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有趣的新闻。
上海一男子造谣称“自己因造谣被拘留15天”,最终他因造谣而被拘留15天。
这好像是一出闹剧,但确确实实地发生于现实生活。
该男子明知造谣会被拘留15天,但是却抱着微妙的“验证预言心态”,为造谣而造谣,结果如其预言。
实际上,我们对自己的“预言”,总会魔术般地实现。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我们经常给自己做出种种“预言”:
“我没天赋 ”
“我真不是这块料”
“我考不过”
“我通不过不了面试”
……
接着,非常神奇,一切结果恰恰如我们预期的那样发生了。此时,我们会说,“看吧,我早知道会这样”,“我早知道没有希望” 。
由此,我们真的过上了”没天赋”的一生。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的“自证预言”的著名试验
罗森塔尔来到一所小学,与校长一起将一年级学生分为三组:天赋组、中等组、低于平均水平组。
罗森塔尔对老师称,在上学期他们深入观察了这些学生,并依据“哈佛技能试验”的科学方法进行了分组,希望老师因材施教。
实际上,根本没有所谓的科学划分方法,他们完全随机地将孩子们划分成三组。
但老师、家长和学生蒙在鼓里。
老师对天赋组寄以厚望,对天赋组的孩子持续关注,提出的问题也较有挑战性,即便孩子们暂时回答得不好,老师也认为这只是一时的挫折,其天赋的潜力有待发挥,因此老师给予了宽和的鼓励和支持,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不断进步。
8个月试验期之后,该年级的班级平均分提高了12分,天赋组的平均成绩提高了27.4分,中等组、低于平均水平组的成绩则表现平平。
为何会有这个结果?
因为老师坚信”天赋组“的学生更加优秀,对他们总是倾注更多的注意力,刻意锻炼他们的智力,并对他们进行了宽容的激励。
与此同时,“天赋组”学生坚信自己有“天赋”,勇于挑战学习难题,遇到挫折,也在“我有天赋”的激励下,坚强不息地反复尝试,直至难题攻克。良性循环之下,必然变得真有“天赋”了。
这就是非常著名的“自证预言”的试验。
没错,咱们对自己的“预言”,总是那么准确。
这是因为,
“预言”改变了我们的动机和注意力,随之改变了我们的行动。
如果你相信“我有天赋”,你往往会有“释放潜能,实现飞跃”的强烈动机,然而敏于行动,屡败屡战;相反,如果你认为自己“没天赋“,往往会动机微弱,注意力涣散,迟于行动,最终听天由命,随波逐流。
那些 不幸位列“天赋组”之外的“中等组”和“低于平均水平组”的孩子,就属于第二种情况。
假如小明是“低于平均水平组”的。他就会“预言”自己“脑子比别人笨”,“我天生不是个好学生”。接着,他按照这个悲观“预言”来行动:我已经学不好了,那还这么累干什么,于是上课开小差,课余玩游戏,考试乱应付,怎么舒服怎么来。
最终结果,他验证了自己是坏学生的“预言” 。
我们的“自证预言”,为何悲观多于乐观?我们为何总习惯把事情往坏处想?
我们一旦开始做一件稍微有点难度的事,很容易产生悲观的“预言”:
“竞争如此激烈,我要胜出很难”
“背景、智商比我好的人一大把,我能赛过他们吗”
“这事要成很难,姑且先试试吧”
……
这些想法,我们是否非常熟悉?
人们为什么总往坏处想呢?
一、 人类安全感需求:尽快结束“不确定性”,让心回到肚子里
人类面对不确定性时,往往会很焦虑,巴不得结束不确定的状态。
此时,悲观的“预言”,可以很快“定性质、明结局”, 结束不确定的状态。
既然“我赢不了”,我已知结局了,那么我的心很快就安定下来了,反而有了安全感。此外,如果事情没成,那么就是“我早料到会这样”,而不会感觉有什么大的损失,如果事情成了,那么就是意外之喜。
相反,如果我们对自己做了一个乐观的“预言”,那么要实现这个预言,不仅需要付出努力,而且努力的之后,还需要漫长时间的验证,才能得到最终结果,而贯穿此过程的,是令人惴惴不安的“不确定性”——我们最害怕的东西。
因此,人类倾向于做悲观“预言”,为的是逃避不确定性,让心迅速安定下来。
二、基于人类的惰性
悲观的“预言”,给了我们一个放松的理由。我们会告诉自己,既然努力也白费,那大可无需不辞辛苦地追求那个目标了。
实际上,我们在灵魂深处,给自己放假了。
这是人类惰性使然。
惰性根植于人类的灵魂深处,时时都会起来做我们的主人。
此时,“失之我命,得之我幸”的哲学,成了庸人拿来安慰自己的良好武器。
正如朱光潜先生说,庸人的通病是,一遇到问题,他不会朝抵抗力大的地方走,而是朝抵抗力最低的地方走,如同一个无生命的球一样,总是朝低处滚动。
我们应该知道,悲观“预言”的芽,必然生出苍白的人生。
作为被天赋论害惨的一代,我们可以为子女做什么?
作为80后、90后我们,相当一部分人来自农村,父母往往是目不识丁,他们不知道什么叫“自证预言”,更不知道罗森塔尔的试验。
他们能做的就是,喋喋不休地告诫我们努力读书才有出路,并现身说法第告知我们不读书会有多苦。然而,他们不知道我们在承受着悲观“自证预言”的折磨。
我们从小觉得自己“家境不如人“,“父母遗传的智力基因不如城市小孩”,甚至相信了令人窒息的宿命论。我们在学习路上一旦遇到困难,不敢自信地直面它、征服它,而如绵羊一样被它们反压。
接着,我们考入了普通的大学,或者名落孙山,以比他人更低的起点踏入社会,卷入了激烈的竞争中。
此时, “自证预言再一次展现出它的威力,如同魔咒一般,决定了我们的命运。
既知悲观的“天赋论” 如此害人,那么我们可以为下一代做些什么?
我们必须:
一、明晰”自证预言”的概念,掌握一切与之相关的伟大心理试验和理论;
二、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成长动态,一旦发现他们有悲观“自证预言”的迹象,立即以我们的人生教训,辅以心理科学的伟大理论,情理兼用,宽严并济,帮助他们摆脱悲观“自证预言”的魔咒,让他们以蓬勃无畏的朝气,荡平一切块垒,开创美好人生。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
命运完全由自己决定的说法,是一种无用的鸡汤。 但是我们至少要相信,我们的命运,一半操在上天手里,一半则操在自己手里。
上天手里的那半,我们无能为力,而自己手中的这半,我们要倍加珍惜。
结语:咱们很屌丝,注定一辈子屌丝么?
不,我们有更好的“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