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故乡塞外鹿城地处蒙古高原南端,阴山于城中穿行,黄河由此转弯向东南蜿蜒。三伏时节,祖国各地热气蒸腾之时,这里始终清风习习,体表干爽,实乃名不虚传的避暑胜地。
母亲的家在城乡结合地区,步行三分钟即可钻进大自然,开车半小时,穿越至绵延沙漠,再开久一点,茫茫草原扑面而来。久居都市,这三分钟步行的野趣的令人心怀奢侈与感恩。
从什么时候开始沉迷自然呢?素喜旅行的现代人无不见惯了名山大川,又何以醉心于门前一片小小树林?
一颗小顽童的头在眼前晃动,日入中天,塞外的清凉给了他逃避午睡的种种理由。就是他!自从这个小家伙诞生,升级为父母的我们就本能的俯下身躯,用低矮的视角仰视周遭的一切。
传说带着幼童旅行成为一种时尚的教育模式,我却不敢苟同。在幼小孩子的眼中,新加坡的草木与北京的草木并无本质的区别。海洋的沙滩与沙漠的沙堆相比,只是多了一片戏水乐园。
旅程远近不是重点,玩耍的方式才决定了开启童智的维度。对于六岁以下孩子来说,与其打着飞滴、坐着高铁兴师动众去到一块陌生的土地上高成本的活泥巴,不如钻进门前的小树林、小河塘来得更直接。
最好的玩具往往是最廉价的,石头、树叶、树枝、沙子、泥巴等都是孩子百玩不厌的事物。世界上任何一片小树林、小水塘都是孩子们的幸福天堂。
家有小儿,父母也有机会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连接。从前我们旅行,身如浮萍一片草,匆匆过客走马观花。如今我们俯下身,如同植物扎下根,感受四季的更迭,听懂土地的呼吸。
走在绿意错落的小路上,枯朽的松枝、成簇的芫花、朦胧的怪柳、高耸的火炬树、顽皮的菟丝子、认识植物让人更加亲近自然。雨后的水滴装点着松柏绵密繁复的枝条,绿光晶莹剔透随着水珠游走。跃动的情愫涓涓进入心流,一池湖水愈加充盈起来。
整个暑假里,除却几次近郊旅行,我们几乎整日于树林山野中奔忙,如同蚂蚁搬家,乐此不彼。
人人都会说:一叶知秋。叶子是怎样回应秋的暗语呢?寻遍几棵枫树,竟不得一片纯绿的叶片。如同商量好似的,向阳的一面,急性子的叶片张扬着红扑扑的小脸,像藏区自带高原红的孩子明媚的笑脸。含蓄的群落亮出杏黄的秋色,和颜悦色中透着时间的包容。转到枫树的背阴面,绿叶顶着金黄的尖角,蓬勃与枯萎相撞,争得不相上下,最终都将听从自然的法则。
秋是温度,淡凉的风拂过温热的肌肤;秋是时间,葱郁的树拉长斑驳的树影;秋是衣服,清冷的早晚披在婴童的肩头。如果你兴奋如孩童般日入中天不肯睡,或者焦虑躁动不入眠,不如同我一起钻进树林。可爱的叶片不介意,敦厚的石头正等待,染一个秋天送给你。
一块白布,一块平滑的石头,几片树叶,这是植物拓染所需要的全部材料了。如果你不满足,那请带上好奇的心和童真的眼睛,等着将曾经在风雨中招摇的树叶,穿戴一身,如叶芝诗中所说——“萎缩”成真理。同样是随时间而来的智慧,我想将这里的萎缩,用幸福来代替。
有了大自然恩赐的素材,小螃蟹和我在屋檐下携手创作。选择喜欢的叶子放在白布下,用石头敲击,树叶的纹路和汁液缓缓浸染布面,一片叶子在枝头飘零,几许绿意落入纯白底色的画中。
石头击打叶片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路人驻足观看。小螃蟹丝毫不在意,耐心等待着叶片拓染过来,从无到有,从模糊到清晰,从期待到惊喜。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拓染的属性使得过程充满未知,植物纯天然的色泽闪动着无限包容与亲和。
姥爷废弃的衬衫,用叶子装点出自然的花色, 缝制成一个捡石头的小布袋。小螃蟹从一大堆废弃的纽扣中选出一颗鲜红色的缝在一片红色枫叶上,自然生命与人为设计合二为一。小布袋挂在肩头,螃蟹稚气十足问到:妈妈,是不是自己做的袋子比买来的好?
我反问他:你觉得呢?
小螃蟹:自己做的只有这一件,所以最好。
整个下午,他走到哪里都斜挎着小布袋,碰到小朋友,热心的讲述制作布袋的步骤。落叶纷飞,小朋友们奔跑其间,手中每一片叶子上都有一颗发现美好的眼睛。
若说秋叶是随时间而来的智慧,那植物拓然是随敲打晕染而来的灵性审美——叶片最美的一刻留在了布上,孩子最美的秋天染在了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