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时候曾有媒体报道,2017年人们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平均每天超过4小时,而且这个数字近几年一直呈增长态势。所以,当今年的统计数据出炉时,我们不要惊讶于统计结果,因为那里面有你也有我。
“平均每天超过4小时”,我们都在用手机干什么?
可能:工作需要微信进行沟通,生活需要朋友圈晒晒优越,学习需要手机坚持打卡,就连放松都需要捧着手机玩上几盘游戏、刷上几集热播剧……
总结下来,上网、玩游戏、沟通、购物、学习、放松……可以说,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已经跟手机捆绑在一起,让你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严重。
一张图,意味深长。
有时候真的很想换回2G时代的诺基亚,那时候的手机很“单纯”,最常用的功能是打电话和发短信,最多聊个QQ,发个飞信,虽然还是要经常带在身上,但绝不会成为生活的“主角”,我们可以放下手机拥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
可是现在,如果有人还在用砖头一样的诺基亚,那绝对会被周围的人“另眼相看”,比如676分考上清华的单小龙,甚至一直都没有用过微信。
其实,手机的诱惑不在于你玩不玩游戏、刷不刷剧,就像我的手机里没有吃鸡、王者,没有优酷、爱奇艺,也没有抖音、快手,甚至连今日头条、一点资讯这样的APP都没有下载,但即便这样,依然挡不住每天沉浸在手机里,欲罢不能。
有传闻说乔布斯不让自己的孩子用iPad,推特创始人没给孩子买过平板电脑,游戏设计师对“魔兽世界”避之不及……虽然没有提及手机,但足以见得电子产品对当下人们影响之深。
这是一个充满诱惑的时代,也是一个资讯爆炸、时时刻刻都在贩卖焦虑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与电子产品绝缘,就像我们不可能不使用手机一样。
但有时候,明明手头上的工作一大堆,却在不经意间把时间都浪费在了玩手机上;有时候,明明学习的状态很好,一个微信消息就能把我们的全部注意力都打散,再想集中起来就难了;有时候,明明在陪伴身边的孩子,嘴里哼哼哈哈搪塞着与孩子的交流,眼睛却一刻也离不开手机。
难怪有小孩说:“我想成为爸爸妈妈的手机,与他们形影不离。”
所以,最近一直在思考,怎么样能让自己从手机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彻底地来一次“断舍离”呢?
所谓的“断舍离”,是日本山下英子创作的同名家庭生活类著作,该书主要讲述了作者提出的这个概念:断=不买、不收取不需要的东西;舍=处理掉堆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离=舍弃对物质的迷恋,让自己处于宽敞舒适,自由自在的空间。
在我看来,手机的“断舍离”就是:不下载、不关注不需要的APP/公众号/微信群,此乃“断”;卸载或者删掉浪费时间又没有多少意义的APP/公众号/微信群,此乃“舍”;放下手机,尝试着让自己的注意力从手机转移到其他地方,此乃“离”。
于是我开始了对手机的深度清理,对照着上面的清单一一“断舍离”。
1.断
手机里总有些APP、公众号、微信群左/右上角的提醒消息数量已经达到99+,但却从未点开看看里面的内容,只有当我们找一些想要的东西时才发现,原来自己的手机里还有这些“僵尸APP/公众号/微信群”,不用犹豫,果断删除。
另外,我至今都没有下载抖音,虽然它早已火得一塌糊涂,但据使用过的人说,刷抖音根本停不下来。基于对自控能力的怀疑,我对类似“吞噬时间”的APP都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比如游戏类的、视频类的,与其下了删、删了再下,不如压根就不给自己接触的机会,省得让自己犯难。
当真的“断”掉这些根本不需要的应用时,我发现手机清静了很多,毕竟提醒信息明显减少了。
2.舍
与“断”不同,“舍”就有些纠结了,有些应用是我们每天都要打开的,一下子就卸载或是删除了,心里总有些“不舍”,万一还有用呢?
在纠结中,我先从同类型的公众号下手,比如“人民日报”、“人民网”、“澎湃新闻”,这三个都是新闻类的,每天推送的重要新闻几乎都有重叠,就算有推送时间的快慢之别,但对我们的影响并不大,所以果断取关,只留下一个。
接下来是微信群,虽然手机里没有团购群、红包群,但还是加了不少各种各样的群,开始的时候还会特别关注一下,时间一长就只剩下消灭未读消息了。
这些群对自己有多少意义呢?并没有,所以,可以像特朗普一样“任性”退群。当然,工作群、家庭群、同学群还是要保留的,而且重要的还要置顶。
3.离
“断舍离”中最难的就是“离”了,放下手机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困难重重”。
首先是习惯。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让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一种习惯,有事没有拿起手机翻一翻,也许并没有什么目的,只是在一个个应用间左右切换,但就是放不下。
再就是以“学习”“有事”的名义捧着手机不放,生怕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漏下了国家大事。大有一股“手机在手,天下我有”的浩然正气。
让自己主动放下手机似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所以只能借助外力。最近我下载了一款计时神器——番茄ToDo。
每次当我开启“番茄时间”的时候,手机除了倒计时、接电话以外,暂时失去了所有功能,如果你没忍住中断了倒计时,那么软件会如实地记录中断的时间及原因,而当你完成一次待办后,就会收到一个“番茄”作为奖励,每天收集的番茄越多,越有成就感。
一个标准的“番茄时间”是25分钟,时间长度可以自定义,完成一项待办之后可以进行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当你从25分钟开始尝试着放下手机,并出色地完成一次又一次待办之后就会发现,原来习惯可以慢慢改变,也没有什么国家大事需要我们第一时间去处理,但工作、学习、生活却因为放下手机而有了更多的选择,也有了更多的时间。
当然,放下手机并不意味着不回复微信、不浏览新闻、不放松自己,完全与社会隔绝,而是集中回复、集中处理。
在完成待办事项休息的时间里,可以根据事情的重要程度、轻重缓急依次处理,恢复与社会的联系。我想25分钟的暂时离开应该不会耽误大事,毕竟重要、紧急的事情还可以电话沟通,而且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从今天开始,尝试与手机“断舍离”,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工作、学习、生活上。时间也许真的就像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会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