧条就会扯断,当起来了技术员。当然,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耳闻目染中,孩子们还学会了更多的瓜田管理方法,比如给西瓜压秧了,给黄瓜掐头了,给黄瓜豆角搭架了等等,不知不觉中就继承了爷爷的衣钵。
在田野里孩子们不仅学会了农耕技术,更在玩耍和劳动中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比如捉兔子时的各守一方,向中间围拢,让孩子们懂得了合作;在挖田鼠中学会了耐心和等待;在挖野菜中学会了细心;在烤地瓜分吃时学会了分享和谦让;在和父母劳动中明白了父母的艰辛,懂得了感恩和孝顺。
学在田野,让孩子们完整地继承了农民的技术与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