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间,乐乐除了作业兴趣班之外,第一娱乐是看书。手上随时带一本书,只要有缝隙的时间就在看书。至于看书的种类和效果后文会讨论。第二娱乐是听歌唱歌。看书的时候会把歌曲打开,敲鼓的时候会把歌曲打开,睡觉前也要挨个听一遍。最近听的歌都是张杰的歌曲比较多,从《逆战》到《逆态度》再到影视歌曲的插曲。一开始我觉得听歌挺好的,现在我一听他放张杰的歌我就觉得吵的慌,因为张杰的歌感觉都是快节奏很有激情的歌曲。可是乐乐百听不厌,有时还边听边唱。
乐乐成长的这个时代,理论上说竞争空前激烈,所以孩子最好十八般武艺都学一点,不说各个精通,至少也要会几门才艺。所以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培训班多如牛毛。我们是普通的父母,没什么远见,而培养孩子又是一个类似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难题,其实也没什么特别的模板可以借鉴。所以我们也就随大流,也给他报什么兴趣班。一路下来,感觉是父母是父母的想法,孩子是孩子的探索,想在二者之间找一个平衡点,至少对我来说那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乐乐最早的兴趣班是在中班下报了一个围棋班。那时也不知道他有无兴趣,只是从家长的角度认为他比较好动,性格比较急,听人说围棋呢,一可以锻炼思维,二可以让孩子变得安静。他那时小,也不会反对,你送他去,他就去,去了偶尔也会认真听一下,回来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完成,但你从他身上看不到他有多喜欢,当然也不是特别排斥。学了一年多,题做了几大本,会一点皮毛,但长进不大,加上觉得环境不太好,我也不想让他学了,他自己也就顺其自然地停掉了。问他还想上吗,说不想,只是偶尔看到别人下围棋,他也会摆弄两下,说有点印象,但他始终没有达到那种说痴迷的程度。
也许是我们成人的世界比较的现实,他一直很喜欢拼装机器人,拼装积木,也带他去过几次类似的体验活动,考虑到费用、路程、时间和实用性我都没有给他报。他坚持了几次,后来也就不了了之,反正孩子的兴趣轻易地就会发生转移。我答应他给他买积木玩具让他在家里拼就好,打发时间、锻炼下动手能力,意识里可能我也觉得学这个能学出什么呢。
再后来他路过超市的时候,就是他现在学架子鼓的地方,他觉得好玩,进去考察了一下,说他想学敲鼓。我是希望他学点乐器的,不过不怎么喜欢他敲鼓,太吵,也占地方。后来他说他就爱敲鼓,也就让去学了。开始几天很有兴趣,过来练基本功就觉得枯燥,很多次他都不想学下去,可因为是他自己选择的,他不敢说放弃。我因为投入了时间和金钱,很自然地就对他有了期待,希望他能学的有点收获。当家长对孩子学才艺一旦有了期待之后,学习当中的惰性、压力和家长的期待产生矛盾时,那亲子关系会如何,所有家长也都想的到。
后来我就随他了,反正就是一种学习,他能学到考级、能上台演奏那就考级演奏,不能达到就当无聊时,心情不好时排解郁闷的一种方式。然后他就一直在上,现在学了有一年多。我也不懂他到底学到了什么水平,他想练的时候就天天敲一下,不想练的时候好多天都不练。我也不想天天唠叨他,唠叨孩子是一件很累人的事情。我唯一能感觉到的就是学肯定是有长进的,比如他会自己看谱子,敲错的时候他也知道哪里错了,但因为缺少持之以恒,所以水平高你就别想了,唯一就是他从来不说放弃。
今年假期因为没回家,天气又热,不想让看他电视,就给他报了5个兴趣班。英语、足球、架子鼓、声乐、街舞。除了架子鼓和足球,另外3个都是我自己给他选的,因为恰好遇上了做活动。初时他是不肯的,他说他不爱唱歌,跳舞勉勉强强、英语也不是很感兴趣。我就和他商量,说他先去体验下,不好我们就不上。他体验了后觉得不是很排斥,然后就一直学下来。一个假期下来,他最有收获的是英语,那里的老师很赏识他,然后每次上完课都有一个展示舞台,他每次都能拿到差不多最好的奖励,所以他一次课都不会拉下。开学后因为种种原因,英语没有继续,足球因为太远也停掉了。虽然没有继续学英语,但他学英语的兴趣被培养了出来,学校老师上课他也能听懂一些,不需要我天天要再教他。
在目前还在学习的三个班中,他对声乐的兴趣达到了书本上所说的那种痴迷的兴趣。他唱歌音准方面其实一直不能算好,这也是他当初不肯学唱歌的原因。只是因为我和他爸爸在这方面欠缺,所以希望他能学会唱一两首歌,不至于像我们聚会玩耍只会当观众。我从来没有希望他能通过学兴趣班走一条和才艺相关的路,不管是围棋还是艺术。在我看来,走这条路的要么天分奇高,要么吃得了各种苦,要么家里有资本养你,让你试过各种之后还可以有选择的机会。我也不认为学这些东西真的拿奖让你考试升学的时候多得几分。乐乐的智商也就中等偏上一点,我和他爸爸也是普通的父母普通的家庭背景,所以走一条学习升学的道路还比较靠谱。我只是很多时候不知道到底什么才叫兴趣,什么样的兴趣和才艺才叫好的才艺。
陪伴孩子将近10年,我对他的了解是他感兴趣的东西很多,不像我喜欢的东西都很单一,但都浅尝辄止。不过迄今为止,他能有持久的专注力、已经内化成一种习惯或者说真的叫兴趣的东西第一就是阅读。第二是拼积木,第三就是这一学期的唱歌。阅读这块,他喜欢科学、历史、生物、物理,不过都是以漫画书的形式表现出来。为了买漫画书,他想尽各种办法让我一次次答应他的要求。有时他会说其他同学要买东西,家长可能要考虑,唯独买书都是大力支持,只有他买书我还要考虑考虑再考虑;或者说他懂的科学知识,会背的唐诗、会做的实验,会观察的自然现象都是从那些书里看到的。他一次次纠正我,那不叫漫画,那叫科学漫画。他就是从那些漫画书里知道了史记、知道了埃及、所以当我给他买了史记之后,当爸爸拿给他《顾准日记》、《剑桥中国通史》他也能看得下去一点。全是纯文字的地理、生物他也能读的津津有味。他和同学玩的时候会很疯,但他坐在那里读书也可以一坐几个小时。
积木是他也可以自得其乐的一个娱乐方式。他一个人在家的时候也可以拼一下午。上次和声乐老师去参加唱歌比赛,其间等了好几个小时,我在家里还担心他觉得等的太久会烦,老师发来视频说他有自己的世界,他带了一本书和一些积木,反反复复拼直到他上场。而对于唱歌,他除了喜欢在老师那里唱、在舞台上唱,回家里也唱,每天固定听几遍,一天都不会缺少。
来来去去这么多年,他在成长,他学的那些东西也都有显性或隐性的收获。偶尔我也希望他能捧个奖状给我看,至少这是证明他水平的一个标志。但多数时候我也会安自己,世间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在某个时刻,它会以另外一种方式告诉你,那是你多年累积的成果。一如当年我本科学政治、硕士学哲学,可我最喜欢的是看小说,看杂志,看心理学。有用吗,当时我是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喜欢。多年以后我上研时一个中文的同学说我看过的小说居然比她还多。当老师后,有同学问我是否是学心理学的。科班的我是连皮毛都比不上的,但我上课时所使用的语言,讲课的风格,分析实例的思维多少都隐含着这么多年我看过的书的痕迹。至少乐乐现在和我争辩的时候,能迅速抓住我说话的漏洞,和我聊天时一套一套的,逻辑性很强。
也许,家长的期望总是家长的期望,而孩子的路始终也是要自己走。他总要探索,总要失败,总要自己明白后才知道怎样适应这个社会。偶尔,我会想,这样其实也挺好,人终其一生,能有几个自己一直喜欢的东西,能对生活始终抱有一份热情,其实就已经接近幸福的内涵了。毕竟活到我们这个年级,都明白健康第一、心情第二,幸福感和快乐的能力最重要,其他的什么荣誉名利过后还真的就是浮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