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俗话叫做“万事开头难”,有时候明明真的很想做一件事情,但是千头万绪不知如何开始,比如很多小伙伴想开一家淘宝店,但却面临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
我的淘宝店卖什么产品才会受消费者的青睐?
我的货源从哪里来才会保证质量和成本最低?
我可以在什么平台和渠道上宣传我的小店呢?
如果店来了以后,无人无津怎么办?
我需要寻找合作伙伴吗?如何分成呢?
......
在开始拥有一个想法后,我们就会面临着很多像这样的不确定因素,而且这些因素还互相交错着,让不确定性变得更加复杂。很多时候我们想要等各个因素都确定了之后再着手,于是等着等着黄花菜都凉了,不是你没有了激情就是市场已被别人抢先了一步。
读黄有璨的《运营之光》,他告诉了我这样的一种思维模式:
当我们打算做一件事件而面临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时,往往有一个因素是最重要的,如果搞定这个因素对于其他因素会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找到这个因素,然后就是利用这个因素进行假设,搭建一个和真实场景很接近的零(低)成本真实场景,然后在这个场景下去验证其他不确定因素的答案。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他们团队想要邀请老师来举办一个“7节课”的活动时,他们面临着以下几个不确定性的因素,这些因素让他们一时半会不知道从何开始着手:
1.我要找的7位老师,到了1月中旬之后,是否有时间可以配合我们来开课?
2.我们跟这些老师间,该如何合作?比如说,是讲完课后分成,还是直接支付给他们一个固定的课酬?
3.我们的开课场地、时间该如何确定?
4.我们的课程如果到时开出来了,却没有这么多人前来报名,该怎么办?
作者的解决方法是:
第一步,找到最重要的“破局”点,分析以上四个因素中哪一个是最核心、可以成为整件事情顺畅发生的关键。于是在上面四个因素中,他们认为最重要的因素是第4个,因为第4个因素是关系到用户本身,他们做这件事的目的就是有用户来听他们的课,而且愿意付费来听。
找到这个“破局点”之后,第二步骤就是围绕着这个不确定用最低的成本搭建起来一个最接近于真实的用户场景,并把它推送到用户面前,去观察用户是否会出现你预期的行为。在这个例子中,他们假设的场景是:用户自己独自一个人,在一个不太熟悉的网站和渠道上,看到了一套特定时间、地点、价格、主题和讲师的系列课介绍,看完介绍之后用户发生行为——付费并听他们的课程。
于是他们写了一个以“XXX系列课程预报名开启”为题的文案在网站发布,文案介绍了为何要邀请这些老师来开展这“7节课”,但是又不知道大家的兴趣如何,所以开启了一个预报名通道,感兴趣,可以先交10元完成预报名,而在1月中旬之后,如果报名人数超过50人,则我们会把这一系列课程正式落地,如不足50人预报名,则课程取消,之前的10元全额返还。 而且还预计了开课的时间地点和老师分别是怎样的。
结果是:这个预报名文案出来后,5天内迅速有超过50人进行付费,于是他们才开始一个个去沟通老师、确认时间和合作方式、预定场地等。
以这个例子,作者提到假如我们想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运营的话,一定要:
1.爱上“做局”。
无论局大局小,组局成功的关键,总是在于要能够一一界定清楚,局内各方的价值供给关系,并在其中穿针引线,优先引入某种较为稀缺的价值,从而逐步让各方间的价值供给关系从最初的假想一点点变为确立。
2.任何一个看似复杂的局面,必然都存在着一个核心的要素,只要这个要素得以成立,其后一切,往往顺水推舟顺理成章。
这个意识,不止适用于运营工作,也适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找工作追女票,比如想跟某家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再比如只是单纯地想运营好一个微信群,所有这些事情中,我们都可以找到一个“破局点”,然后利用这个破局点去搭建场景,去验证其他因素如何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