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尧禅让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黄帝统一华夏”、“仓颉造字”,向我们展现了一幅清晰的历史画卷,创世主系统有序地创世、造人,奠定人类生存、生活的环境,传给人文化,教化人类,规范人的道德行为。
历史长河渐渐地流淌到了五千年前,中华历史经过了“三皇”而走到了“五帝”中的帝喾时代……
帝尧像,出自清姚文翰绘《历代帝王真像》。
尧的家世
帝尧,本名“放勋”。尧出生后和母亲住在外祖父伊祁侯家,故姓伊祁,或伊。尧曾受封于陶和唐,所以他又被称为陶唐氏或唐尧。尧是他的谥号,《谥法》说:翼善传圣曰尧,善行德义曰尧。
据《史记》记载,帝喾有四个妃子,分别生下四个儿子。姜原生弃(即后稷),弃是周族的祖先;简狄生契,契是商族人的祖先;庆都生尧,即唐尧;常仪生挚,挚是帝喾的长子。
帝喾晚年专注于访道修道,考虑四子由谁来继帝位的问题。他将四个儿子进行比较,论才德,是尧与契;论其母的资格是弃;而论年纪的长幼,则是挚,但他的才德不及他的兄弟。帝喾决定用占卜来抉择,结果,四子皆有天下之兆。帝喾决定以齿为序,先立挚为储君。因此,帝喾死后挚继承帝位,为帝挚。
少年英才
尧十三岁时,被封于于陶。他好学能干,以擅长制作陶器在远近部落中闻名。尧贤德而有才能,把陶邑治理得井井有条。
尧十五岁时又被封于唐,为唐侯,受命协助治理朝政,他和他的氏族又被称为“陶唐氏”。
平定祸乱
帝挚才德不足,结交了一些不良善的人,与“三凶”为伍。“三凶”就是当时的三个坏人,一个是共工孔壬,一个是驩兜,一个是鲧。
共工孔壬,巧言令色,外表恭顺和善,内心刻毒;驩兜秉性凶恶,残暴不仁,败坏风俗,惑众乱国;鲧,博学多才,长于建筑,但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帝挚任命驩兜为司徒,总理政事;任命孔壬为共工,总管百工;任用鲧为专治水土道路的司空。驩兜与孔壬引诱帝挚花天酒地,不理朝政,疏远百官,不恤百姓,民怨频生,天灾不断,人们说这是天子无道所致。
帝挚失德,东夷一些部落趁机相继作乱,为害社会。据《淮南子‧本经训》:尧之时,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命后羿北斩楔输,西灭九婴,中除封豨,南屠巴蛇,东射大风,又杀凿齿。扫除祸乱,尧的盛德名扬天下,四海归心。
登上帝位
四方诸侯见尧之威德日盛,都欲拥戴其为帝。帝挚也自觉不如尧圣明,于是在继位九年以后,下让位诏书,将帝位禅让于尧。尧继帝挚成为天下共主,是为帝尧,都平阳。
根据宋朝学者邵雍在《皇极经世》中的记载,可推算出尧帝于公元前2357年登位。
茅屋为殿
尧登帝位后,大臣们要为他建造一座以金为地、以玉为阶、以大理石为柱、顶部还要镶嵌银制日月星辰的宫殿。可是,尧却亲自率领大臣们从山上采来粗糙的原木和茅草,盖了几间茅屋,算是寝宫。他又盖了二十多间连通在一起的大茅屋,算是和大臣们议事的大殿。他说:“现在黎民很苦,造豪华的宫殿劳民伤财,给人间带来苦难的帝王有什么威风?为黎民排忧解难才是帝王应做的事。”
慈爱百姓
尧帝在即位之初,就带领大臣们去各地体察民情。有一次,尧见一个山民倒在路旁呻吟,就关切地问:“你怎么啦?”山民无力地说:“饿……”尧拿出自己的干粮递过去说:“吃吧,是我使你挨饿的呀!”山民感动得热泪滚滚,狼吞虎咽地吃起来。尧对随行大臣们说:“从我的口粮里拨出一部分,散给挨饿的人”。大臣们问:“那您怎么办?”尧回答说:“我吃稀一点儿,多吃些野菜就行了。”大臣们听了,都效仿尧,从各自口粮中拿出一部分,散给挨饿的人。
又有一次,尧和随行的大臣们来到一家窑洞门口,他想讨口水喝。窑洞里传出一个姑娘的声音:“我家没人,你们千万不要进来。”大臣们说:“姑娘别怕,帝王来/了,快开门吧。”姑娘急得要哭:“不行,不行……”这时,一个老者背着柴火从远处走来,他抱歉地说:“对不住啦,窑洞里那姑娘是我女儿,老大不小的,没有裤子穿,所以她……”尧一听这话,眼圈发红,忙打开包袱取出一条裤子,递给了姑娘的父亲。老人推却说:“我们怎么能要您的裤子!”尧难过地说:“我没有把天下治理好,才使你女儿没有裤子穿,太对不起你们啦!”老人感动得“哇”地一声大哭起来,窑洞里的姑娘和外面的大臣们也都跟着哭了。
又有一次,在路过一个小镇的时候,尧发现一个罪犯被捆着示众,便走过去问公差:“他犯了什么罪?”公差回答:“偷粮食。”尧问罪犯:“你为什么要偷粮食?”罪犯回答说:“我们那儿遭了旱灾,庄稼没收成。”尧便对公差说:“把我也捆绑起来吧,是我使他犯罪的。”公差和随行大臣慌忙跪下。一大臣说:“他犯罪是旱灾没有粮食吃,与您无关呀!”尧认真地说:“黎民无力抵抗灾害,是我的责任,没有吃的就偷盗,也是我没有教育好。怎么说与我无关呢?”于是,尧命令大臣们把他捆起来,站在罪犯的旁边。黎民百姓从四面八方涌来观看,感动得发出一片哭声。忽然,人群中走出十几个人来,跪倒在尧的面前,声泪俱下地坦白了各自以前所犯的罪行。在尧的感召下,他们都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据《说苑》:尧存心于天下。有一人饥,曰:我饥之也;有一人寒,曰:我寒之也;一民有罪,曰:我陷之也。仁而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人劝,不罚而人治,是尧道也。
帝尧谏鼓谤木,明代张居正编撰《帝鉴图说》插图。
谏鼓谤木
尧体察民情回来后,在茅屋大殿里对满朝大臣说:“有人挨饿,有人没有衣服穿,有人在犯罪,这都是我的过错,我要下《罪已诏》向黎民检查我的错误。”大臣们像开了锅一样纷纷说道:“黎民生活不好,是因为天灾太多。困难时期,百姓应学会忍耐。”尧却说:“百姓生活不好,不能把责任都推给天灾,应该检查我自己。我不能怨人民不会忍受,应该想想我在治理国家时,哪些地方做错了?”
几天后,尧在宫廷大门左侧设了一面“敢谏之鼓”,并宣布说人们可以击鼓给尧提意见。尧又叫人在宫廷大门的右侧设一根“诽谤之木”,并宣布说百姓可以站在旁边批评尧的错误。
励精图治
那时候,发生了“十日同出”的异常天象,尧帝命后羿射下九个太阳,保留一个太阳,恢复了人间的安宁。
尧帝还订正历法,调和四时阴阳。尧帝安排羲氏俩兄弟与和氏俩兄弟,分别到东方、南方、西方和北方,恭谨地顺从上天的旨意,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按照其运行的规律制定历法,把一年分为三百六十六天,用置闰月的办法来校正春夏秋冬四季,然后郑重地颁授给百姓,让百姓顺天时进行农耕。渐渐地,百姓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天下清明。万民感动,非常爱戴尧帝,到处都能听到对尧的赞扬。
米开朗基罗的作品《大洪水》,绘于梵蒂冈的西斯廷礼拜堂。
洪水暴发
尧帝晚年时,暴发了世界性的大洪水。《圣经》记载的诺亚大洪水也大概发生在这一时期。根据宋朝学者邵雍在《皇极经世》中的记载,可推算出尧帝于公元前2357年登位。尧登位的第六十一年,即公元前2297年,发生了一次大洪水。孔子编订的《尚书》第一篇《尧典》中也记载了这次大洪水。
有人认为尧时代的大洪水,是两次文明的分界线。确实,我国现存最早典籍之一的《尚书》,“独载尧以来”史事。就是说,中华民族的真正系统的记述 开始于尧、舜、禹时代,即大洪水时代。
神奇浮山
山西浮山县位于太岳山南麓,临汾盆地东沿,西傍临汾、襄汾,南连翼城,东邻安泽,东南毗沁水,北接古县。县城半径十公里左右四面环山,海拔均在一千二百米以上。(想读更多此类好文请加微信:ydcg365)
《太平御览》卷七六九引《郡国志》记载:“济州有浮山。故老相传云,尧时大雨,此山浮水上。时有人揽船于岩石间,今犹有断铁锁。”
民间记载,当时“天河倒倾,大雨如注,经久不息,水出孟门(吉县)。大溢逆流,江淮通贯,四海溟滓。”就是说,在当时雨量特别大,且持续时间很长, 洪水已经从吕梁孟门山头贯出(古史记载,孟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河横溢,到处一片汪洋,独此处有山随水高低漂浮,故名浮山。因为帝尧在此避水,又称为尧山。洪水滔天,浮山为岸。
禅让天下
大洪水时期,南方三苗又乘机作乱。尧帝四处寻找能人治水,同时又派后稷平定了三苗之乱。
尧帝在位七十年。后来,他觉得自己老了,感觉自己的儿子丹朱不够贤能,不配治理天下,就到处打听贤能之人。他知道如果把天下给贤能之人,那么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有丹朱一个人不开心;如果把天下给丹朱,那么天下人就会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觉得高兴。尧说:“我终究是不能让天下人都受害而只让一个人得利呀!”
《吕氏春秋》记述,尧以天下让于子州支父,子州支父婉言谢绝。《高士传》记载,尧帝让位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说自己要“修身养性,不问世事。”尧欲以天下让巢父,巢父也不受。尧又让位于蒲衣子,蒲衣子说:“帝勿过分焦虑,贤人早降人世,近日即可得也。”
尧帝问四岳谁能继承帝位,四岳向帝尧推荐了舜。尧安排了许多考验,舜都通过了。并且,舜把政务处理得井井有条。尧认为舜德才兼备,于是就向上天推荐舜,让舜继承了天下。
尧逝世的时候,百姓悲伤哀痛,就像死了自己的父母一样。足足有三年的时间,四方各地都没有人演奏音乐,因为人们心中在悼念尧。
可以说,尧帝是上古时期的一位圣君,他是大洪水后新的文明的开拓者,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圣君,是新世界的创造者,是神州大舞台的开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