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朋友火急火燎的在qq上找我,连续四个窗口抖动,吓得我以为她出了什么事,赶忙回复了消息。很快给我转了一大段文字,大概内容就是:她同学的同学的老乡的某个亲戚生了严重的病,希望我能多少捐点钱,献献爱心。
我很奇怪的问了句:“你加入了什么志愿者协会吗?怎么总是在转发这种消息?”真的不是我冷血无情,这样的信息,近两个月,这是第四次了。她很快的发了语音:“没有啊!我就是想为这个社会多做点贡献,尽我最大的努力拯救那些有困难的人。”没错,她用的是拯救,隔着手机我都可以想象到她脸上一定带着一种自信的,骄傲的,就像拯救了整个世界的神情。我默默的放下手机,再也没做任何回复。
一掷千金的富豪未必就爱心爆棚,就算街头乞丐也会有暖心的举动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开始习惯用金钱来衡量一个人的爱心。分发的钱越多,越是有爱心的表现。印象最深的就是08年汶川地震学校组织捐款,学校放了很多关于地震的视频,希望我们回家跟父母要钱来帮助汶川地震中的人们。后来,我妈给了我20块钱,神情悲悯:天灾人祸,希望汶川少一些死难,早日恢复原貌。
我把20块钱塞在文具盒的最底层,一直到班长收了以后才松了一口气,深怕把这么多钱给丢了。后来才知道,20是我们班最低金额。学校开了表彰大会,按金额排名表扬。当然,名单里没有我。校长着重表扬了那个捐了1000块钱的同学,夸他有爱心,以后肯定也会有大的作为,让我们像他学习无私奉献的精神。大家都围着那个同学夸赞,只有我很是落寞,苦涩,却又不知道该说什么。我没法说,20块钱够买一双黄球鞋,我妈在地里穿着那双黄球鞋破了又补,补了又破却还是舍不得买新的;我没法说,我不知道10张一百的人民币放在一起到底有多厚,我在家里也没看见过;我没法说,其实我真的把我能献的爱心都献出来了……
从那时候起我便意识到钱真的是个好东西。不然,你看为什么同样是想帮助困难的人,他却得到了无数的赞美和认同,只因为他是1000,而我只是20。其实,我并不是出于想被赞美而去帮助。我难过的是你拼了全部的爱,全部的心想要去帮助别人,有人却告诉你,你的钱太少啦,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爱心本就无价,何必用金钱来束缚?你不能用富豪捐款的标准来要求普通人。爱心也并非与金钱成正比。我是不够大方,可也是最大能力之内,你凭什么嗤之以鼻?
爱心出自本能,当你从道德的层面去要求别人献爱心本身就是不道德的。
不久前,朋友小英跟我抱怨某某企业的老总太抠门,完全没有爱心。我觉得很纳闷,毕竟在我印象里那个老总人爽快正直,对员工,对小辈都很大方。用南京话来说就是:很泰气。后来经过讲述我才明白原委。
大概在一个月前,大伟曾在我们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关于自己同学得了白血病的文章,里面附了病例,治疗照片,医疗收据等等,真实且感人,并且在发完这些后直接@了上面说的那位老总。老总也是爽快,直接要了支付宝转了10000并在我们群里发了截图。之后群里的几个总经理也发了自己转了500或1000的截图凭证。一时,大家一片感激夸赞,说老总们真是豪气啊。后来,小英的同学的妹妹也生了严重的病,一时小英的朋友圈刷满了各种“献爱心,挽留生命”的说说。听说,她也私下找了那位老总,希望老总能帮帮忙。老总没有直接回复,让一位员工代为婉转的拒绝了。社会需要帮助的人太多,他也不可能面面俱到,他不能改变世界。
小英抱怨了很久:“什么嘛?我又不是明摆着问他要钱,就算他不捐钱他可以帮我转发,凭他的影响力肯定会有用的的啊!再说,好歹他也是企业老总,钱的多少是心意,一点社会责任意识都没有吗?”
可真是冠冕堂皇,又让人无力反驳的理由啊。
可是姑娘,你有没有想过,当你站在公平正义的角度以道德之名要求别人献爱心本身的行为就是不道德的!你看到的是别人钱累积的结果,可曾想过累积过程的艰辛。凭什么你动动嘴几句话别人就要把钱给你?别人愿意或是拒绝都是权利,没有人有权评论。换而言之,就算马云愿意把资产平分,也依旧有还有人需要帮助,需要更多的钱。何况,目前看来马云也没有这个意愿。世界很大,爱心无止。我们只能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别人,没有人是上帝,我们也要生活,我们有权对别人强制要求的献爱心 Say No!
当道德开始绑架,善良便披上了虚伪的面具。请不要让爱心变质,也不要让任何一个有爱心的人心寒。
爱心无价,贵在真情。没有绑架的道德,只有真心的帮助,与君共勉。
陈小鱼儿:用心生活,写温暖的文字,做温暖的人,分享爱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