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怡然小朱”提了个问题,非常“典型”:
在「有难题」「困境」「催促」「多任务」等非常规情境下,很不受控制,感觉整个人被任务催着走,身心都比较疲惫……
为什么典型?因为每个人都可能会被它困扰!
当时我说:
困难、又着急、还多任务挤到一起……这个我也应付不来[捂脸][捂脸]!!我属于反应迟钝的!
事实上,如果我遇到一堆同事催着我说“这个你快一点可以吗?”、“做到什么进度了?”——的情况,军哥这暴脾气要发飙的!
原因有3点:
被打断非常「消耗注意力」。研究表明,被打断后需5-15分钟才能重新进入「专注状态」。
关键是「解决问题」,而不是「立即处理」。我会按照游戏规则来玩耍(deadline、数量、质量),你负责你的部分,其余的我自己来。
「立即处理」会惯坏你的上下游。这种模式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你本来就应该「立即处理」。之后偶尔的「稍后处理」,他可能还会责备你轻慢了他。
刚才已经剧透了哈。
没错,我解决“超多任务”压身的办法就是「稍后处理」:
1、任务池。所有的待办事项,一律收纳到自己的「任务池」里(我用的是滴答清单APP,和手机自带的备忘录软件)。哪怕是紧急状况,也要做这个动作:1)把手上被迫暂停的任务扔回「任务池」,防止遗忘;2)把紧急任务添加到「任务池」,标记为「当前任务」,然后专心处理。
2、稍后处理。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立即处理」;甚至,并非所有的事情都需要处理。90%的时候,遇上事儿用几分钟加入任务池就好了。时机到了再处理,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3、当前任务。任何时候只做一件事。专注做一件事,才能拥有最高效率。只要「待办事项」在「任务池」里躺着不会丢,我们就暂时忘记它们吧。只盯着眼前这件事就够了!
PS:你问我“天王老子来了,也别「立即处理」”是什么意思?介个,你自己领会哈。被老板开除了别怪我。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那么,「稍后处理」的优势何在?
以我关注的【辉哥奇谭】公众号为例,我超级爱读,一篇不漏。
但我并不是每天坐等更新,并不是一看到更新马上读完。而是在自己的备忘录上面写下:辉哥奇谭 8.1。意思是,我已经读到8月1日了。
每次读,我会挑一个专门的时间全神贯注,摘录精华笔记,连读5-8篇。这种养肥了一次性读,高密度吸收思想精华的感觉,简直爽到飞起。
相对于兴趣来了就读一篇,显然这样读更具有连贯性,知道作者连续一段时间内在关注什么。其次,更有仪式感,所有的精华都专门记录,而不是看完就忘记了。
还有一个场景:妻子经常会发我一些公众号文章。
直接读,会打断手上的事情。不读呢,会跪搓衣板,呸,说错了,不利于夫妻之间建立共同的观念。
所以我通常会用一秒钟转发给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事后读完了再和妻子互动。
又比如,儿子又有个啥问题要处理、侄儿生日了准备礼物、老婆让我给她在网上挑个物件……等等。
马上去做,的确费不了多少时间,可能还非常有成就感。但是手上重要的事情就被打断了。你很容易成为“救火队员”。
所以还是几秒钟时间添加到滴答清单。等到了蹲坑时间,通勤时间,开会等待时间……再去处理,真是成就感满满。
最后分享几点时间管理技巧:
1、越重要的事情,越要提前准备。补充一句,任何事情,你都有时间提前准备。
2、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大块时间做;重要不紧急的事情,碎片时间做。
3、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注意力。具体指,不要看新闻,不要刷抖音,不要关注热点。
4、通过早起、通过合理利用假期,可以创造出大量“大块时间”。
5、赖以安身立命的事情,并不多。要天天做。比如写作、复习、练演讲、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