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孩子看了卡夫卡的《变形记》。跟她讨论之余,又把卡夫卡的作品看了一遍。不得不说,大师的作品耐人寻味。他在《城堡》和《变形记》里极度的忧郁和冰冷,让人读着读着,心就会揪起来,又不忍放下。
最近,把跟他有关的文章都找来看看,还特别买了本李辉先生写的《雨滴在卡夫卡的墓碑上》。作者喜欢旅游,喜爱追寻历史。这本书里有他长达22年的写作。通过大量的史料记载,他亲自实地寻访了10位伟大人物的足迹。采集了当年许多原始档案和一些珍贵影像,结集成册。于是有了这本精彩的旅行文集。
‘’他们成了历史,我们承负历史前行。‘’作者去布拉格寻访卡夫卡,在牛津悼念奥威尔,于瑞典探求赫定的冒险人生,到阿姆斯特丹与巴黎感念梵高和西奥两兄弟的永恒情谊……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惊人新的发现,却让我们跟随他的脚步,跟这些历史人物靠得更近。文字拂过时间的琴弦,仿佛能听到的历史的回声。
作者在旧闻旧事,故地陈迹中,深入挖掘细节,并客观地加以描述。从历史的角度给予我们更多元的可能性。对人物历史兴趣浓厚的读者,既能了解人物遭遇的复杂性,又会他们的际遇感到惋惜和悲憫。特别是他笔下的卡夫卡,比以前看过的更立体更鲜活。
卡夫卡,捷克著名作家。今年已离开我们93年。他生前默默无闻,但现在却名震世界文学巨匠。1983年,曾有一颗新星发现后被命名为‘’卡夫卡‘’。如同那个传说,人死后都化作了星星。浩渺夜空,从此有一颗美丽的星辰属于他。
去年旅行,曾经过卡夫卡故居。当时还有点失望。这所老城里低矮的小屋,现在是一家纪念书店。里面是他各种版本的作品,许多不同语言的译本。在布拉格可以买到专门的《卡夫卡的布拉格》地图,里面有与之相关的34处地点。
美丽的布拉格,已经接纳了生前被他们摒弃的大作家。并不遗余力地把他商业化。各种旅游纪念品上都有他的画像。跟他有关的景点随处打着纪念的旗号,充分地用于旅游事业。当我们满怀期待地参观时,只有一些极简单的图片和书籍。
作者笔下看到的情况亦是如此。想来也可以理解。卡夫卡生前发表的作品不多,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直到他死后,他的好友布洛德替他整理遗稿,出版了三部未完成的长篇小说,并将其书信,日记,出版,还替他著书立传。这些虽然违背他的遗愿,但也让我们有幸遇到了这位伟大的文学家。
在他匆匆41年的人生中,忧郁,孤独始终伴他左右。因为犹太人的特殊身份,他在基督教派被视为异教徒,他是一个说德语的奥地利人,一个不属于资产者的保险公司职员。但他又不同于普通劳动者。甚至在家里,他都感到自己是陌生的。这样的他,找不到归属感,只有在文学中表达自己内心的窘迫和不安。当然这些来自心灵的独白,成就了他离世以后的辉煌。
在作者的文字中徜徉,回顾一下自己读过的卡夫卡作品。再看看作者去过和自己去过的关于大师的遗迹。再次膜拜,这位身体孱弱但伟大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先驱。
卡夫卡曾说过:“我不这么认为。他只不过是将尚未进入我们意识中的畸形记录下来。艺术是一面镜子,它有时像一个走得快的钟,走在前面。”我觉得这十分贴切地形容了卡夫卡自己的文学艺术特征和价值。
‘’雨滴在卡夫卡的墓碑上‘’,很美的文字,很美的意境,很美的题目。掩卷长叹,天才不再,幸而留下这么多耐读的作品,让我们可以一读再读。