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有想到,这里竟然生长着这么一片芦苇。
芦苇沿着河边密密麻麻地生长,地域不大,不过一二百米长,二三米宽。但让人惊讶的是,这一片芦苇还开着花,一半儿白色,一半儿红色。红是玫红,白的如雪,一律都开的茂盛。
我站在桥头,眺望着这一片芦苇。没有风,苇丛静默,一如十天前我们的静默。
今天,是小区解封的第一天,连续十天的新冠疫情封堵,让人想要出来透口气的心,急不可耐。
于是,我信步踱到了这里,一眼就看到了这片芦苇,芦苇花。这里,是王城大桥,向北,连高架快速路,直通洛阳城北的飞机场,当然还有巍巍横亘的邙山,那里散落着多如繁星的王侯将相之陵寝;往南,畅达伊阙,那里有龙门石窟、牡丹博物馆。而这里桥下,深绿的洛河水微波粼粼,从西而来,溶溶而东,两岸是被石头砌成的齐整河堤。按说这齐整,好看又安全,但以前来到这里,心中总有那么一点说不上来的缺憾,究竟是什么,一直没能搞明白。今天猛一看到这芦苇,我突然明白,曾经的缺憾,是那所谓的齐整,太过于单一,剥夺了洛河的灵动,而这一片蓬勃生长的芦苇,正好弥补了我的缺憾。
小时候常到洛河边玩,那个时候的河边到处都是芦苇,不但没有觉得有多美,相反觉得过于荒凉。后来读到了《山海经》中的一段话:“丹水出焉,东南流注于洛水,其中多水玉,多人鱼。有兽下,其状如豚而白毛,大如筓而黑端,名曰豪彘。”顿时就对洛河心生敬意,那野生的芦苇也立马成了最美的风景,俨然一幅“水鸟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的洛河野趣图。
那时,芦苇已成了我梦中洛河的标配。
再后来,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七八千年前,伊洛河地区就已经气候适宜,动植物繁盛,孕育出了“夏商周三代之居”、“河洛间王者之道”的伟大历史,各种手工业日益兴盛,什么青铜业、玉业、漆业等等。特别是渔业,单二里头遗址博物馆展出的渔猎工具,如骨镞、陶弹丸、蚌镞、骨鱼钩、蚌鱼钩、铜鱼钩、骨鱼镖、陶网坠和骨网坠等,就不难想象,芦苇丛生的洛河边野趣之盛之妙。为此我还信手涂鸦了洛河古韵:蒹葭苍苍,水势汤汤,鱼跃鸟鸣,蘅皋流芳……
此时,芦苇是洛河生灵的家园。
上大学后,第一次读曹植的《洛神赋》,“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我就被其笔下的洛川美景所吸引,和他一样也有了“精移神骇,忽焉思散”,更为洛神“光润玉颜,气若幽兰”的美“忘餐忘返,泪水涟涟”……
我的有关洛河的梦,变成了仙境,那片芦苇也幻化成了神仙丽女。
随着经济发展,洛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治理,河道宽了平了,河岸高了绿了,一座座大桥飞架,一栋栋高楼耸起,站在市区眺望洛河,看到的都是统一的绿化草木,齐整的河岸,大同小异的交通小道。
美斯美亦,没了野生芦苇的洛河滩,少了不少的野趣!
今天这一小片芦苇,蓬勃无序的生长,纵然中间被人踩踏出几条痕迹,也不影响芦花的茂盛、飞扬。这一丛丛芦花高昂着头,迎接着阳光,眺望着风景,纵一点点的微风也能让它们摇曳生姿。看芦苇一会儿飘过去,一会儿又扶回来,有轻云蔽月的朦胧美,有流风回雪的飘逸美,无一不让人心弛神往。没有想到,就这么t一点点的野生芦苇,就让洛河添却了这么多的魅力,如果要是两岸芦苇成片,会怎么样呢?
唐朝诗人刘禹锡说“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意思是飘荡的芦苇花,让秋色愈加动人。可此时虽已过小雪时节,洛河水依旧渌波粼粼,与身边这丛芦苇花相映着,趣味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